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报告

书香有约 云端共读——东北师范大学双阳实验学校举行第二届教师读书交流会

2023-10-04 浏览:

世界 

读书日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钱理群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倡导老师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读书、学习、充电。寒假期间,学校领导班子给每位教师赠送了新学期的礼物——《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一书,校长王荣国寄予了终身学习,不断提升思想的希望。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了给教师搭建读书平台,形成朋辈学习交流的氛围,以书为友,以学增慧,学校于4月22日举行“书香有约,云端共读“第二届教师读书交流会。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荣国、党支部副书记康东兴、教学副校长胡岩、后勤副校长苏海胜、工会主席景昕以及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共读一本书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修订版)》旨在教会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全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详细地分解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分为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反思几大步骤。每一部分都是理论结合了实际生动的教学案例,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参考性强。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借鉴价值。

Part 1

组内交流

寒假中,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围绕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交流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反思以及评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数学组

语文组

英语组

综合组

04/23

LIBRARY

世界读书日

Part 2

教师分享

交流会上,共有8位教师围绕书中9大章节4大板块来分享所读书目的精彩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聚焦有效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

第一板块:谈“学情分析 ”✦

一年级数学教师 赵睿

赵睿老师分享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本书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教师在设计每节课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背景、重视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相符,从而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二板块:谈“教学内容” ✦

二年级语文教师 赵迎萍

赵迎萍老师分享到,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注重实践性。教师要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同时,教师还要设计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能自读自悟,多读多悟,放手让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学中获得知识。二是要讲究开放性。教师应从帮助学生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并且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还要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年级英语教师 任浩

 任浩老师认为教学内容设计是指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教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总结为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以“生”为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二)每堂课的容量要适当;(三)“板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四)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五)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二、恰当引用课外资源;三、教学内容要选“点”得当。

年级语文教师 康龄元

康龄元老师围绕书中教学内容设计部分,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以生为本设计。受书中这一内容启发,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决学生真正有疑问的地方。第二,随机应变调整。她认为课堂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非学生配合下的教师表演。第三,慎重引用教学资源。在备课时,她精挑细选,选择适宜且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对教学资源的质量严格把关。第四,选点得当。她谈到教学内容设计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搭建阶梯,使学生真正能够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学有所成。最后,她表示将用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脚踏实地去实践,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第三板块:谈“教学方法” ✦

年级数学教师 李雪

李雪老师针对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内容,思考“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她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不避讳出现矛盾的、能引发人思考的,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课堂生活。

一年级语文教师 李晓萌

李晓萌老师认为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构建情景化教学课堂对于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情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化课堂的构建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进步的喜悦。

年级道法教师 李美慧

李美慧老师依据书中第九章内容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做了题为《创设有价值的课堂情境》的读书分享。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创设和谐的人际环境,提升课堂气氛”、“创设音乐、影视片段情境,陶冶学习情趣”、”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创设新闻时事环境,培养分析问题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教学案例的思考。她认为只要教师有教育意识,留心观察生活,习惯于探究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生活中很多素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就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最后,她鼓励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情境,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板块:谈“教学媒体 ”✦

年级语文教师 张淑贤

张淑贤老师以“妙用多媒体资源,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为题,围绕书中第八、九章“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和情景设置”畅谈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感知效果,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Part 3

好书推荐

世界读书日,不只是用这一天来读书的,更是用来提醒,其它364天别忘记阅读。教学副校长胡岩在交流会上为老师们推荐了优秀书目《重新定义学校》。这本书是近几年来李希贵校长教育演讲精选集。

教学副校长胡岩

书中所收的十一个报告,大都是李校长在全国新学校行动研究年会上的演讲,许多内容不同程度地涉及学校治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其中尤以课程体系内容的分量大。此书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希望全体教师认真阅读,结合内容撰写读书体会。

