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有智慧,
怎样学习粟裕智慧?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关于作者
亚高原
实名吴跃军,侗族,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皂溪溪口人,浙江大学学习,红色文化、侗族文化学者,作家、诗人、编辑、评论家,以研究粟裕学、侗族大歌、中国侗族军事史、侗族文学多声部、大湘西文化见长。现居长沙。笔名:水光。公开出版编著(含再版)的书籍23部,内部期刊《粟裕学研究》、《粟裕研究资讯》、《鼓楼》等56本和内部出版的书籍2部,多部书籍和文章获奖,《星星鼓楼》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军事科学院院史馆收藏多部著作。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第一章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孙子兵法》节录
01
大道大德大经纬,
名将名帅名战神。
2022年8月10日是人民日报公认的“常胜将军”——一代战神、胡耀邦总书记题名的“一代名将”、毛主席眼中“担大将衔干元帅活”称为“淮海战役第一功”、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一代名帅、陈毅军长眼中的“五虎上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陈赓)”、共和国首席大将、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粟裕同志诞辰115周年诞辰纪念日。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5周年,也是中共武装力量创建三大起义南昌、秋收、广州起义95周年纪念年。
粟裕是谁?谁是粟裕?粟裕是将?是帅?还是战神?
粟裕投笔从戎。1927年5月,一介书生粟裕从湖南来到武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叶挺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到司令员、总参谋长、军委负责人,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此后,粟裕先后担任过100多个军事职务,主要都有哪些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团参谋长、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闽浙军区司令员
1927年8月1日,粟裕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此时,他还差9天满20岁。南昌起义后,粟裕随朱德、陈毅领导的起义军转战赣粤边界,参加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连党代表、连长。粟裕在回忆录中提到:“我在井冈山时,工作多次调整,时而任连党代表,时而任连长,都是为了加强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后,粟裕任红军大队政委、支队党代表、政委、支队长、团长,参加创建和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1930年12月,粟裕担任红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政治委员,走上高级指挥员岗位,后任红四军参谋长、红校学员连连长、第一军团教导师师长、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兼第二十师师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7月初,粟裕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区。中央红军长征后,1934年11月起,粟裕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浙西南独立师师长,挺进浙南,创建新的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挺进师师长兼闽浙军区司令员的浙南三年时期,粟裕远离中央,没有电台,此时粟裕独立工作,粟裕是将又是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10日,粟裕率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30岁的粟裕任司令员。1938年4月,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队挺进江南敌后。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陈毅调军部后粟裕任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并整编部队,粟裕先后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一师师长(1942年3月24日粟裕统一指挥一、六师)、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3年1月10日任新四军参谋长未到职。1945年1月,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
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苏浙军区,这两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粟裕领导创建的,作为苏中区、苏浙区党委书记和军政负责人,粟裕此时是统帅。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任命粟裕为苏皖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两次电请中共中央,坚持由张鼎丞任司令,自己改任副职。最终,中共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不称苏皖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这是粟裕的“一让司令”,体现了一位高级将领的胸襟。同时兼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师长。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负责战役指挥,先后指挥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等。这一年,粟裕40岁。1948年先后兼任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东南分局书记,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未到职)。城南庄会议后,1948年5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粟裕再三请求陈毅仍留华野,后又建议继续保留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职务。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陈毅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职务,“陈在华野党政军职务由粟裕代理”。1948年5月10日起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前委代书记。这是粟裕的“二让司令”。为统一指挥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战役中,作为总前委成员、华东野战军实际负责人,粟裕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陈毅不在三野期间,粟裕仍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作为渡江战役总前委委员,指挥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粟裕任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军事接管委员会主任,负责接管上海的国民党军事机构。1949年6月,粟裕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书记,并兼任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三野战军代表团首席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担任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一把手或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代前委书记,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粟裕是名副其实的三野大军统帅。
新中国时期任台海战役总指挥、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国防部副部长、军委常委、负责人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为主席,粟裕等为委员。同年任台海战役总指挥部总指挥、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三野前委对台工委会书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等部队共25.5万余人,在中朝边境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保卫东北边防,决定由粟裕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此时粟裕旧病复发,经中共中央批准到青岛治疗,未能赴任。1950年8月11日撤销第三野战军前委改任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51年11月12日,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当时总参谋长徐向前因病休养,由第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总参谋长职。1952年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粟裕负责分管作战、训练及海、空军和各特种兵的工作。同年任军委兵役法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9月,我国国防领导体制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任命粟裕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同月任赴苏联学习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同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10月任首脑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副总导演。1956年11月20日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58年8月,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12月,粟裕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当时国防部部长是彭德怀元帅,军事科学院院长是叶剑英元帅。1961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委员会,叶剑英元帅任主任,粟裕大将、张宗逊上将任副主任。1967年3月,中央军委增补粟裕为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粟裕先后任国防工办军事代表组组长、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中科院首席军事代表。1972年11月,粟裕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2月,中央军委再次设立常务委员会,粟裕被任命为军委常委。1975年至1982年,粟裕担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代表团团长,这是个荣誉性职务,前三届均由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帅担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粟裕大将的肯定和褒奖。1980年6月25日粟裕还是中央军委战史编审委员会委员。
开国之初,毛主席四次点将粟裕担任要职,担大将衔干元帅活。第一次台海战役总指挥,第二次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次第二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实际是第一副总参谋长),第四次总参谋长。明明白白的统帅职务。
粟裕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不仅在军事方面担任要职,在党内是政治家,在政府方面是实干家。先看看中央委员大辞典的粟裕条目可以看到几个特点:第一从1945年6月担任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起到1984年2月以中顾委常委职务去世,粟裕在政坛上是个不倒翁,经历文化大革命,从八大连任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到十二大,三次当选中央军委常委,在军队影响很大。第二他先后担任苏中区、苏浙区、东南分局书记(未到职)、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党委书记,有地方工作经历。在部队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前委副书记、华东野战军前委代书记、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军事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第二书记、党委书记、党委第一书记,军政双优。第二,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时期,参加国防工办军事代表组、国防工业军管小组、中科院军管,并负责交通、铁道、邮电、港口、造船统筹及军垦、三线工作,是实干家、拼命三郎,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沿海14个城市基石。第三,粟裕在红军时期从将到帅,在浙南三年担任闽浙军区司令员就是统帅了,后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独当一面就是帅了。从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到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到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从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到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到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代前委书记、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前委书记,从台海战役总指挥到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副总参谋长到总参谋长,粟裕干的是一把手的活,不是帅也是帅。
粟裕 侗族,1907年8月生,湖南会同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师范文化,大将军衔。
早年就读于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5月参加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任教导队班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警卫队班长,后任连政治指导员。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连长、营党代表。1929年至1933年任第一师支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政治委员,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1934年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参谋长。同年11月起任红十军团参谋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初至1937年秋任闽浙赣挺进师师长。1935年起兼任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区党委委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至1945年秋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中区党委书记,苏中报社社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校长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常委,苏浙区党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常委,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前委代书记。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主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至1954年11月),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49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1月至1954年10月任解放军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年10月至1958年10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56年1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其间:1967年3月至1969年4月、1975年2月至1982年9月为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8年12月至1978年3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58年12月至1972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11月至1983年1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历任院党委副书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65年1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相继当选为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0年9月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1982年9月至1984年2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1956年11月经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67年3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75年2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从中组部编写的粟裕简历可以看出粟裕不仅是毛主席说的担大将衔干元帅活的共和国首席大将、无冕元帅、毛主席表扬的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三次斗胆直陈使解放战争由五年变三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而且是投笔从戎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3年不下火线一直在战争前线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家,刘伯承、肖劲光、王必成、郭化若、王希先、迟浩田等将帅心目中伟大的战略家,独当一面、从七大连任到十二大中央领导成员的政治家,写出《战争回忆录》的理论家,五任校长、建言成立哈军工的教育家;更是担任中顾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兼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务委员、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粟裕同志是我党和人民军队当中,由士兵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
从以上两份简历可以说粟裕同志一生光明磊落,是道是德是经纬,亦将亦帅亦战神。经纬1.指地球上通过南北两极的经线及与赤道平行的纬线。2.比喻线索、条理、秩序等。3.规划治理。4.古代指经书和纬书。5.指谋划谋略。同时指1.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2.指道路。南北为“经”,东西为“纬”。
02
粟裕不实信息有那些?如何纠正粟裕宣传的历史虚无主义?粟裕大将的夫人、原中央军委办公厅副军职干部楚青同志2010年1月30日致信吴跃军同志预言:“谢谢你们在研究《粟裕学》!相信是会取得成果的!!当然我以为此类研究,需重视实事求是!!否则很容易走向偏路,未知以为然否?”实事求是是军战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论什么人什么级别什么职务都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宣传、学习、研究军战史特别是粟裕学研究,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抹杀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粟裕等第一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的历史功绩。隔代写史,秉笔直书;当代写志,据实录入。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目前军战史特别是粟裕学领域的宣传不实之处有:
1. 关于《粟裕传》字数:
《粟裕传》是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传记字数最多的版本。2000年8月第一版83.1万字。2007年7月第二版81.5万字。2012年1月第三版84.6万字。这也是当代中国最畅销的将帅传记。2007年8月,我应邀参加中央纪念粟裕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军委办公厅朱楹少将赠书一册,并题词:赠吴跃军同志,祝愿粟裕研究取得更大成就。已过十五个春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粟裕胜利成功之路不平坦。战场自己找,战役自已命名,转折自已把握。依靠人民群众不是一句空话。人民战争思想永垂不朽。
有人造谣中央规定八帅十将传记不超过五十万字(朱德系中央文献出版社)。实际上朱德传65.7万字。林彪传未出。彭德怀传58万字,第二版2006年12月65.2万字。刘伯承传56.3万字。贺龙传49.5万字。陈毅传51.5万字。罗荣桓传49.2万字。徐向前传45万字。聂荣臻传56.4万字。叶剑英传58.7万字。元帅传字数最多的是朱、叶、彭。其他大将如陈赓传72.3万字。罗瑞卿传49.9万字。王树声52.6万字。不是大将的彭雪枫传也有55万字。评论军事人物不应以事后评定的将帅划线。而应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反映传主军事实践和理论建树为标准。算是一答《此恨绵绵:读楚青〈慰英灵〉》作者。连《粟裕传》都没有读过,还对粟裕指三道四,真没有脸了。
2.关于粟裕是不是叫粟志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不是志裕)。17岁离家外出读书以后,即称字而不称名。战争年代,曾经化名金米、余良、苏群,与家人通信时称季业、季业之。华东野战军称502首长或电报代码4725。粟裕一生没有叫过粟志裕。
3.关于毛主席1961年9月是否与蒙哥马利谈过淮海战役和粟裕的公案?
