恋曲心语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类灵魂的工程师。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今天分享人大90级外语学院张仁凯的文章《英语就是这么炼成的》,也以此致敬和感谢人大的恩师们。英语就是这么炼成的人大外语学院 1990级校友 张仁凯
谨以此文向人大外国语学院、特别向曾经教授过1990级英语专业的老师们致敬!
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近三十年来我有幸一直都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常用不辍,也算未曾辱没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回望我自己英语学习的经验,对照着在学校的一些学习方法,我作了一些反思,并总结了一些有趣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和交流。因为不是学术论文,分析角度尽量浅显易懂、以方便大众理解为重。对于不学英语或者学习英语有阴影的同学,请就此直接忽略本文。
1992年本人在人大图书馆前留影
除非是学术研究,语言还是以实用为主。对照着个人实践,反思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些容易让人投入过多时间,却又收效不大的误区有几个:
误区一:“纯正的伦敦音”
口音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再怎么纠正,对老外来说,中国人说英语都还是有中国口音的。反之,对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说,不管一个人说英语有什么口音,他也都能听得懂。大概率来说,只有长期生长在英美环境下或者从小在国际学校和外国小孩儿厮混长大的同学,才能说地道的英语。
英语国家的口音也各自差异很大,美国南北也有差别,英联邦各国口音有差异。简言之,美音与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当地的语言最接近,英音以伦敦音为基础。虽然很多美国人对说着英音的人会表示尊敬,那也只是觉得很特别而已,估计类似于说着各种版本普通话的中华儿女对字正腔圆的京片子的欣赏,但实际生活中大家还真的都没有那么在意口音。
我们一直都听说过所谓的伦敦音和美式英语,并且希望能真正地模仿到位。它们说起来确实有区别。英音的元音发音有点前后不靠,鼻音重,语速相对较快,语句过程中跌宕起伏,最后一般重音落下。
美音比较平,元音发送直接,句中间断和停顿还都会用升调。在学校时我曾一度拼命往后卷舌去找美语中对字母 r 的着重发音,到英国公司工作后,也曾刻意拿腔作调,抑扬顿挫,模仿英伦范儿。
时间长了,尤其是去的地方多了,就会发现,英语口音千奇百怪,反而觉得重中之重是要把所有元音,尤其是几个单元音区分清楚才是关键。很多中国同学刻意模仿语音语调,但是 bid、bed、bad、bade、bide 中的元音混成一体,plead 和 plid 中元音长短不分,容易引起误解。另外中文中没有的两个音容易被误读,典型的是 that 发成 dat,think 发成 sink。
只要把元音找对,中国同学说起英文来,肯定比亚非拉,尤其是日本、韩国和印度同学要厉害,毕竟这几个国家的人说起英文来口音要严重得多。
最好的口音应该就是听不出你从哪里来,有什么特别的口音,所谓的trans-continental English 洲际口音。国际贸易商场上的伙伴都来自世界各地,只要能说明白,大家就皆大欢喜,关键要说得流畅,口音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1990级英语班全体18位同学在教一前大草坪合影误区二:“完美的语法”
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千变万化的语法题,说实在的,连老外看着也头晕。我们很多做过的语法题真心变态,生活中碰到这样用法的概率却是极低。如果我们的沟通中能用到一些从句和虚拟语气,就已经很高大上了,真不需要再往连环套式的复杂句式上走,说得太复杂,别人还没有听懂,很可能就已经先把自己给绕晕了。
中国同学的语法都是童子功,沟通中自然会很小心注意。美国听众一般对中国同学口语中的语法都是非常赞赏的,因为美国人民日常会话时也会经常忽略语法,并且有很多语法错误。所以中国同学的语法起点高,上来就已经是美国人民的中产以上了。
为了避免语法问题,我们在表达时,可以尽量用最简短的句子和简单的词,不容易错,还举重若轻,尽量避免各种语法复杂的复合句。采用简单的语法,可以避免分心,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表达的内容上,而不是形式。所谓的大道至简,一个精辟的点穴金句,说的都是智慧的提炼,往往都很精简,没有繁复的句式。
在英语沟通中还有一个窍门,就是先总结要点(bullet point),再逐步分要点铺陈演绎。中国同学善于抽象思维和总结概括,掌握了这种要点式沟通的要诀,在商业沟通和谈判中,始终抓住核心要点,不论外方使用如何复杂的句式,我们都可以用简短精辟的语言直接应对,反而显得沟通的智慧和高效,也容易让对方迅速心领神会,从而尽快达成一致。
1990级英语班同学在教室内合影误区三:“引经据典”
汉语有数千年的底蕴,各种典故和诗词在日常沟通中随处可见。我们习惯在中文的文章和沟通中吟诗作赋,以此彰显文化底蕴。说实在的,英语沟通中,尤其是口语中,不太流行吟诗作赋,连我们耳熟能详的“To be or not to be”、“We have a dream”这样的词句,也不太听到。
除非是学术讨论,日常的沟通中,英语一般很少用到诗句,反而更经常用到各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也就是俚语(slang)和成语(Idiom),这个可以边学边掌握。实在想不起来也没关系,英语沟通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就可以了,肯定不落下乘。
英语的沟通还有一些特别需要强调的重点,如果能够做到,可以加分不少。
2017年人大80年校庆外语学院师生集体合影
重点一:“言之有物”
“To the point” 是在英文表达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的是沟通需要切题。英文沟通,尤其是商业沟通,不崇尚形散神不散的繁复结构,崇尚观点明确,表达直接。
沟通中兜圈子是大忌。中文中的含蓄和潜台词在英文中不是没有,但是一般人拿捏不好,所以就干脆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反而容易获得西方人的理解和欣赏。汉语中经常用到“重复表达”,以达到强调和加重语气的目的,在英文中却很少用;“重复”一般在商业英文中会被视作禁忌,需要重复时最好在含义上是螺旋式的上升,以进一步表达更充分的意思或者更具体的要求。
和汉语行文不同,英文表达观点开门见山。英文沟通强调逻辑,上来就说明观点,不会放在最后总结时才说。原因很简单,大多数的时候,用英文进行商业沟通是为了赢得对方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时间非常简短有限,所以上来先表达观点,再陈述支持观点的理由,听众会顺着逻辑不断地检验观点,最后逻辑成立,观点也就成立了。