Part 4

校长讲话

王荣国校长

交流会的最后,王荣国校长与全体教师沟通读书的艺术。他首先就以上八名老师的精彩分享做出点评,肯定了老师的阅读成果,同时他希望通过读书,教师能够深化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将师生关系放到三种不同的位置上。一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要高于学生,通过精心备课授予学生精准的知识;二是在情感营造中,学生要高于老师,教师要给学生传输“通过努力,学生的未来一定会比老师优秀”的情感;三是在人格塑造中,师生关系要平等,教师要严慈并济,关心关爱学生,学生必须尊重老师的人格。最后王校长勉励青年教师要把握当下,业余时间放下手机电脑,拿起书本,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读书。

此次教师读书交流会的举行,展示了老师们的读书成果,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相信书香浸染,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如沐春风,凝聚智慧;能让我们更好地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成为一个幸福的书香教师。

(向上滑动启阅)

创设有价值的课堂情境

李美慧

列宁说过:“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本书中作者也提出——课堂教学设计重在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阅读,我认为“情感依托情境又生成新的情境。”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促进课堂良好学习状态的形成,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主体地位中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此我着重针对本书第九章内容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一共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书中讲到“以人为本,发展情境创设”。“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也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情感的产生依赖情境的合理化创设,而情境创设的效果更多的会以情感的共鸣得以实现。情感,我们都知道,它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而产生的,那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若想让同学们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或者政治认同,出发点一定是从他的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中总结,放慢脚步。

通过阅读我感悟到,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就仿佛像一位编剧一样,应首先设想好故事的发展顺序并为剧情发展创设情节做好铺垫。而这铺垫,我认为在创设情境中就尤为重要。

比如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的教学设计时,我发现一个非常感人的视频《遇见20年后的父母》,第一次看到时就感动地落泪,随即我就将这个视频让我爱人看了一遍,可是他的反应却很平静,当时我还调侃他说,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可转过来一分析,原因应该是出在我备课时,教材中提到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不可避免,自己回忆起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有了这样的回忆情绪做铺垫,才会有的这般效果。也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感情受到伤害时,听到那些抒情的歌曲时,仿佛每句话都是讲述自己一样。

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设计了“吐槽父母与我的矛盾”这个环节,勾起学生的回忆,再说一说你后来是如何化解矛盾的?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出示《遇见20年后父母》这段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课上好多同学看完后留下了眼泪,低下了头,更没有想到的是范馨月同学还主动申请走上台给大家演唱妈妈交给她的第一首歌《最美的光》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创设和谐的人际情境,提升课堂气氛

书中提到:良好的课堂气氛能造就一种特别的感染力,催人向上,使学生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堂气氛常受班集体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关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老师,这往往导致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以至一触即发的课堂气氛。

比如,当下的线上网课,好多学生上课时不愿意开启摄像头,这是一种常见现象,那么,有的老师可能就会严厉的要求学生开启摄像头,否则以旷课作为惩罚上交班主任。结果,我们发现这句话一出来,那些叛逆期行为表现明显的孩子们,仍然不会打开摄像头,而此时也许,正因为教师的这句话而离开电脑前;反过来,教师如果用亲切的语言和面带热情的笑脸请求大家打开让老师看看这一张张让老师日思夜想的孩子的俊俏的可爱的小脸时,就会有很多同学马上打开摄像头,面带微笑的跟老师打招呼,这也是我上课中亲身实践体验的。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积极启发的方法去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所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师生之间在交往上的频率增加,在心理上距离缩短,在情感上的沟通共鸣,而且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而发挥主动精神的“催化剂”,使学生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参与得到支持、困惑得到解决、创造性得到发挥,他们在情感舒畅的环境中产生充实感和满足感。