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主席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该文献现存中央档案馆外交类档案。本书证实,见证人黄寒冰先生有截屏证实:“毛主席与蒙哥马利的谈话属实,绝对没假。”。
4.关于粟裕是否未蒙冤一直担任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
事实是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均有粟裕。直到1980年9月10日补选为副委员长,粟裕同志1980年9月10日一1983年6月正式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才正式晋身为国家领导人之列。原拟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因一直未平反受到不公正对待,后改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粟裕同志虽然担任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但是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担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深得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信任。要知道解放军代表团团长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第一至第三届由共和国第一元帅朱德同志担任。第四至第五届由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担任。第六届后由军委第一副主席担任。粟裕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毛主席逝世期间明确为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粟裕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协助周总理抓革命促生产,担任国务院业务组主要成员,无副总理之名,有副总理之权,为我国科学事业、军工生产、造船统筹、港口建设、交通、铁道、邮电、三线、军垦事业做出贡献,算是国务院领导人。粟裕同志先后担任闽浙省委组织部长,苏中区、苏浙区党委书记,华中分局、华东局常委,华东野战军前委代书记,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中央直辖市),军事科学院党委第一书记,从1945年七大进中央开始,到十二大当选中顾委常委,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连任中央委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是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革命家。实事求是宣传粟裕,才能学会粟裕指挥指导艺术,传承好粟裕精神。
5. 关于有人写文章称粟裕是共和国十大将军之首,对吗?
1955年至1965年第一次授衔一共有1614名将帅,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应改为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或共和国十大将之首或共和国千将之首或共和国首席大将才对。大将是军衔,将军是指元帅以下的将军,包括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对应粟裕大将,是特指。1988年第二次授衔到上将为止,没有大将了。。
6.关于粟裕是否是新四军第六师师长?
粟裕统管一六师,中央并未下令粟裕担任六师师长,而是一六师机关合并后的一师师长,政委由原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担任。后谭调军总政治部主任、第二师政委,其一师政委由粟裕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同样记载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军事科学院新四军团以上干部名录、中组部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1921-2003)》661-662页粟裕条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看粟裕都没有任过六师师长记载。
粟裕是新四军老一师师长,又是新一师师长(一、六师领导机关合并)。从指挥三个旅到指挥五个旅,最后苏浙军区时指挥浙东纵队,华中军区时指挥除黄克诚三师、李先念五师外的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粟裕统一指挥能力越来越强。从最先开始任命除粟裕一人担任师长不兼政委,到刘炎休假后兼政委,最后一师六师统一由粟裕指挥,证明粟裕军政兼优。同时粟裕一元化领导先后担任苏中区、苏浙区、南京市委书记,又兼华东野战军前委代书记、第三野战军前委代书记。三野总部驻南京后,粟裕任与华东军区合并后的三野前委书记。军事科学院时期粟裕任党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在政治上有卓越建树,不愧是政治家。同时从1945年七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开始,从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均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中跨越几个领袖时代少有。在十二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常委(政治局委员待遇)。从一九四五年开始,作为中央委员会领袖集体一分子为党工作,服从命令,听从安排,出力出谋,斗胆直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先后在台海战役总指挥部、东北边防军司令部(未到职)、南京市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国防部、国务院业务组、中共中央军委、全国人大常委会、中顾委工作,任劳任怨。1941年1月初敌人制造皖南事变,月底,我军就重新组建新四军,原来是四个旅级支队十个团,这次重组是七个师,十九个旅,一个梁兴初的独立旅。兵力由四万多人扩大到九万多人。半个月的时间兵力就扩充了五万。这也是八路军部队抽调到新四军的。115师抽调的最多。黄克诚师,彭雪枫师,梁兴初独立旅都是115师抽调的。第一师师长粟裕,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兼任。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第六师师长谭震林。第七师师长张鼎丞,未到任由政委曾希圣兼任,后来调谭希林担任师长。曾希圣同志是一个能力很强的领导,他一边打仗一边经商,五年时间创收三百万两黄金,每年上交中央都二十万两黄金,战士们每月有十块钱军饷和三条香烟抽。少奇同志建议,六师合并到一师,对外保留六师的番号。
7.关于粟裕是否辞让元帅军衔?
1955年授衔最大的一个话题点,就是粟裕是否真的辞让了元帅军衔。当年元帅授衔的公开标准只有2条,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主席身边一共陪伴了15年的主席卫士长、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李银桥有过回忆。粟裕辞帅的说法,最早正是出自李银桥之口。根据李银桥的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还以比对的方式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了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笑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同一时间当兵,谁也没少打仗,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毛泽东又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9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辞了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这一段简短的回忆描述,正是粟裕辞帅说法最直接的一个证据。作为主席的贴身卫士,李银桥能够复述这场会议的细节,并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并且李银桥和粟裕素无渊源,也没有理由凭空杜撰这样一段历史。历史的严肃性,这位老人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明白。
曾担任过粟裕秘书的鞠开将军,曾两次拜访李银桥,只为印证这段说法的真实性,李银桥也都给予了肯定的回复。正是鞠开将粟裕辞帅的故事记录了下来,让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实李银桥并不是唯一透露粟裕辞帅的人。
新中国首任工程兵司令,原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也曾经回忆到“1955年评军衔时,粟裕很有可能当元帅,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几次诚恳要求不当元帅。”管美英,原山东野战军兵工局局务室主任,从新四军到华野,和粟裕有过接触。晚年管美英曾回忆,1966年他到北京中央抗旱工作队赴任,顺便拜访了老首长谭震林。闲聊之间,偶然提及粟裕当年授衔大将一事,还有点抱怨,说当年华野的老部下都觉得有点可惜。谭震林则回应说“因为没向你们传达,你们不了解情况,所以有意见。”并向管美英描述了粟裕辞帅一事。
《粟裕传》记载,在得知粟裕没有被授元帅军衔,黄炎培对身边的人说:粟总长(总参谋长)过去打过很多大胜仗,是可以当元帅的。据83年第一期《人物》杂志上所刊登的,由黄炎培外孙所撰的《记外公黄炎培二三事》一文记载,之前黄炎培在得知粟不是元帅后,曾力陈中央,说粟裕战功大,在华东名气也大,应该授元帅。有一次,粟裕的秘书鞠开看到党内一份材料上记载着,连党外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都说粟裕应该评元帅,于是就当面报告了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鞠开以为首长看了材料一定会高兴,没想到粟裕把脸一沉,脱口而出道:“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接着,他又很严肃地对鞠开说:“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议论这都是低级趣味,没有什么意思。”
据今日头条笔谈历史风云考证:
1967年4月原"万岁军"军长、有着"梁大牙"美誊的梁兴初中将由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在离京去成都赴任之前拜访了四野老首长,当时唯一的党中央副主席、副统帅林彪,林总在与梁兴初会谈中详细讲述了1955年元帅授衔的一些内情:
"关于军队授衔这件事是我党我军的大事,罗帅根据军委的意图提了一个元帅初评草案:12位高级将领加毛刘周叶。军委讨论删了一个,中央否决了一个,毛主席提议在地方工作的不授。周恩来被军委全票通过,两次都推不掉,而叶剑英只比半数多了一票。……。"
第一部分,考证罗荣桓提议的初评元帅名单草案的时间,与军委上报中央初评元帅名单的时间
根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文献记载:1953年4月22日,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徐立清联名向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呈报了关于请中央审批大军区以上军官的军衔问题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为:建议大军区以上首长之军衔等级能于5月5日前审批下来,以便着手进行正兵团级以下军衔等级的研究。
从报告中可以得知,关于大军区以上军官的军衔等级已由总干部部通过彭德怀呈报给中共中央,这说明元帅初评名单在53年4月22日以前已上报给中央,只待中央5月5日前审批下来。
经笔者查阅各种关于53年元帅初评资料,考证得出了罗荣桓草拟元帅初评草案的时间:1955年3月初,军衔鉴定工作全面展开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与授意,提交了一个16人元帅初评草案,16人中,大元帅提名1人,为军委主席毛泽东。元帅提名则为15人,除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三人外,还有12位高级将领。这12位高级将领到底花落哪家?分别是谁呢?
第二部分,考证初评元帅名单草案中的12位高级将领人员名单
1953年10月30日,援朝慰问团团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到志愿军9兵团王必成部队视察,正值解放军搞军衔评定,贺老总是代表中央军委向志愿军各部队的负责干部专门做思想工作的,贺老总在谈论军衔评定时,灰谐的说:
“不瞒同志们说,军委已内定兄弟我为一名元帅了。……。"
从贺老总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在53年10月30以前,中央军委已经内定出元帅初评人选,此时初评元帅人选在军委讨论删了一人后内定元帅初评人选共为15人,其中大元帅1人,元帅14人,此时的元帅初评名单比1955年3月的元帅名单草案减少了1人。
在1953年3月罗荣桓上报的16人初评元帅草案中,罗荣桓提到的16人为毛刘周叶加12位高级将领,那12位高级将领到底都有谁呢?
首先罗帅报告中提到的12位高级将领理应包括除叶剑英之外的其他9位1955年授衔元帅,除已知九位共和国元帅外,现在只需要考证的是另外三人都分别是谁?
