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铁打的汇报,流水的任务
2018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脱贫攻坚督察组到兴业县检查脱贫攻坚领域问题整改情况,发现该县农业局一份相关汇报材料存在照搬照抄问题。经核查,该县农业局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三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风险及防控措施情况汇报》既没有领导签字,也没有单位盖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改了个年份,且汇报的落款日期都是“2018年9月3日”。(3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就“一份汇报材料竟连用三年”而言,正是一些人的“差不多”“过得去”思想,才出现了落款日期都不修改的问题发生。尽管看似偶然、看似个案,但谁敢说这样的事在该部门就此一件,谁又敢说这样的事在其他地方、部门或单位就一定不存在。
事实上,近年来,材料弄虚作假、照搬照抄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工作总结照抄,有的经验交流内容撞车,有的述责述廉报告照搬,有的领导干部表态发言一模一样,还有的编制环保应急预案照抄网络,甚至有的部门为了应付检查,造一堆假材料,文过饰非,争功诿过。等等这些材料的形式主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仅刺激公众眼球,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还严重影响干部队伍乃至政府部门形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个单位的工作任务相对固定,但每年必然会有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工作构想、新的工作举措,绝不可能完全延用去年,甚至前年的工作做法。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奋斗姿态,及时作出工作方法上的调整和变革,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反之,如果干工作只是为了准备材料、应付检查,以材料落实要求,靠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抠脑袋编材料、“写工作”,即使落在纸面上也是“虚浮飘”和“假大空”,又怎么可能经得起检查组的推敲,更别提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这种材料的形式主义,也告诉我们,反形式主义本身没有固有的内容,固定的载体,而当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查起,在细严实上下功夫。俗话说凡事都怕认真,反形式主义也不应例外。倘若,在撰写材料上把“认真”二字贯穿其中,只有少一些“材料美化”,多一些调查研究,这样的材料就能接地气、扎下根,显灵气、增活力,就能更好地“实打实”为实干服务,这样的材料才会脱去形式主义的外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