三、借助音乐、影视片段创设情境,陶冶学习情趣

(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热爱音乐乃至如痴如狂,足见音乐对他影响程度之巨大。音乐歌曲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正好适应了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优美的旋律、歌词对学生来说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如我国清代诗人袁牧的《苔》,就被一个乡村支教的老师带着乡下的孩子们,用一把吉他,以歌的形式,唱出了这曲婉转动听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启示学生们珍惜生命,在平凡中成就伟大,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运用影视资源,增强道法课的教学效果。影视资源凭借其直观、形象、内容丰富等特点,能够促进初中德育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已经成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德育入脑入心的重要教学资源。比如,道法课中可以引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国家利益;借助影片《垫底辣妹》讲解青春飞扬;利用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理解青春情绪,还可以引用《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两部影片讲一讲集体生活的相关话题,利用《我不是药神》说一说法律,通过电影《你好,李焕英》学习感恩父母等等。

我觉的只要教师有教育意识,留心观察生活,习惯于探究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生活中很多素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就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四、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书中讲:“教学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情境教育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原理,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情境,把学生“解放出来“。阅读后,我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活动情境中呢?最后我理解这种活动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具有简单操作性的。

比如学习八年级法律知识《依法履行义务》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立模拟法庭,我认为操作起来程序比较复杂,而且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难度很高,毕竟法律知识面还很狭窄,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比之下,设计一个小小的课堂竞赛的环节操作起来会比较容易,也便于学生参与,比如:讲授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小竞赛,以当前的疫情生活为背景,将班级分为两个小组,女生权利组,男生义务组,同学们以抢答的方式列举疫情生活中体现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和事件,并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再请同学们根据记录卡找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教师以连线的方式呈现,课堂效果很好,学生能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本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可谓是事半功倍。

五、创设新闻时事环境,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道法课中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创设时政情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劲,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也强调:运用热点、焦点要做得合情合理,顺其自然,紧扣所学知识,不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如借助美国“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那里购买技术或配件,显而易见,实质是美国想绞杀日益强大的中国企业,想打垮已经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华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中得到什以启示?”通过分析思考提高思想认识:华为能继续站立,领先世界,靠的是技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的创新已走在世界前沿,这正是九年级道法课上册的知识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充分体现了道法课的时政性,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还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2021大国工匠》这样的主题栏目、关于《俄乌冲突》,那些应该让学生知道的常识,中国人要始终站稳中国的立场,理性思考,价值引领;比如这次《冬奥里的诗》,我认为也是可以带领学生从诗意的角度感受古韵奇致的东方美学,关于谷爱凌也可以说一说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题。

总之,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情境,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的情境获得具体感受,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最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向上滑动启阅)

改造教学方式,享受课堂生活

李雪

自从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在读了吴小玲老师编著《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这本书后,结合现在疫情形势下的线上教学现状,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1. 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

吴小玲老师在书中着重提到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这与我校的“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是完全切合的。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使课堂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功夫就是能够把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在《轴对称》这一课中,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样找到对称轴?”,大部分学生根据课前下发的预习单进行预习后,对这两个问题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如果课堂中进行简单的讲解也会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但是会显得非常枯燥。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习如何剪窗花”的课堂前置学习目标,整节课都围绕着如何剪窗花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发表自己对于如何剪好窗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意义。课后孩子们,主动上网查找剪窗花的视频,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窗花,都让我自愧不如。在这种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把每一位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

还有最近讲到克、千克、吨这一单元,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感知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物品,使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中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吨这个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学生只能通过书中讲解了解到1吨=1000千克,并不直观,所以在教学前利用预习单让学生称量自己的体重,通过学生钉钉上交上来的预习单,找到了班级一位同学,他的体重正好是30千克,所以在课堂中开了一个小玩笑大约33个樊鑫浩的体重就是1吨,学生们哈哈大笑,但也成功的记住了1吨这一概念表象,一提到1吨就能想起大约是33个樊鑫浩那么重,建立知识记忆附着点,发展学生数感。