三人中首次确定的应为高岗,从1953年12月12日全国军事系统高干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与参加会议人员的合影中,我们发现合影中坐在彭德怀与总参谋长徐向前之间的为军委副主席兼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高岗同与会55年七位元帅同座次,排在毛主席的右侧,而刘周邓等则排在毛主席的左侧。从第一排座次来看,高岗的排位是同于55年授衔元帅,这标明此时的六位军委副主席之一的高岗理应为罗荣桓上报的初评元帅草案中的12位高级将领之一。
经多方考证,罗荣桓上报的初评元帅草案中的12位高级将领,除55年授衔九位元帅与高岗外,其他二人为粟裕与张云逸。军委委员粟裕时任主管作战的第二副总参谋长,并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除任军委委员外,还兼任广西军区政委。二人是做为军委委员中出色的军事干部与在军中的经历入选初评元帅名单的。解放战争时无比伦比的战功是战神粟裕入选初评元帅人选的最大资本。而张云逸则凭借其资深与百色起义的领导人在初评元帅人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粟裕、张云逸、高岗与55年授衔九帅12位高级将领,再加上毛刘周叶4人共16人,组成了罗荣桓草拟上报的16人元帅初评名单。后经过两年的综合评定,1955年9月共和国元帅人选最终确定为十人,周恩来、刘少奇、高岗、粟裕、张云逸五人与元帅授衔擦肩而过,无缘元帅授衔。
从"粟裕让职让待遇"解析一代战神"让元帅"的真实性。
1955年9月共和国举行授衔授勋,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排名在十位大将之首。根据粟裕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他是完全有能力胜任元帅军衔的。只因当时元帅名额有限,粟裕主动上书毛主席表示不参加元帅的评定,后来中央接受他的不参加评帅的建议,授予他大将军衔。关于粟裕让帅,众说非云,说法各异。本文将从建国后粟裕的四次力辞任职与谦让应有的待遇来阐述粟裕让帅的真实性:
第一部分,建国后至授衔前粟裕曾四次力辞任职
一,1950年6月上旬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宣布攻台作战仍由粟裕负责。1950年6月23日,粟裕向毛主席报告攻台作战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在报告中粟裕陈述个人能力有限,不堪负此重责,为此请求军委直接主持此一战役或请刘伯承、林彪两人中一人主持亦可,职在华东范围内当全力以赴。从粟裕力辞攻台总指挥表明粟裕个人不争权不争功,淡泊名利,高风亮节,这为他后来的让帅埋下了伏笔。
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毛主席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毛主席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时粟裕因旧病复发,难以坚持工作,正在青岛疗养。当他得知中央任命他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决定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鉴于自已的身体难以胜任,因此上书毛主席,考虑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由其他同志担任。毛主席仍坚持粟裕担任。后因粟裕病重未愈,中央改派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从毛主席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表明中央对粟裕委以重任,粟裕确为援朝主帅首选,只因粟裕身染重病未能指挥出征。粟裕身体的不做为让援朝主帅异帜,也让粟裕失去了成为元帅的最大资本。
三,1951年9月,粟裕从苏联休养回国,周恩来与朱德向他传达中央决定他到总参工作并任副总参谋长,粟裕谦逊推辞,力陈自已水平很低,不能胜任,是否考虑别的同志为好!并建议自已到下面抓部队工作或搞军校。后经周朱说粟裕来总参工作是毛主席亲点的将,粟裕完全可以胜利总参工作。粟裕最后表示服从组织决定,走马上任第二副总参谋长,分工负责作战、训练及海空军和各特种兵的工作。
四,1954年10月,毛主席亲自找粟裕谈话,向他传达中央拟任命他为总参谋长的决定,粟裕表示自已不能胜任此职,毛主席说:根据我的了解,你可以胜任。不过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你努力干吧!"1955年10月31日,毛主席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
从建国后粟裕四次力辞中央任命他的职务,说明粟裕本人不争功利名禄,对任职的谦让势必造成对授衔的淡泊,元帅的功名并非粟裕追求的目标,用他的话来说,争夺元帅名头是低俗的表现。粟裕只争工作,不争职务,只争重担,不争荣誉。1955年授衔后,粟裕以其一贯的谦逊,对授予他大将军衔平静处之,他说:中央评我为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授我大将,我只嫌高,不嫌低。"
第二部分,粟裕谦让应有的待遇
如果说粟裕不争职务与功名是他让帅的前提,那么粟裕数次谦让他应有的待遇,表明粟裕在利益追求上也不会争帅争待遇,谦让享有的待遇正是他让帅的写真。不争功名不求利益,正是粟裕让帅的真实写照。
一,粟裕拒换专车,坚持专车标准与其他大将相同
1954年10月粟裕在任总参谋长之前,他的专车配置为苏式吉姆轿车,与黄克诚,陈赓,谭政,罗瑞卿等其他拟评大将的专车配置相同。当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后,根据中央相关规定,粟裕的专车标准应配置为吉斯110轿车。当有关部门将吉斯轿车配置给粟裕时,粟裕当即表示反对,他坚持乘坐原来的吉姆轿车,将新配置的吉斯轿车退回。根据领导人专车配置标准,吉斯车是配置给军队元帅和地方副总理以上领导人的。军队中只有元帅才乘车吉斯轿车,从粟裕拒乘吉斯轿车说明粟裕是以大将的标准规范自已,力拒元帅乘车待遇说明他让帅的坦诚。
二,粟裕外出拒乘公务车,降低外出乘车标准
建国初期,粟裕任中央候补委员,按外出乘火车标准,粟裕可安排乘公务车(列车后挂一单包车厢)。但粟裕却降低外出乘车标准,外出时多次拒绝乘公务车,多数情况下他外出和随从人员均安排乘坐列车上一软卧车厢,拒绝列车加挂乘务车。从粟裕拒绝应享有的待遇,可以推论共和国首次授衔,当元帅名额需要减少时,粟裕会力当谦让在先,拒绝评帅,把元帅名额让给他人。故毛主席提到粟裕时说"粟裕两让司令一让帅,壮哉粟裕,粟裕担的是大将衔,干的却是元帅活。"并非是空穴来风,应为实有之事。
三,授衔后减少秘书配备,与陈赓同等待遇
根据新近出版的《陈赓大将》记载,1955年授衔后,分工作战的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的秘书为三人,而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的秘书为五人。按秘书配置标准,元帅设元帅办公室,配置五名秘书。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按照总参谋长的标准,设总参谋长办公室,配置五名秘书,待遇同于元帅。粟裕主动要求减少秘书人数,不与元帅待遇同等。这也表明粟裕从让待遇上力证让帅的可能。
综述,粟裕大将虚怀若谷,无比谦逊,授大将是实至名归,不是元帅却胜似元帅,一代战神,无冕元帅,永远光照中华,永为世人敬仰!
8. 关于纪念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不能遗忘的华野渡江先遣纵队,华东野战军渡江先遣纵队不能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馆陈列中遗忘和消失问题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向中南、西北、西南胜利进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从各方面发现的史料证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总司令朱德及陈毅、粟裕同志对华东野战军渡江先遣纵队的决策、编组和战略赋能证明华东野战军渡江先遣纵队在豫东、济南、淮海、渡江战役的存在,是第三野战军特别是华东野战军战史有机组成的整体一部分,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粟裕军事思想、大兵团军事指导艺术的一个关键点,如同孟良崮战役的伏兵华野六纵。先遣纵队是一支具有特殊建制的、负有特殊使命的具有高素质和高尚道德风范的战略侦察部队。承认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的编制及历史作用有助于完整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粟裕同志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正如《粟裕传》评价一样:“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特别是第二阶段作战中,已经深入到淮南敌后的华野先遣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先遣纵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把对津浦线的破袭战贯穿于淮海战役全过程,使蒋军始终未能发挥津浦路的作用,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不能放胆北进,直接配合了围歼黄维和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作战。淮海战役结束以后,他们又与苏皖地方部队并肩作战,在津浦路两侧阻击南逃之敌,乘机解放了合肥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大小城市,并为后来的渡江作战作了必要的准备。”
9.关于哲学家尤金是首任苏联驻华大使吗?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于1949年10月2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不久,苏联派来了首任大使(特命全权大使)罗申。到了1968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下降为临时代办,至1978年又恢复为特命全权大使。从1953年至1959年,尤金任苏联驻华大使,时间长达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任时间最长的苏联大使。早在1953年之前,他就曾多次到过中国,并完成过特殊的使命。他与毛泽东多次会见和谈话,见证了中苏关系发展中的复杂和曲折。
10.关于王光美与刘少奇什么时候结婚的?
1946年,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打了七战七捷,以3.3万人,在50天的时间里,歼敌5.3万人,此消息传到中央后,毛主席等人特别高兴,刘少奇也是如此,他认为自己没有看走眼,粟裕确实是一个军事人才。当时刘少奇为了庆祝胜利,还特意让夫人王光美给做了几道家常菜,请来朱总司令,彭德怀等人喝酒庆祝,那个时候,刘少奇真心的为自己这个曾经的部下而骄傲。
事实是: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两个人从此走到了一起。婚后,王光美把主要精力用于照料刘少奇。刘少奇也很想照顾王光美,但有时实在是顾不上,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工作上,用在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大事上。仅有的几次,成为王光美后来几十年念念不忘的甜蜜回忆、幸福和满足。王光美之前是王健,王健之前是王前。
11.关于粟裕作为统帅担任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多长时间?