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其实很难把握。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分享:商业英文表达经常用 PPT 来呈现,所以 PPT 每一页的标题其实就是当页所要表达的观点。做得好的 PPT,把每一页 PPT 上的标题串起来就是通篇文章的重要总结。PPT 上的标题不能写太多字,一般都是短语。所以要做到简洁明了,可以采用的一个技术办法就是事先把所有观点先用短语的形式罗列出来,再进行优先顺利排列,形成好的逻辑顺序。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顺序流畅,文章自然有说服力!符合这些特点做出来的 PPT 文件自然可以赢得投资人、股东以及管理层的嘉许和认同。
2020年9月80位90级同学相遇苏州,共庆相遇30周年
重点二:“以事实为基础”
商业英文相当于中文中的议论文体,论点先行,佐以论据,用论据来充分论证论点。论据在英文中是非常重要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论点(fact-based viewpoint)才会吸引听众。这样的论据可以是财务数据,可以是各种调研报告,也可以是调查的发现等等。
在逻辑思辨中尽量避免使用各种语气词。大学口语中我曾经特别学会一些语气词和表达承接的短语,用来修饰语气。例如:“eh”、“well”、“actually”、“as a matter of fact”,好不容易把它们加入到了英语口语的习惯中,后来又花了更长的时间把它们全部剔除。原因很简单,如果沟通的逻辑严谨,自然形成因果和上下文关系,不需要过多的转承起合来修饰。另一个原因是在表达中习惯性出现这些语气词,容易让自己为了停顿而停顿,打破一鼓作气的思维连惯性。
有了充分详实的事实作为支持,论点就变得丰满而顺理成章,行文和沟通就自然变得有理有据,也自然增加了论点的说服力,从而让逻辑贯穿始终。
2020年9月90级英语班部分同学相遇30周年大聚合影重点三:“创新视角”
创新是西方商业社会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支撑。任何一个企业都把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典型的实例就是企业会在研发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研究和开发更新的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些创新的起点,都来自于不同而多元的点子。
发现不同、尊重不同、寻求多元,作为一种精神,弥漫在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同样,在英文的沟通中如有不同的观点,自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自圆其说,就会获得尊重、关注和认同。
沟通是双向的。带着创新精神的沟通,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真正的意图和沟通的主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层面的递进,组织好沟通的思路,才能容易引起共鸣,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倾听在这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技巧。主动的倾听会带动自己同步的思考和参与,更加充分地了解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强调了“对话”本身,而不是“对抗”,从而能推进双方有效的沟通。
在西方的文化下,大家都愿意拥抱任何一种新鲜的视角,因为众多新鲜视角的共存,可以孕育出真正具备突破性的创新精神。但是这种创新精神和哗众取宠式的噱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同样需要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证。
它可以是事物不为人知的另一个方面,也可以是看同一事物所采用的不同视角。在商业环境中的蓝海战略就是典型的创新视角。苹果突破传统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和爱立信的封锁,另辟蹊径,独创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缔造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IT 和消费电子行业都以创新为生命力,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创新科技支持,企业可以在转眼中就灰飞烟灭。传统消费品行业也依靠创新,对创新的持续投入是保障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成功的企业,创新类的新产品在销售总额中可以高达 25%~40%。
持续创新能力的诞生,来自于对创新视角的紧密拥抱。商业环境中只有鼓励创新视角,才能让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
培养自己拥有创新的视角,需要从平时做起。参加任何商务会议,都应该鼓励自己在同一时间思考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提出带有差异性的观点。在重要的场合,也可以抓紧机会提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聆听对方的解答,也会有很多启发和收获。
当一个人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更能在需要的情况下列举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不断发表不同而又新颖的见解时,语音语调和诗词歌赋在这沟通的过程中都已经不再重要。
善于表达不同观点是一种能力,善于倾听不同的观点则是更强大的一种领导力。沟通和倾听,充斥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更是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能力。
2020年11月29日30位90级同学于上海欢庆鼠年尾牙根据自身的语言基础,把握清晰的逻辑思维,强调重点,简明扼要地提纲挈领;佐以详实数据和基本事实论证,充分表达要点;同时用心倾听,吸收和融合对方的观点;用创新的视角解决问题和分歧,从而真正地实现高效的对话,是商业对话、解决争端、达成共赢的重要手段。
往期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