2. 好的数学课应是不避讳出现矛盾的

在刚刚进入学校工作时,每一节课都希望是非常顺利的,希望教师讲的准确无误,学生个个对答如流。但是这就像之前孙立权老师所说的“森林般的举手”假性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矛盾,那老师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吴小玲老师在书中强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创设学生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使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能力。最近在讲解克、千克、吨这一单元时,有这样一道拓展题“1千克棉花和1千克盐谁重?”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一样重,有一位同学非常勇敢地说,老师依据我的生活经验,我想反驳你。在我的印象里棉花是非常非常轻的,盐是比他重的,所以我认为1千克棉花没有1千克盐重。他刚刚说完钉钉课堂中就有很多同学举手反驳他,同学们说你看他们都是1千克的,所以质量相同,但是这位同学反驳道你们只是这样想的,怎么证明你说的就是正确的。这时候我就引导他们关于这个问题出现了两种猜想,那如何验证呢?同学们开始讨论,有的同学说那我们就称一称,有的同学说了那咱们也没有棉花啊,有棉花也没有那么多棉花啊,适时抛出问题“棉花可以用什么代替,盐呢?”最后通过讨论,棉花用了羽绒服代替,盐用了大米代替。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下课后学生们就开始了实验,先用家里的体重秤称量了家里羽绒服的重量,记录下来,然后称量相同重量的大米,最后掂一掂。第二天上课后,让昨天有疑问的同学分享了一下昨天的验证结果,这位同学说:我称量了4件羽绒服,一大包衣服,同等重的大米才不到4碗,用手垫一垫,重量差不多一样重。通过实际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活动因素,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经验,得到全面个性化发展。

3. 好的数学课应是能引发人思考的

吴小玲老师提出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根据我校的“三习五学”有效解决问题模式,和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都强调课前的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二年级开始数学课堂在单元复习课就潜移默化的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从本学期开始就逐渐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前,通过回顾制作自己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形式上进行创造。在线上课堂中展示学生制作的知识点不全面的思维导图,引导班级学生思考并进行补充,对易忘,易混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查缺补漏。学生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形成整个单元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内驱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数学课堂应是教师在理解教材,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的适当搭配,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课堂生活,这也会是我一直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

(向上滑动启阅)

做好学情分析,打造有效课堂

赵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今年寒假,我阅读了《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这本书,这本书旨在教会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共有九章,内容精彩。课堂教学设计,是一堂理想课诞生的前提。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收获,同时也带给我很多教学上的建议。今天我将从学情分析的角度来谈一谈我的感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本书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教师在设计每节课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背景、重视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相符,从而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确立好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起始能力,从而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设计不同的方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更好。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一课,由于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只有少数学生认知发展较前。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由于线上授课的局限性,学生没有办法聚在一起共同观察物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采用了课前把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同学选择同一个物品进行观察,最后拍视频进行汇报的形式,让本节课围绕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对他们而言,合作学习方面的知识、能力、意识尚浅,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这也算小组合作的一个尝试,初步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在练习环节,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选择了各个方向的教室照片,通过让学生判断这些照片是从哪个方向进行拍摄的,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二)》一课,由于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经验,已经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图形。所以在本课中,我首先用一段小动画,使学生了解七巧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学生照样子拼一拼、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平面图形,在课后,通过发布家校本,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本节课围绕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本书还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也会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努力成为更优秀的教师。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分享,谢谢大家!

(向上滑动启阅)

心有所悟 身有所行

康龄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康龄元。当我阅读《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这本书时,忽然发现,很多自己熟知的理论理念,却并没有切实地去实践。这本书像一位老师,带领我回顾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一些理论知识,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以供学习参考。今天我也围绕书中教学内容设计部分,谈一谈这本书对我的启示。

1. 以“生”为本设计

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就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讲,教材不是所学的知识点,而是一个范本,或者说是素材,如在现代文篇目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通常是一种阅读方法、或是某种写法,或是一种写作思路。那么基于大单元语文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就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结合教材及语文知识体系,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已会的不讲,重点放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到的地方,每节课落实一个重点问题。平时我们的课堂通常还是学生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被提问,然后想怎么去回答,却没有自己提出疑问。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提出2个问题,大部分的问题是在老师的预设中,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课上我们会一起去探讨。我想只要是学生自己思考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学生真正有疑问或他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2.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第一年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每次课前我会设计好教学流程,总是担心万一学生问的问题我没有准备好怎么办。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开始追求课堂的灵活性,并对课堂上的生成充满期待。随机应变调整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体现教师的价值所在。那么首先我们应充分地重视自己,重视自己的提升,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尽量扬长避短,选择那些自己所熟悉、能够灵活运用的、能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教学策略,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适当调整,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自然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非学生配合下的教师表演。