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粟裕(1949.6.17—1950.8.19)和饶漱石政委、陈毅司令员一起成为华东党政军三统帅。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三版《粟裕传》阅读笔记。读到第464页第二十章《在历史转折关头》的第一节《自觉实行由战争到建国的战略转变》第一段:
上海解放以后,粟裕继续以三野前委书记主持第三野战军的工作,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军事官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军政接管委员会主任。7月中旬,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指挥机关合编并由上海移驻南京以后,他以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陈毅在上海)主持华东军区工作,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职。
这里有个疑问?三野谁当家?值得与《粟裕传》编者商榷一下。上海解放是1949年5月27日。据编者上述说法,三野前委书记一直是粟裕。一直到1949年7月中旬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指挥机关合编并由上海移驻南京以后粟裕就成为了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并主持华东军区工作,理由是第一书记陈毅在上海。
事情真相若何呢?《粟裕传》表述出现上述时间情况后,中央批准的《粟裕文选》(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二卷867页粟裕、张震、周骏鸣致中央军委,陈毅、饶漱石的电报《为准备攻占定海台湾调整淞沪地区部署》注释③也延续了《粟裕传》说法。特录如下:
③6月13日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合并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6月17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局,同意将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机关设在南京,并以副司令员粟裕兼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及市委书记,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兼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使二野能逐步抽出人来做准备西进的工作。8月11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共三野前委组织撤销,另组华东军区党委。”华东军区党委于8月19日成立,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陈毅在上海担任市长,粟裕主持华东军区工作。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的《粟裕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第二版,出版人周五一,朱楹、温镜湖撰稿,特约编辑刘顺发,责任编辑陈立旭、姜楷杰)的相关记载是:
1949年6月17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局并告粟裕、张震、周骏鸣及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电:同意6月15日电意见,华东军区暨三野指挥机构设在南京,粟裕兼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及市委书记。
7月13日率领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指挥机关由上海移驻南京。7月15日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已到南京。
1950年8月1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第三野战军前委,组成新的华东军区党委,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负责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的领导工作。
因此《粟裕年谱》没有记载粟裕担任三野前委书记情况。中央批准撤销第三野战军前委的时间是1950年8月11日,三野前委撤销和第一届华东军区党委成立是1950年8月19日,不是1949年8月11日、1950年8月11日或简单写为8月11日。为尊重历史事实,恢复粟裕历史真相,希望上述三本粟裕重要著作涉及粟裕担任三野前委书记的出版单位、编著人员再版时更正,以免以讹传讹。
在由南京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的《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组织发展实录》第28-31页指出:
根据总政指示,从1948年11月起,军区、军分区一律改以建立机关党组性质的“委员会”。
1948午11月16日,华东军区政治部发出通知,指出“奉军委总政指示:凡军区、军分区集体领导的党委组织名称应改称为军区委员会、军分区委员会。以示在军区、军分区上下级之间并无党的垂直系统。军区、军分区是隶属于中央局(或工委)、区党委、地委一元化所领导,因而军区、军分区委员会应成为隶属于中央局(或工委)、区党委、地委的一个部门,类似机关各部委员会。……根据上述指示,华东全军政工会后各军区、军分区、警备区、特区已建立的党委会应即遵示改换名称。”
在恢复党委制过程中,华东军区没有建立党委,也没有建立党组性质的“委员会”。党的工作由华东局和军区政治部直接领导。1949年6月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合并后,情况有了变化。合并后,虽然名义仍各保留,部队也实际没有合并,但华东军区和三野的主要领导人统一了。由于华东大陆基本解放,三野的一些兵团和军的机关,兼了省军区或警备区机关。三野前委与华东军区的二级军区以下委员会,逐步发生了垂直领导关系。因此,合并后的新的三野前委,成为实际上的华东军区党委。华东局、总前委和党中央也是将三野前委作为华东军区党委认定的。例如,华东局、总前委在1949年6月11日关于华东军区与三野合并的人事及党委组成安排的请示电中称:“兹拟定华东军区负责名单及军区党委名单如下:(一)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张云逸、粟裕,政委饶漱石,副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唐亮、钟期光,参谋长张震,副参谋长周骏鸣。(二)三野前委名单重新拟定:粟裕,唐亮、钟期光、张震、周骏鸣、邝任农等六人,以粟为书记,唐为副书记,负责华(东)全区及三野军事指挥。(三)军区各部门人选由前委拟定,华(东)海军工作归前委领导。以上请批准,以便公布”。6月17日,中央复电批准。因此,合并后的三野前委从上级机关的认定上和其领导工作实践上,行使了华东军区党委的职权。1950年4月,三野的番号正式撤销,1950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共三野前委组织撤销,另组华东军区党委”。8月19日,三野前委撤销,第一届华东军区党委于同日成立,以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常委成员还有张震、周骏鸣、张凯、邝任农。从此,华东军区党委逐步在工作实践中与各军区委员会发生垂直领导关系。后来,随着中央局的撤销和军区系统编制的变化,才逐步演变成目前军区与各省军区的领导关系模式。
因此可以说,《粟裕传》的说法不准确,有问题:时间问题和职务问题。时间上是第二年才成立华东军区党委。粟裕担任第三野战军的前委书记时间是1949年6月到1950年8月。副书记是政治部主任唐亮。委员有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副参谋长周骏鸣、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邝任农和1949年6月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张爱萍。
12.关于“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后张灵甫被击毙的真相何在?
华东野战军四巨头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战役指挥)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1947年5月30日向中央军委及刘伯承、邓小平报告:张灵甫为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皮定钧)特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何凤山击毙!
缴获张灵甫的望远镜,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战前野战军首长提出的口号是“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共同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此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中决战”计划,对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15日13时,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整编第74师竭力顽抗。每一阵地均经反复争夺,有的阵地得而复失,几次易手。激战至16日上午,华东野战军攻占雕窝、芦山,整编第74师主阵地全部丢失。下午天阴云低,能见度很差,华东野战军指战员挤满了各个山头,以为整编第74师已被全歼,粟裕在核算俘虏人数时,发现歼敌数与该师编制数相差七千多人。各部队随即严密搜索,终将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余部全歼,击毙张灵甫。
03
粟裕有那些指挥艺术,怎样学习粟裕指挥艺术?
一部常胜将军兵法、两大军事家、三个转折理论、四样作战指挥风格、五大战争奇迹、六条游击原则、七战七捷七个打法、八败国军名将、九条指挥原则、十条大兵团作战秘籍。
粟裕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德,他实事求是的革命创造精神,他一生积累下来的深邃的战略思想,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精辟的军事论著,给我们留下了进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指导未来作战的宝贵财富。粟裕同志永远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学习的楷模。有人用十个数字形容粟裕的一生,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次渡江,五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结合学习四史一起认真学习粟裕无限忠诚的高尚品德、实事求是的革命创造精神、一生深邃的战略思想、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精辟的军事论著,从容指导未来作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着重阐述粟裕兵法的智慧结晶——粟裕指挥艺术的一二三:一部常胜将军兵法、两大军事家、三个转折理论、四样作战指挥风格、五大战争奇迹、六条游击原则、七战七捷七个打法、八败国军名将、九条指挥原则、十条大兵团作战秘籍。
粟裕指挥艺术的一:一部常胜将军兵法
一部兵书讲一个打仗规律——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军事辩证法。粟裕的第一。
1.粟裕是第一大将,千将之首。
粟裕曾二让司令一让帅,最后被授予第一大将,这个荣誉当之无愧。湖南是第一大将省。十大将军省分别是: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四川省、山东省、福建省、河北省、陕西省。
2.粟裕第一个授衔授勋,获三个列为16号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王宏坤、王近山、王震、甘泗淇、朱良才、刘志坚、刘亚楼、刘道生、李克农、李达、李涛、宋任穷、周士第、周保中、洪学智、孙毅、倪志亮、张宗逊、张爱萍、张经武、郭天民、莫文骅、彭绍辉、傅秋涛、程世才、冯白驹、赵尔陆、阎红彦、赖传珠、谢富治、萧克、萧华。
3.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新四军七个师粟裕是第一师师长,也是第一师和第六师合并后的第一师师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粟裕被委任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主帅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总结的一个缩影。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一功呢?
5.国防部副部长一职粟裕担任时间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仅次于部长的行政长官。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不设副部长。历史上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将领担任。曾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世友、刘亚楼、杨得志、萧克、李达、廖汉生。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 搜索国防部副部长粟裕有102条记录,年代有1965、1967-1972、1975-1980年。最早记录是1965年9月4日第1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首都盛会庆祝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和首都各界人民一万多人出席大会罗瑞卿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还有:国防部副部长粟裕、许光达、廖汉生。最后记录是1980年3月23日第4版突尼斯总统特使在京举行答谢宴会。恩纳赛特使在京期间曾会见了我国国防部副部长粟裕以及康永和和叶正大。
5.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排在国务院副总理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之间)这个帽子粟裕第一个戴,戴的时间最长。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搜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出现123次,粟裕出现83次。最开始是毛主席逝世后的报道1976年9月12日第1版瞻仰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遗容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粟裕,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也参加了吊唁和守灵。最后1982年8月1日第5版“老老少少高飞远跃”:为了这次展出,军委负责人粟裕在病中书写了“如日东升”、张爱萍副总长在百忙中书写了“老老少少高飞远跃”等新作。
6、毛泽东称他“最会带兵打仗”。结论中没有“之一”。
1944年,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灭了一千多名日伪军,听闻这一喜讯的毛泽东也不禁表达了对粟裕的认可和赞赏,他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据说在决定华野司令人选时,毛主席对粟裕说道:“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中原军区,让陈毅与邓子恢到中原担任职务,华野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1948年4月30日粟裕前往河北省面见毛主席,毛主席对粟裕高兴地说:“你们打出那么多漂亮的胜仗,我们很高兴。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淮海战役让解放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国民党百万大军灰飞烟灭,彻底丧失了和我军抗衡的资格,此战过后,毛主席赞扬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毛主席称粟裕是“大树将军”,他不慕名利、不计得失,为共和国遮风挡雨。粟裕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游击战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新华日报》发表了他撰写的《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一文。延安翻印了粟裕和参谋长罗忠毅合著的《实战经验录》,向八路军和新四军将士推广。粟裕的游击战术声名鹊起,国民党也慕名而来“取经”。国民党第三战区派专人请粟裕前往传授游击战的经验。粟裕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演讲,让国民党将领们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7、刘伯承称他为“最优秀的将领”。也是没说“之一”二字。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商讨建国的各项事宜。解放军代表团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代表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着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军人们。他们中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人。粟裕是和刘伯承一起步入会场的,粟裕个子不太高,是个清瘦而精神的中年军人,他面带微笑却又稍显拘谨,步履自信却又透出几缕书生的文弱。这是谁呢?朱德总司令看出了代表们的疑惑,他回身向刘伯承示意。刘伯承点点头,用沉重的四川乡音朗朗笑道:“这位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发表时加了“之一”二字)。诸位想必早有耳闻吧?”
《访常胜将军粟裕》1949年9月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其中有刘伯承谈评粟裕是“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有古大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
8、林彪曾说:“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而形成的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粟裕的神奇指挥连同一时期的林彪也赞叹不已,当粟裕连战连捷时,林彪曾感叹道:“粟裕尽打神仙仗,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粟裕也是林彪此生唯一称赞的军事将领。
9、建国后,粟裕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0.、粟裕回忆录为何卖到天价,这部珍贵的宝书,是用血泪写成的。建国后,许多将军都写过回忆录。粟裕将军最初不想写。因为,他想起过去,就觉得痛。但后来面对国际形势严峻与恶化,为了警醒后人,他还是决心写几本回忆录。因此,他成了共和国写回忆录较晚的将军。又因晚期身体坏透了,算是用命,在夫人的帮助下写成的回忆录。所以,他的回忆录一本卖到了4千,当年也算是天价了。粟裕将军陪夫人上街吃饭,居然告诉夫人,说在这个餐馆架一挺机枪便可封锁整条街。粟裕生前留下过“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的诗句。百姓也为他留下过口耳相传的“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程,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的顺口溜,这是对粟裕将军伟大一生的最美总结。
粟裕指挥艺术的二:两大军事家
1. 粟裕二次奠基(中国红海军、军事科学院)。
2. 粟裕干掉国民党部队“王牌主力”的战绩国民党部队号称全美械装备的“五大王牌主力”。
1.林总干掉了两个,即新1军和新6军。
2.粟裕干掉了两个半,即74师、第5军,以及与刘邓大军一起歼灭第18军(算半个)。
3.国共两位领袖眼中的粟裕
(1)中国两大军事家韩信和粟裕
周恩来的贴身卫士韩福裕,有一次在中南海,毛主席很随和地问他的名字。
韩福裕说:“我叫韩福裕,韩信的韩,幸福的福,粟裕的裕。”
毛主席听了之后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好呀,包含了中国两大军事家韩信和粟裕,你还比他们幸福。”
(2)粟裕不是樊哙
1953年2月,教员坐火车从南京、徐州回北京,这一沿线都是当年粟裕打过仗的战场。
在列车经过徐州时,毛主席员凝望窗外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深有感触地说,粟裕立了第一功。当列车到了粟裕“中秋夺城”的济南后,毛主席又说粟裕是“人才、将才、帅才”。
陪同毛主席出行的陈毅接过话头,赞誉粟裕是樊哙。毛主席却认为:“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
(3)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1961年9月,毛主席在接见蒙哥马利元帅时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我们湖南人。”
(4)蒋介石对粟裕的忌惮和欣赏
粟裕是蒋介石最忌惮的我军将领之一,蒋曾说关内粟裕“诡计最多、肃清最难”。
粟裕指挥艺术的三:三个转折理论
1. 粟裕三得(跑得、饿得、打得)、三个好打(“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那里打仗, 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 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 )和三个转折理论(战区转折理论,加上他的战略转折理论和战役转折理论,构成粟裕的战争转折理论,是他对军事科学的独创性贡献。)
2. 粟裕三次先遣。
粟裕三次斗胆直陈。三呈直陈”打大仗。
第一次“斗胆直陈”解决了内外线作战问题,打赢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初战——苏中战役;
第二次“斗胆直陈”解决了发展战略进攻问题,打赢了解放战争的转折之战——豫东战役;
第三次“斗胆直陈”解决了3个纵队暂不过江问题,打赢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
3. 粟裕三让帅印不让担当。
三次辞让”美名传。
1945年,一让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二让华东野战军司令员;1955年,三辞开国元帅军衔。
4. 粟裕三个二月五日。“三枚弹片”同炼化。粟裕去世后,三枚弹片与骨灰一同炼化而出,
粟裕之妻楚青将其中一枚赠与军事科学院院史馆,此“镇馆之宝”虽曾折磨粟裕多年,但同时也见证了大将之道、寄托着元戎精魂,理当代代相传。
5. 粟裕“三个第一枪” 。
7.三个第一枪:韦岗伏击战,江南新四军对日寇第一仗。蒋介石发电给叶挺专门表彰粟裕。蒋介石特别致电新四军军长叶挺表彰粟裕:“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车桥战役,华中对日战略反攻第一仗。创造抗日战争以来生俘日军最多、抓获日本军官职务最高两项纪录。高邮和陇海路东段战役,新四军在受降阶段对日最后一仗。1945年12月,为完成中央给予的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粟裕和华中局领导决定在南线组织高邮战役,在北线组织陇海路东段战役。中央军委原本同意打这两场战役,但收到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指令粟裕率部”迅集津浦南段,进行大的战略破击“的电报后,又决定"即令王(必成)陶(勇)纵队执行津浦路作战任务,不去高邮了”。粟裕认为:“高邮之战,势在必打,迟早要打,迟打不如早打。速战速决,既利当前,又利长远。若失战机,后患无穷。”粟裕亲自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再次建议举行高邮和陇海路东段战役。最终,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同意粟裕意见。1945年12月19日,粟裕决定对高邮城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战役。战役历时7天,最终日军司令官岩崎大佐宣布无条件投降。高邮战役全歼日军1100余人,生俘892人;伪军4000多人,生俘3493人。缴获各种火炮80余门,各种枪6000多支。战役结束后,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作为新四军代表,在日军司令部举行了受降式,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式是共产党和新四军最大规模的一次。
8.粟裕将军厉害的三本质。
精魂本质之一
(1)以游击战方式,扩大战争与战场连动,打大局面的运动穿插仗。
(2)游击战袭敌、迷敌、惑敌、阻敌,反手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主力,消灭其有生力量。
(3)游击战打影子仗,运动战打歼灭仗,经常两仗连环。
(4)影子仗慢动,扎牢用透阻滞学问,运动仗快动穿插。
如,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调集3万兵力大举进攻,妄图将新四军歼灭于黄桥地区。粟裕考虑到敌众我寡,决定采取以黄桥为轴心(即影子战旗标),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并在黄桥组建前线指挥所,由他负责战场指挥,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即运动穿插战主力),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即影子战主力)守卫黄桥,将位于其中路右翼的强敌——独立第6旅列为首歼目标。4日,顽军第89军之第33师一部向黄桥东门进攻,独立第6旅从高桥南下。为把握最有利的出击时机,粟裕赶到北门(即观察把住运动战出击时机),登上土城高处观望,当敌人完全进入我伏击地段时,粟裕下令出击。经过激战,全歼敌独立第6旅,旅长翁达自杀。此后,粟裕把指挥的重心放在黄桥城下及其以东地区(即连环二次影子仗旗标)。国民党顽军为扭转不利局面,以猛烈炮火掩护部队向黄桥东门进攻,新四军防御工事大部被毁,一部分敌人突进东门,黄桥告急。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把敌人杀出东门,然后架起机枪死死顶住。这时,苏北新四军第1、第2纵队迅速穿插,完成了对已经进入黄桥以东地区顽军第89军的合围(即二次启动运动穿插仗)。经过一夜激战,顽军第89军被歼,军长李守维在逃窜中落水溺亡,残军向海安方向溃逃。
精魂本质之二。
(1)有利追歼讲速度,控制达到地理目标,不讲物质收获,只讲战略目标达成。
(2)不利撤退讲速度,控制离开地理目标,保存实力,另寻战机。
如,为控制长江,向大海边发展,粟裕把海安作为追击战的首要目标,命令规定:“不顾疲劳,不惜一切牺牲,不重缴获,而在于乘胜追击以占领海安。”新四军遂占领了海安。陈毅慷慨赋诗:“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又如,粟裕在红十军团任参谋长时,观察了一次行军路线与地形,告诉方志敏,要立即突围,方志敏认为有道理,劝红十军军团长刘畴西,但刘畴西认为士兵太累需要休息而犹豫不决,结果自己和方志敏一起被捕。而粟裕立即带领少数先头部队快速、及时、提前撤走。
这一仗使王耀武由旅长升为师长。但假使粟裕为红十军军团长,王耀武不仅没有出头之日,而且方志敏与红十军团都肯定能活下来,并发展壮大。
精魂本质之三。
(1)他打大仗取胜,机动为先,敢打为魂。
(2)他打阻击或伏击取胜,地理为先,考察为魂。
(3)他谋局穿插或撤退成功,速度为先,推演为魂。
(4)决策、调兵、兵动的速度,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根本。
如,在1939年1月,由他指挥的新四军奇袭官陡门之战,仅8分钟便结束了战斗。击毙日伪军200多名,活捉57名,缴获长短枪80余支,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属罕见。
9.粟裕排兵布阵三大特点
集中优势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势速战速决。
多谋善战、敢打硬仗,以智取胜、以奇制敌。
洞察战场的敏锐眼光和远见卓识,敢于斗胆直陈、绝不盲从。
10. 粟裕三定制胜机理
①判定时空条件——搞清楚在什么时空条件下打,解决选择作战空间问题;
②标定空间态势——搞清楚在什么态势存在中打,解决感知作战空间问题;
③确定释能性质——搞清楚用什么性质的能量打,解决主导作战空间问题。
粟裕指挥艺术的四:四样作战指挥风格
1.粟裕四个宝贝(枪、地图、指北针、望远镜)。
2.粟裕战场四次“抗命”,赢来封神之战
1948年,中原战场状态胶着、形成僵局,国民党部队4支主力围堵刘邓大军,“一打四”的刘邓大军,渐渐有些吃不消了。如何分担压力,使刘邓大军脱离险地?毛主席决定走一步“险棋”。于是,电令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分两批(第一批1、4、6纵,即刻出发;第二批3、8、10纵)挺进江南,开辟新的战区。接到命令的粟裕,思忖再三、犹豫再三,还是咬咬牙站了出来,向总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下江南恐非上策。
(1)和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配合,在长江以北、更大范围地歼灭敌人机动部队,更好地扩大战果。
(2)渡江南下作战,固然能吸引部分敌军回援,但也面临兵力分散、战线拉长、补给困难等诸多问题。
(3)从中原战场看,蒋介石铁了心的要吃掉刘邓大军,不大可能把四个主力全都拉回江南。
重压之下的粟裕,在电报最后附了4个字:斗胆直陈。这对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将领来说,无疑是“战场抗命”,很不寻常。1948年1月27日,总部二发电令:即刻南渡长江,吸引至少三分之一驻守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回防江南。粟裕接到电令后,一边整军备战渡江,一边于1月31日第二次回电:请求暂不过江。1948年2月1日,总部三发电令:华野3个纵队迅速开拔陇海线附近,在3月渡江南下。粟裕还是建议不渡江,他认为渡江南下,3个纵队、12万人,有可能减员损失三分之一,既然这样,还不如留在中原打几个大仗。和粟裕搭档的陈毅,也是左右为难,实际上早有人质疑粟裕:要不要临阵换将?结果被陈老总怼了回去:粟裕要是不行,换谁都不行!1948年4月18日,粟裕第四次向总部发电,内容依然是:暂不渡江。短短3个月、4次抗命,毛主席不能再视若无睹,于是急电陈、粟二人:速来总部面谈。1948年8月,陈、粟二人星夜兼程,来到毛主席驻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那天毛主席亲自走出大门,迎接这位麾下爱将。二人自井冈山一别,当年的警卫连小连长粟裕,如今已是叱咤风云的铁血战将。面对粟裕的接连抗命,毛主席笑称:“自己虽然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最后,在粟裕极力陈情之下,总部同意暂不渡江、留在黄淮、合兵歼敌。同时也给粟裕立下“军令状”:在4到8个月内,在中原地区歼灭国民党军5到12个旅。
3.粟裕作战指挥四风格
张震副主席用四句话阐明了粟裕作战指挥风范:“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出奇制胜”。用此风格特点指挥作战无往不胜。
粟裕指挥艺术的五:五大战争奇迹
1.五大战争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
2.刘少奇表扬五个最
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我党我军在华中的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中这样表扬粟裕领导的第一师:“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而华中几次反摩擦的主要决战,又是一师部队担负的......在无数次的反扫荡战斗中,一般都获得最大的战果与胜利”。
3.气吞万里中原逐鹿,5大经典战役
(1)淮海战役。这是粟裕军事指挥生涯的巅峰之战。经此一役,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等一众悍将,或兵败身死,或被俘投诚。国民党军的“基本盘”、40余万精锐主力灰飞烟灭,再也无力挽回败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日后与淮海战役一起名扬四海,成为了军民团结、鱼水情深最为生动的写照。
(2)孟良崮之战。此战粟裕指挥5个纵队、10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只用3天时间,全歼国民党第一王牌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74师曾是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的抗日铁军,全美式装备3万余人。毛主席1948年在西柏坡接见粟裕时曾说:“能歼灭74师,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石,一个是我本人。”陈毅元帅也称赞此役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_^(3)豫东之战。粟裕有句名言:战斗一开打,计划作废一半。
粟裕曾两次临时更改作战计划,结果打出了军事生涯中的封神之战——豫东战役。1948年5月,粟裕指挥华野20万大军,苦战20昼夜,歼敌 9万余人。粟裕后来回忆说,豫东之战是他“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林彪后来也说:像豫东之战那样的大仗,他是轻易不敢打的。
(4)鲁南之战。本来是一场“里外夹心”的大战,然而北援的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兵团动作迟缓、畏缩不前,缓解了我军的攻坚压力。此战历时19天,我军伤亡8000余人,歼敌5.3万余人,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4辆,各种火炮200余门。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有了“运输大队长”的调侃称号。
(5)莱芜之战。粟裕采用“围三阙一”战术,布好口袋阵,请君入瓮。
战斗不到6个小时,李仙洲被俘,73军军长韩浚被俘,歼敌5.6万余人。这场战役的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代价之小,创造了解放战争多项纪录,是战史上一场经典的围歼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闻讯后大骂:“5万多人,不知不觉三天就被打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呀!”