3. 慎重引用课外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那么在引用课外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到资源的知识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对教学有帮助。本学期,我在备木兰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背诵,我搜集到一些改编成歌曲版本,在听完之后,发现中间有一些错误的字音,所以我没有选择使用。我在讲授教材中唐诗的时候,会给学生播放一段这首诗的微电影,它的形式比较有趣,学生比较喜欢,其次,它的字音准确无误、朗读具有示范性,且占时较短。

4. 教学内容选“点”得当

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教师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搭建阶梯,使学生真正能够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学有所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用书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脚踏实地去实践,做好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读书交流,感谢大家的观看。

(向上滑动启阅)

浅谈教学内容设计的艺术

任浩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教学内容设计的艺术。其中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学内容设计是指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教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线上教学时长的限制,相信各位老师都有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感触,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浅薄看法。通过阅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总结为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生”为本设计的教学内容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备课时,对学生已经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层度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辅导,哪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相信这段时间,老师们在备课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也都能从这点出发进行备课。

(二)每堂课的容量要适当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尤其现在教学,课堂时长是所有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情。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做取舍,其实,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比如,我在七年二班讲的Unit5Why do you like pandas?第一课时,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基本掌握对动物名词及询问对动物喜好的句型结构,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减少了对本节课教材中动物词汇的学习,把重点放在了扩充更多描述动物的形容词及搭配的程度副词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多了一些对新知内容练习的机会。

(三)“板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这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外延和内涵有充分理解,并对学生的思维做必要的预测,将知识点设计成若干板块,分布在教学中,然后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块移动”。也就是说老师需要对契合当下学习时机的内容,调整学习内容,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实现高效教学。在讲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时,随着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入,会逐渐发现之前接触的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慢慢地句子中会出现多个动词,而动词出现变多,受母语学习的影响,学生会对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后再跟动词后面形式判断和理解会出现记忆困难的现象。其实纵观初中三年,这其实可以通过初二初三要学的非谓语动词的语言结构来进行理解,所以,我在讲这部分,对非谓语动词进行了简单渗透,发现同学们理解记忆起来就比较快了。

(四)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教学不仅是完成知识点传授,而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在体验中建立新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在设计第五单元阅读课时,其教材内容为泰国大象面临濒危的现象,我随即在阅读课结束后链接我们国家濒临灭绝的动物大熊猫,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材料,了解其现存数量,其面临濒危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对自己所能做的解决办法又有哪些进行作业设计,同时也是为下节课的写作收集了素材。

(五)设计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当具有趣味性,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会是枯燥的。我在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听力之后的环节,设计了一个information gap的猜谜底活动,一位同学知晓谜底,其他同学通过对其进行提问该动物的外表特征、特点及生存地的提问后,看哪位同学先猜出来,依次轮流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既达到了对本节课重点单词和句型的巩固和运用,其他同学也可以对该同学的提问内容,语言进行评价,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二、恰当引用课外资源

引入的教学资源要达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拿我的unit5第一课来说,我在这节课引入了除课本提供动物单词的学习外,通过英文版世界地图的展示,适当增加对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典型动物所在地的词汇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这项内容还得到了来自地理学科赵冠宇老师的帮助,再次表达感谢。同时,在课后我还布置了一篇课外阅读,里面讲述了一种同学们很少了解过的一种来自新西兰的鸟,它叫几维鸟,而它形如梨子,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既没有翅膀也没有尾羽,不能飞翔。而且更奇怪的是新西兰人很喜欢别的人称呼他们为Kiwis,甚至感觉自豪。然后,在第二天课前,我会和同学们简单交流这个动物,同时也能吸引没有选做这项作业的同学,去尝试阅读,也是打开学生阅读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三、教学内容要选“点”得当