4.五次机断专行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先后5次电令粟裕坚决行使作战指挥权:
第一次是华野、山野统一行动时,“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第二次是孟良崮战役前夕,“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第三次是豫东战役进行中,“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第四次是济南战役前夕,“全军指挥,由粟裕负责”;
第五次是淮海战役发起前,“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粟裕指挥艺术的六:六条游击原则
1.游击战术六条原则:游击战术原则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支配敌人,掌握主动;积极进攻,绝少防御;瓢忽不定,出没无常,东去西返,早出晚归,声东击西;越是深入敌人后方越是容易成功;造成敌人后方统治的恐谎动摇,造成敌人营垒中官兵的恐慌动摇。
2.戎马一生,先后六次负伤、六次死里逃生
(1)头部两次负伤,在福建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穿过,伤势严重,但很幸运,与死神擦肩而过。(2)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侥幸捡回一命。
(3)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重伤落下残疾。
(4)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
(5)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臀部负伤。
(6)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时,脚踝负伤。
在残酷的战争中,将军每一次受伤,都是一次凶险的生命较量,但是将军都奇迹般地挺了下来。将军第一次负伤时是班长,第三次已经是支队政委,第四次负伤时升为军参谋长……
每一次战场负伤,带来的都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同时还有军职的升迁,职务的变化。
粟裕指挥艺术的七:七战七捷七个打法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宣泰之战第一胜。皋南之战第二胜。海安之战第三胜。李堡之战第四胜。丁林之战第五胜。
如黄之战第六胜。邵乔之战第七胜。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率部在苏中地区进行自卫反击。从7月13日至8月27日,连续七仗,仗仗胜利,歼敌五万三千余人,是谓苏中战役。当时人民解放军延安总部发言人称这一战役为“七战七捷”。
战役的主要经过:^_^第一战,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宣家堡泰兴战斗,我军先机制敌,歼敌三千余人。
第二战,七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如(皋)南战斗,我军远道奔袭,全歼敌一个师部,一个旅及另一旅的大部,共一万余人。
第三战,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海安战斗,我军在运动防御中,毙伤敌三千余人。
第四战,八月十日至十一日李堡战斗,全歼守敌和援敌一个半旅,共九千余人。
第五战,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丁堰、林梓战斗,我军插入敌后,全歼丁堰守敌交警总队五个大队和林梓守敌一个营,共三千余人。
第六战,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邵伯战斗,我军以连续出击和白刃格斗,血战四昼夜,歼敌二千余人。
第七战,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如(皋)黄(桥)路战斗,我军采取攻黄救邵战法,在运动战中歼敌两个半旅,共一万七千余人。
我军参加此次战役的部队为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六师、第七纵队、第十纵队及华中军区第五旅、特务团、炮兵团共三万余人。苏中地方武装、民兵、人民群众参战和支前者有数十万人。我军伤亡一万余人。
第一战的核心,只说了4个字“先机制敌”。其实,李默庵也是十分厉害的战略家,只是他运气差,遇上神仙级粟裕战神。他有12万,且装备精良,粟裕才3万。他摆“一”字全线打,总能找到突破口,正欲全线出击。但蒋介石接到马歇尔不让打的要求,否则,断供军援。李默庵叹息暂时没动。但粟裕知悉后,抓住机会,集中2股吃敌1股,火速攻击,大胜。
第二仗的核心,也只说了4个字,“远道奔袭”。其实,李默庵对战争战场局势反应的速度也是惊人的。他知道粟裕已经出动了所有的精锐攻击他的小股精锐,打了第一仗。他算计共军的根据地已经很空虚,没等第一仗打完,他便调兵攻击远方的根据地。但粟裕更神,命令所有的余下部队与地方民兵武装快速长途奔跑,赶到伏击地点。同时,从主战场抽出2/3的兵力,远道回奔,快速赶到有利地点歼敌。粟裕后来回忆说,“他把第一仗作为诱引,为的是打第二仗,歼敌更多。”即把第一仗挂着“影子”,用第二仗作为长途穿插运动仗来围歼敌人有生力量。他说,“他知道李默庵属文武双全的黄埔将才,机动能力也是很强的。他脑子机动,而他的机械化部队在湖区无法机动起来,我们依凭地理位置特熟,才能打过他。”
粟裕指挥艺术的八:八败名将
1.八分钟解决战斗奇袭官陡门。
2.骨灰八洒疆场。
3.八大败于粟裕将军之手的国民党名将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完败李默庵(黄埔一期生,第3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1绥靖区司令官,时为国军中将),粟裕的这个湖南老乡,就此退出国民党一线指挥官序列。
莱芜战役俘获李仙洲(黄埔一期生,第2绥靖区副司令,时为国军中将)。孟良崮战役,经典一战,张灵甫((黄埔四期生,整编第74师师长,时为国军中将))最终战死沙场。济南战役活捉王耀武(黄埔三期生,第 2 绥靖区司令,时为国军中将)。淮海战役,彻底将杜聿明(黄埔一期生,徐州“剿总”副司令,时为国军中将)、黄维(黄埔一期生,第12兵团司令,时为国军中将)俘虏并击毙邱清泉(黄埔二期生,第2兵团司令,时为国军中将)、黄伯韬(陆军大学,第七兵团司令官,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等一众名将击败。
粟裕指挥艺术的九:九条指挥原则
粟裕九条指挥原则:
一、胸中有全局,积极主动为实现战略全局需要而战,力争夺取最佳战果,实现战略意图。
二、作战指导上必须解决好第一仗与尔后诸仗,直至夺取全胜的关系。
三、乘敌之隙,出其不意,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有生力量。
四、战役发起后,指挥重心要放在促使战役制胜的转折点上,以相机夺取全胜。
五、根据战役情况的发展变化,灵活用兵,及时改变作战方式和战法。
六、发挥各兵团(部队)指挥员和部队的特长,执行各种类型的作战任务,并与诸兵种、地方军、民兵协调一致,形成整体力量打击敌人。
七、战役前线指挥所既要达到稳定的不间断的指挥,掌握战场全面情况,又要做到保障指挥员观察到主要作战方向上军队的行动,以不失时机地夺取胜利。
八、抓住战役间隙,及时整补训练部队,充分做好再战准备。
九、增强后方勤务、保障力作战能。
粟裕指挥艺术的十:十条大兵团作战秘籍
1.粟裕指挥十大经典:淮海战役、豫东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渡江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宿北战役、车桥战役(俘虏了日军大队长三泽金夫大佐(追晋少将))。还有洵口战役(俘虏少将旅长葛钟山,运动战经典之作)鲁南战役、天目山战役、沙土集战役、黄桥战役、高邮战役(俘虏岩崎学大佐)、南坎战役及老七岭伏击战、奇袭官陡门、三仓保卫战等经典战役战斗。解放军历史上,单独指挥超过50万以上军队的将领有三人:彭德怀、粟裕、林彪。
2.十大军事原则粟裕提供了五项。解放战争创造奇迹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3.粟裕十条大兵团作战思想
1、运筹主力兵团大规模作战,战区指挥员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综观战争全局,敢于独立思考,把战役问题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通过战役胜利去实现统帅部的战略意图。
2、综合考虑战区内敌我双方的兵力兵器对比和行动企图、当面敌军各部的战斗力强弱和所处态势、民情和地理条件、以及战役发展各阶段间的前后关联等诸项因素,正确选择作战区域和攻歼目标,一切以便于歼敌为原则。
3、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战机通常是通过指挥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因应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既要善于捕捉战机,更要善于创造战机。
4、指挥的重心应在放在战役的转折点上。只要在有决定影响的环节上掌握了主动,就能确有把握取得战役全胜。指挥员应以极大精力,促使战役转折尽早来到。
5、善于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的关键是选择和判断作战的重点。要根据战役的发展变化,适时转用兵力,实行连续作战,求得一支部队顶几支用。这样,才能在战区总兵力对比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决定性的时间和部位形成对敌优势。
6、战争规模的发展和战场态势的变化,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转变。战役指挥员要适时实施作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此引起的战术技术上的改变。
7、根据各支参战部队的不同特长,加以恰当使用,或用于野战,或用于阻击,或用于攻坚,等等。同时,合理使用地方武装,与野战兵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8、战役过程中和战役结束后,当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新的战机时,要果断、巧妙地组织部队撤离战场,迅速转移。这不仅关系到与下一步作战任务的衔接,而且直接影响战役本身的成果。战役打得好,如果转移不当,也会转胜为败;战役进行得不顺利,但转移得当,也可以减少损失,改变不利态势。
9、大兵团作战要严密组织,参谋机关应成为军队行动的“发动机”。指挥员必须高度重视司令部的工作与建设,以保证首长和司令部的不间断指挥。
10、高度重视大兵团行动的后勤保障,特别要充分依靠战区内党和政权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援前线,保证部队供应。
3.粟裕十大特点
一是体魄强健。二是爱好广泛。三是争强好胜。四是叛逆倔强。五是专注沉静。六是心思缜密。七是犀利狠辣。八是持重谨慎。九是自信骄傲。十是念旧重情。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将军:“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战争的最高境界,不论进攻还是防守,总能让对手无迹可寻。而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战争。
金一南教授给国防大学的学员讲粟裕大将。粟裕终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地形、看地图。和平年代,每晚就寝前他都像战争年代一样,将衣服鞋袜放在可以随手摸到的地方;晚年要靠别人帮助穿衣服了,他还按军人的要求,把衬衣、毛衣整整齐齐扎进裤腰…………一级军士长王远征说:一代名将粟裕,一辈子都以军人的眼光审视、分析、判断眼前这个世界。他是我的偶像!专注打仗才能打胜仗,勤于研战方能打得赢。我们永远牢记——军人的第一身份是战斗员、第一任务是备战打仗、第一职责是能打胜仗!
四、粟裕有智慧,怎样学习粟裕智慧?粟裕有精神,怎样传承粟裕精神?
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1961年9月接见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时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还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1986年8月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编《一代名将——回忆粟裕同志》亲笔题字:“一代名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1994年12月批示决定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联名《追忆粟裕同志》署名文章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粟裕同志平反后1997年8月16日为“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讨会”亲笔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2017年12月13日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指出: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我们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淮海战役为什么能够打赢?一是刘伯承、粟裕等将帅们有智慧,部队英勇善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二是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不能忘记群众,更不能脱离群众。”
(新晃一中校长杨永旭在学习亚高原著作)粟裕有智慧,怎样学习粟裕智慧呢?一、认真学习粟裕原著,结合实际运用粟裕指挥艺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一名职业军人署名用网名“春超传颂”撰文《狼烟四起,如何学习继承台海战役总指挥粟裕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军事指导艺术和粟裕兵法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这样建议说。《粟裕战争回忆录》(后再版改为《粟裕回忆录》,与寿晓松之《粟裕作战指挥艺术》《粟裕军事指导艺》及多人著多版本《粟裕兵法》、《孙武与粟裕》,军委两次粟裕研讨会论文集《论粟裕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究》及《一代名将》《名将粟裕》《粟裕纪念文集》结合起来看)是目录总纲用之于检索。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追随粟裕转战华东,读罢此书后赞叹不已,“学习研究粟裕同志指挥过的许多战役,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细细剖析,却没有丝毫侥幸取胜之处,其深邃的谋略造势思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令人敬服”。由此可见,文字是最能再现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才华的强大载体,粟裕在战时之体系性、逻辑性、连贯性的过人谋断皆原原本本地蕴藏于此书之中。欲继承粟裕的军事能力实别无它路,唯有先精读精研此书,再以书中诸多作战细节为线索继续查阅传记、史料和电文,以期实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汲取粟裕军事指导艺术之精华。
《粟裕文选》(与粟裕所有著作《实战经验录》、《激流归大海》、《千万里转战》、《粟裕论苏中抗战》、《粟裕军事文集》及《疾风劲草:王希先的人生历程》、《战地日记》、《在跟随粟裕的日子里》、《在粟裕身边的战斗岁月——老侦察科长严振衡的回忆》结合起来看)是标准答案用之于解析。
此书从粟裕领署或联署的2200多篇文章、电文、讲话、信函、题词等文献中遴选出639件作品,囊括了粟裕从1931年到1984年多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言论,是迄今为止收录粟裕署名文章最全面的选集,相当具象具体地展示了粟裕解决实际棘手问题时的决心及结论,为全方位研究粟裕军事造诣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尤其是《粟裕回忆录》和《粟裕传》中所提到的全部经典战例,皆可于《粟裕文选》中进一步探微启幽发掘原始军事细节、寻求历史真相正解,以实现客观认知“华野粟总”、“三野粟司令”、台海战役总指挥、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野前委书记”的统帅风范。
《粟裕传》(含《粟裕年谱》《粟裕画传》《慰英灵》)是参考资料用之于研习。
此书是粟裕的官方传记,以过硬的史料、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文笔详实记述了粟裕的生平重要活动,尤其是对《粟裕回忆录》所提到的重大战役之来龙去脉进行了一番颇为透彻的剖析。职业军官欲全面准确地认识粟裕,必要精读此书,欲通晓粟裕所创之经典战例,亦必以此书为基础展开思维发散和提炼总结,唯如此方能实现对粟裕军事思想、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的全盘理解,并可从粟裕革命经历中找出一条适合自我效仿的成长路径。
《粟裕研究文萃》及全国三家粟裕研究刊物《粟裕研究信息》《粟裕研究通讯》《粟裕研究资讯》《粟裕学研究》及《苍松劲草:粟裕研究笔记》、《枫木集:粟裕学研究札记(中红网)》、《沧海一粟:粟裕研究实录(1984-2004)》、《伏龙吟:粟裕学研究笔记》是军人和各层次读者学习粟裕精神、研究粟裕兵法、宣传粟裕理论与时俱进的有力补充。包括湖南省侗学研究会内刊《鼓楼》杂志的《粟裕学研究》专栏和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内刊《七捷》之《粟裕研究》栏目都是引时俱进的粟裕学研究组成部分。
美国《调动敌人——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所表现出的作战艺术》、《混合型作战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践中的体现》、《邓小平时代》,日本《延安水浒传——中共高级领袖解明》、《現代中国の軍事指導者》,俄罗斯(前苏联)、澳大利亚及中国台湾地区《徐蚌会战》、《近代两岸十大名将领导风范》,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酒畔谈兵录》等地出版的有关淮海战役、粟裕学研究著作均可作为借鉴参考书来读。
毛主席和朱老总教会了粟裕打仗,粟裕把实践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心得回忆成文、传于后世,军人如未能继承我军最能打将领的血凝绝艺,未来对敌是要吃大亏的。实际上,我军传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且具备丰富的大兵团实战及取胜经验,只要把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粟裕等元戎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思维搞明白了、整透彻了,再关照现代的、联合的作战要素,就完全能够再与强敌一较高下。
二、争当粟裕的军事传人,练好内功与时俱进
在国共内战中,粟裕的军事才华在淮海战场上惊艳亮相并充分施展,得到毛主席和统帅部的高度认可。国有难时思良将,建国后凡遇重大战事,毛主席首点战将必是粟裕。第一次是解放台湾之战,毛主席亲自宣布:“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34]”;第二次是抗美援朝之战,中央军委直接决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5]”。领袖命令粟裕挂帅经略台海、坐镇东北是对粟裕军事能力的最大肯定,可惜因长期鏖战身由病累,粟裕最终没能指挥大兵团在我陆域外收复领土、合围美军,即未能在外战中延续军事辉煌再克强敌、再展英姿,此当属粟裕毕生之憾事。1965年冬,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叶帅嘱托粟裕:“要准备打仗,你是战将,硬是要把身体养好,准备打大仗、接大班”;1969年冬,粟裕请求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上前线”,周总理立即回应:“那当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未来决战决胜之刻来临时,飘然已逝的战神粟裕再也无法披挂上阵、将兵杀敌了,但强敌在台海方向和半岛方向的军事威胁却仍未彻底根除,卧榻之侧岂容强敌久久酣睡?所以,继承粟裕的军事遗志、实现粟裕的军事夙愿,确实已避无可避地压在职业军官的肩上,必须只争朝夕地学习粟裕“越是艰难越奋发、越是艰苦越奋斗、越是艰险越奋进”的战斗精神,以期在未来决战中为国为民打胜仗。
(一)是要继承粟裕“在生死实践中砥砺本领”的军事风格。
军事是一门极重实践的科学,军事学(包含粟裕学)是一门极重实践的学科,生死实践出真功、战火洗礼出真知,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全部是在“胜或可生、败则必亡”的极端态势下、在“血流漂杵、尸横遍野”的恶劣环境中打磨而成的。
(二)是要继承粟裕“娴熟运用战争制胜机理打胜仗”的军事能力。
实际上,粟裕虽常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但万变不离其宗,粟裕打仗最尊重战争规律,从不妄逞智术行“逆天改命”之愚蠢尝试,其军事指导艺术所遵循的主题主线亦非玄之又玄的“密卷天书”,粟裕的胜战密钥唯系熟稔运用“三定制胜机理”——判定时空条件确切者胜、标定空间态势速全者胜、确定释能性质精准者胜,且仗仗如此、阵阵如是。如“战苏中、取宿北、围鲁南、夺莱芜、攻孟良”五战中,粟裕对在何时何地打何敌判定相当之准确,选定作战对手、划定作战空间之设计科学合理;如“逐鹿豫东、鏖兵济南、决战淮海”三仗中,粟裕对特定作战空间的敌我战场态势标定相当之清晰,快速全面地感知战役细节之变化,并根据客观情势做出了正确稳妥之作战安排;在上述八次战役中,粟裕熟悉部队、了解部署,长于依据各参战力量之特点适情用兵,麾下陈士榘、许世友、聂凤智等名将战必胜,叶、王、陶等主力纵队攻必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守必坚,总能以极为精准作战部署完成对敌释能。
(三)是要继承粟裕“只对行使作战指挥权争胜充满兴趣”的军事专注。
粟裕一生佳话无数,与“打胜仗”相关的逸事实已司空见惯、数不胜数,但与“逐名利”相关的俗事却从未有闻、无法例举。战场之上,粟裕化身“一代战神”威风凛凛,打得国军群雄束手、兢兢战战;战场之外,粟裕自称“沧海一粟”不矜不伐,从未与袍泽逐名夺利、争功抢位。粟裕最在意将雄兵、打胜仗,余者诸事与个人得失从未萦绕于怀。
粟裕离开指挥岗位到军事科学院任职后,回忆总结了一系列战役的亲身指挥经验,指导了一大批有重大价值的军事学术成果,超前研究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具体问题。1958年,一线虽少了一员战将,但军事科学领域却迎来了一位巨匠,粟裕的绝艺得以在军科留存,从遗泽后世、遗爱后人的角度看,粟裕一生最深远的影响不在淮海而在军科。这是军队之幸、军科之幸、军人之幸,既为我军名将辈出保留了熊熊盛燃的思想火种,更为后辈夺取军事胜利点亮了一盏耀眼的指路明灯。一支军队,没有自己的名将是可叹的,有自己的名将却不去效仿是可悲的。这正是:
狼烟号角声未远,吾辈当效《粟裕行》。
粟裕有精神,怎样传承粟裕精神呢?