教学内容要突出重难点,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先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变化。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语言目标的掌握基础,我一直记得王校长说过,一节课的重点不应过多,有时候只有一个点,并进行好好落实,这节课就是高效课堂。之前与王曼老师也交流过,目前在上网课,发现,三班进程很慢,王曼老师说她现在一节课就讲一道大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跟上,她就觉得可以了。和她聊完之后,我也在反思我的课堂,英语学习的知识词块,句型分布很乱,我能不能一节课就主抓讲两个句型结构,学生会说就可以了。所以在unit3,我也花了一节课只讲了两个句型结构的问答:---How long does it take--It takes about 时间。和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It’s 距离。这两个句型结构很像,我反复地通过翻译句子,听力测试练习,帮助学生快速区分。我看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课堂小测习题中对这两个句型的判断很快很准,我就感觉,这节课成功了。

最后分享给老师们一句话,课堂操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所以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时空,教师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

(向上滑动启阅)

妙用多媒体资源,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张淑贤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者吴小玲在书中第八、九章提出的——“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景”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让我深有感触。

在“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一章中,作者认为:使用教学媒体要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使用教学媒体,能优化教学效果;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确定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我也深有同感。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但是学习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涉及的知识面既久远又深广,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源。

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课件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有效的课件才是最好的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借助网络,巧妙地设计并适当地使用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有厌学的情绪,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尝试过许多方法,而以多媒体教学法收效最大。原因是什么呢?多媒体是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使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的厌学情绪荡然无存,学习兴趣倍增,这自然有利于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多媒体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一、长课短讲,增大课堂容量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使语文学习丰富、生动起来,能够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够实现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理想。比如教学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时,在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中小学古诗词集萃》文本材料,在自己课下收集资料、查找网上资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门别类辑古诗,编写五页左右的专题诗集。这一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运用资料,语言表达,设计构思能力等。通过六个环节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只用两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成果展示,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异彩纷呈。学生看得精彩,听得痛快,说得畅快,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

二、视听结合,增强感知效果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老师不累,语文课上得其乐融融。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边欣赏桃花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真正是“游”了一番桃花源。最后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桃花源,让学生对着画面配解说词或者讲述故事,学生们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此时学生有新鲜感、成就感,因此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影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语文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别具一格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背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导语”,之后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动画演示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珍珠鸟》一课,这篇文章的动作描写和人与鸟的和谐相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相关的描写,学习并体会有关珍珠鸟的动作描写,然后再用动画把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细节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后再用屏幕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3.通过音乐和舞蹈激发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如在讲授冰心先生的《观舞记》时,学生对印度舞蹈不了解,理解课文时有一定障碍,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舞蹈片段,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能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意境中。然后再阅读课文,找出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蹈的精妙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在此基础上把《观舞记》和《安塞腰鼓》进行比较,拓展探究,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出你的感受。有了多媒体的介入,教学效果非常好。

多媒体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关键在于,我们利用它,既不能把它神秘化,看成一剂良药,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应排斥它,拒之门外,我认为还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清它的利与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扬利去弊,用好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向上滑动启阅)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初探

李晓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寒假期间,阅读了《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这本书。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一堂课没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就去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不会好。所以,作为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精心的做出课堂教学设计再走进课堂。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优化教学呢?通过阅读与感悟,今天,我想着重从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来说一说。

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初期,也是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可以有效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小学生各项能力仍不完善,难以理解繁多复杂的语文知识。情景教学作为近年来流行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迅速将学生带入生动立体的语文使用场景当中。

在小学课堂中,语文学科情景教学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1、教学内容丰富。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内容多、覆盖面分散,对于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来说无异于一道难关。沿用已久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一节课后小学生的注意力早已流失。情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效改善了教学氛围,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情景教学内容富于变化,可以使小学生的精力随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便于学生互动。

作为一门语言,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交流,新课改更加强调要在实际环境下锻炼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号召。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缺少完整的互动方案,学生很难得到语文应用能力的锻炼机会,综合素养的培育则更加无从谈起。情景教学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大大丰富了学生应用语文的空间。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兴致盎然,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包含师生之间的交流传递,也包括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鲜明的主题情景使教学的轨迹更加突出,易于学生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呢?我有几点想法和大家分享。

1、研读课文,构建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情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因此,在教学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文,将语文课文分析、解剖清楚,了解课文中的情感起伏等转折点,以此为基础确定情景的引入点,做好情景创设的设计方案,助力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感情,提升情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同时应当做出结果预设,不断改善情景教学方案。

2、课堂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面对着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热情完成后续的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借助情景完成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观潮》时,如果学生从未体验过钱塘大潮,很难理解文中的描写,削弱了教学效果。上课铃打响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潮水的图片视频,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钱塘大潮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描述的钱塘潮的壮丽,提升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创设主题,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难以体会到参与感,降低了教学效果,一直被人诟病。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设置明确的学习主题,并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借助情景,步步推进,丰富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实现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学习《观潮》时,依照时间顺序进行的风景描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钱塘江游览”的情景活动,鼓励学生担任小导游,按照文中描写的顺序,创编导游词介绍。学生接到任务后,会主动阅读文章,体会描写特征,方便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这样的教学情境主题鲜明,目标突出,借助愉悦的教学氛围推动学生走进课文当中,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4、课堂总结,加深学生思考

课堂总结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部分老师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忽略了课堂总结,导致小学生难以充分掌握教学内容,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借助情景进行简要的课堂总结,加深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观潮》一课后,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迅速回顾全文,鼓励其找出写出钱塘潮气势的句子,并进行仿写。通过这一简短的环节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总的来说,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构建情景化教学课堂对于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情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化课堂的构建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进步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也会把从书中阅读的理论转变为实践,优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呈现出更多精彩的课堂。以上便是我的读书分享,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向上滑动启阅)

传承语文风骨  提升教学质量

赵迎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传承语文风骨 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假期我读了吴小玲的《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一书,本书旨在教会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通过阅读,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意见。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过精辟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教材是从属于、服从于师生教学需要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把课本作为师生教学的拐杖和工具。下面我以教学内容为例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注重实践性。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从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教师要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同时,教师还要设计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能自读自悟,多读多悟,放手让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学中获得知识。如《妈妈睡了》中的作业布置:1.把对妈妈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一张纸上,回家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2.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洗脚……3.观察家人睡觉的样子,并记录在本子上。作业1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写话,这既可以使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对自己最亲爱的人表达爱。作业2既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体会妈妈的不容易,这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又增加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可以更好的实现家校沟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作业3则较好地关注到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观察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既要求学生认真,又要求学生有较好语言组织能力与写字能力。《妈妈睡了》就是孩子观察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写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表达对妈妈的爱以及体会到妈妈很辛苦、很累。这一观察活动让学生借鉴文中的孩子的行为,由课堂上到课堂外,由文中的孩子到自己的亲身体会,这都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途径。

二、讲究开放性。学习知识是无穷尽的。如果教师只把课本看做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把每篇课文,逐字逐句讲解,一味“灌”给学生的做法。应尽量减少学生单纯地重复训练,机械抄、写等练习。一方面应从帮助学生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并且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切实把课文当作“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做到举一反三;另一方面还可筛选儿童阅读中的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作为教学内容,打破课堂和单一的课本教学,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文,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如在设计《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天宫课堂”来学习,由课上到课下,由书本到生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太空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科学奥秘的空间。又如居家学习这段时间,我在班级钉钉群里发布“每日阅读”读书打卡活动,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由课外阅读带动课内阅读,重点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为三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读一些好书,必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会一如既往的多读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好书,并将书中的理论付诸于实践。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分享,谢谢大家!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图片:教师发展中心

   审核:行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