传承粟裕精神,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打赢未来战争粟裕精神是:
实事求是,勇于先遣的革命精神;
机断专行,出奇制胜的亮剑精神;
追求真理,无私探索的创造精神;
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学习精神;
斗胆直陈,苍松劲草的担当精神。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员领导干部和革命军人要做学习粟裕精神的表率。“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这是粟裕《抒怀》诗词。粟裕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无冕元帅、战神是粟裕代名词。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指挥,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公认的常胜将军。粟裕是38个中国少数民族国家领导人、38个中央军委常委、38个中顾委常委之一, 15个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之一。粟裕精神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勇于先遣的革命精神;机断专行,出奇制胜的亮剑精神;追求真理,无私探索的创造精神;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学习精神;斗胆直陈,苍松劲草的担当精神。
(一)学史明理,党员领导干部和革命军人要做学习粟裕革命精神的表率。
粟裕一战封神。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粟裕,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在《粟裕纪念文集》序中称粟裕为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2007年5月31日题词称:“伟大的战略家粟裕大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主席称为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1961年,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 苏中战役,他七战七捷,闻名天下;高邮战役,他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孟良崮战役,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国民党王牌师;淮海战役,他以60万大胜80万,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大元帅胜利消息后,在台历上写下了“奇迹、奇迹、真是奇迹”!据统计,在近4年的解放战争中,我军进行的较为重要的战役共134次,每役歼敌3万以上的38次,其中粟裕指挥的有12次;每役歼敌5万人以上的23次,其中粟裕指挥的有8次。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对粟裕任用有一个过程。华中军区司令员→一让张鼎丞:变成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东南局书记兼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前委书记→二让陈毅(调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代前委书记→淮海、渡江战役总前委(向中央推荐陈毅、邓小平指挥,让荣誉末让责任,五个委员只有粟司令始终在第一线,睡担架指挥(习近平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公开了粟裕的担架),曾七天七夜不睡觉连续指挥,保证了战役大获全胜。)委员,台海战役总指挥部(两次向中央推荐刘伯承或林彪挂帅,中央未允)总指挥兼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上海、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委书记、市长、政协主席、军管会主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二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代前委书记,第三野战军前委(华东军区党委)书记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因长期连续在一线指挥大兵团作战,接任后未赴任,后由彭德怀挂帅赴朝作战。彭德怀回国后邓华向中央建议己回国任副总参谋长的粟裕接彭德怀担子,中央未采纳),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排名第十五位的委员、第二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担大将衔,干元帅活。总干部部长罗荣桓根据中央指示上报的十六人元帅第一次名单有粟裕,时林彪第五位、高岗第六位、粟裕第七位。毛主席认为粟裕可为帅,高级民主人士黄炎培、卲力子均认为粟裕战功赫赫可当元帅。粟为大局计又让元帅。称二让司令一让元帅。)1956年粟裕进入中央军委当委员(加毛主席才21人,未设常委),1967年粟裕当中央军委常委,文革时期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1975年毛主席提名粟裕进入12人的军委常委会,十一大后继续进入军委任常委,从毛主席逝世后中央宣布粟裕为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排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1980年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中顾委常委。
(二)学史增信,党员领导干部和革命军人要做学习粟裕亮剑精神的表率。
粟裕是山,毛泽东是海。登山望远,海天无际。毛泽东几乎全部采纳了粟裕的不同意见,才使中国革命胜利的时间大大提前了。有一位共和国上将这样评价粟裕。毛泽东是大知识分子,称赞过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粟裕和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是我党的小知识分子。粟裕逝世后,胡耀邦总书记为粟裕题词:一代名将。国家主席杨尚昆为会同粟裕同志纪念馆题写馆名。粟裕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一幅历史长卷,是一部战争交响乐;粟裕是一面时代镜子,是一座精神富矿,是一曲和平悲喜剧。粟裕自比沧海一粟,是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之一,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中就有粟裕精神。粟裕六次负伤(逝世后火化脑袋发现三块弹片)、三次辞帅、戎马一生,他身上蕴藏的军人亮剑必胜的胜利精神值得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一位官兵和中国共产党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学史崇德践行。老一辈革命家重事业、淡名利,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不求当大官、只求做大事。今天,当我们面对个人荣誉得失时,也应多点这种“淡泊”的心态。1948年11月6日,党中央决定由粟裕代司令员指挥的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另一个军36.9万人,刘伯承司令员指挥的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2个旅12万人以及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0余万人对付国民党军80万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6天,共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自身伤亡13万余人,击退两个兵团的援军。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国民党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的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淮海战役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重大战役。2017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的总书记专程来到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他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心胜》一书中写道:“人要有点精神,军人最宝贵的精神就是胜利精神。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样的军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无价之宝。” 革命战争年代,粟裕之所以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极大器重,根本原因是他“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不战则已,战则全歼;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在长期以劣势兵力与敌重兵集团周旋过程中,其求战愿望之强烈,取胜决心之坚强,古今罕见。诠释军人精神,粟裕是战争时期作战成效最高将领。粟裕一生,敢让职务,不让责任,担当在肩,大局在握,一切为了大局,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人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斗胆直陈,沧海一粟。
(三)学史崇德,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粟裕创造精神的表率。
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在《学习粟裕同志的革命坚定性和创造精神》说:粟裕同志所以具有这种品格和素质,首先是因为他对党忠贞不渝,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他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总是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向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也向广大干部战士学习,对新鲜事物有着高度的敏感。因而他能够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提出有真知灼见的主张。……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特别需要我们的广大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能够坚定地又有创造性地进行工作。认真学习粟裕同志的优秀品质,学习他的革命坚定性和创造精神,是我们对粟裕同志最实际的悼念。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刘亚洲上将在《学习粟裕》说:我们一到南通就参观了粟裕同志在这片土地上演出的一幕幕生动的剧目,即“七战七捷”,还听了徐焰同志的讲课。在座的都是高级干部,都应该向粟裕同志学习。我们要学习粟裕同志三点:第一.高级干部要有非凡的能力。今天在“七战七捷”纪念馆,我用宗泽的诗表达我对粟裕将军的赞颂:“眼中形势心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看他的打仗,就像是感受一门艺术。打得多好啊!简直出神入化。粟裕是有韩信之才的。他打仗的才能不在林彪之下。他甚至比林彪还能战。林彪的条件部分是毛泽东创造的,粟裕则是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连林彪都佩服他,说“粟裕净打神仙仗。”林彪还说:“有些仗我打不了。”我一直在想,以我们今天的训练能力,以我们今天的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如果说我们的对手是当年的国民党军,我们能打得像华中野战军那么漂亮吗?我看不一定。我们作为高级干部,怎么才能向粟裕同志学习呢?怎么才能使自己的才能更进一步呢?就要多读书。徐焰同志今天就讲到了,为什么华野的几个部队经常打胜仗,就是因为部队里江浙知识分子多。粟裕同志就是爱学习、勤思考的典范。第二,学习粟裕同志敢于提不同意见,敢于说不,这实际上是我党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可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天到哪里去了?中央党校门口立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字样的石头。学员们迎着“实事求是”来,绕着“实事求是”走, 背着“实事求是”学,离开“实事求是”干。这些话全都是双关语。粟裕同志在很多时候与上级意见不一致,但后来的结果都证明粟裕对了。打“苏中七战七捷”是这样,后来的淮海战役也是这样。尤其可贵的是,粟裕心中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就大胆地把它提出来。当时,毛泽东已决定派南进兵团渡江,而粟裕坚持在江北打一个大仗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在城南庄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在地图前沉思许久,忽然转过身来厉声道:“粟裕同志,如果你不敢渡江南下,挑不起这副担子,党中央可以考虑换别人去!”对粟裕来讲,他必须做一个正确的抉择:要么坚持真理,要么服从于领袖权威。但粟裕坚持了真理。粟裕同志胸怀很大,毛泽东胸怀更大。粟裕是山,毛泽东是海。登山望远,海天无际。毛泽东几乎全部采纳了粟裕的不同意见,才使中国革命胜利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对照粟裕同志,再看看今天的高级干部,我们有愧啊!我们哪怕具有一点点粟裕同志的精神,很多事情就不会是今天这副模样。第三,要学习粟裕同志忍辱负重的精神。他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置之脑后。……
(四)学史力行,党员领导干部和革命军人要做学习粟裕担当精神的表率。
粟裕是中共党史、国史和军史的重要人物,经历党史、军史中1926年至1984年期间重要会议、重要事件。投身军旅后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未曾离开部队,六次负伤,逝世后脑袋还残存三块弾片。从班长逐级上升到总参谋长。担任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台海战役总指挥部总指挥、首届政协三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代表团团长(一至三届朱德担任,第六届后由军委副主席担任),中顾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共中央军委常委、负责人。粟裕系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1956年11月经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67年3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75年2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至1982年9月期间新华社通稿为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兼国防部副部长),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军委战史委员会委员。他曾代理司令员、代理政治委员、代理前委书记统帅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时期是前委书记)创造灭蒋战法,独到之处是斗胆直陈,城南庄书记处会议毛主席和党中央城南庄拜将,战豫东,夺济南,决淮海,度长江,占南京,战上海,谋划台海,为建立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斗胆直陈,和平年代沧海一粟,谦虚低调,不落井下石,是立功立德立言的伟人和完人。粟裕一生,光明磊落,粟裕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粟裕边战边总结,为后人留下粟裕精神、粟裕兵法、粟裕作战指挥艺术、战争指导艺术、粟裕军事理论及诗词对联书法作品。粟裕主要著作有《实战经验录》、《粟裕文选》(三卷本)、《粟裕论苏中抗战》、《粟裕军事文集》、《粟裕战争回忆录》、《追忆朱德陈毅同志》、《千万里转战》和《加强国防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及粟裕诗词对联书法选等。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被错误批判,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去世时未平冤狱。直到逝世十年后的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公开发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同志文章《追忆粟裕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给粟裕同志正式平反,恢复名誉。刘华清、张震的《追忆粟裕同志》还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号召说:“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德,他实事求是的革命创造精神,他一生积累下来的深邃的战略思想、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精辟的军事论著,给我们留下了进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指导未来作战的宝贵财富。粟裕同志永远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学习的楷模。"粟裕精神代代传承、战神军魂永世长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粟裕思想和精神,让我们从自我做起,让身边的同志感受粟裕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以坚持不懈的行动来宣扬传播这种正能量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习粟裕革命、亮剑、创造、担当精神,怀念粟裕同志,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献礼!
2021年12月24日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与淮海战役纪念馆举办毛主席的好学生常胜将军粟裕战役指挥艺术展。粟裕指挥艺术,重出江湖。伟人智慧重出江湖。粟裕精神重出江湖。粟裕学问重出江湖。粟裕智慧由粟裕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战、攻济打援、大兵团作战、陆海空联合作战指挥艺术,军事指导艺术,战略建议决策艺术组成,包括粟裕主要指挥或参与指挥的经典战例和上升到理论的军事思想,粟裕对军事科学的总结及战略思考。换句行话粟裕智慧即粟裕学研究,人民战争条件下研究粟裕从非军校生(师范肄业生)、非城市兵(老少边穷学兵投笔从戎)、非汉族兵怎样一级一级锤炼从不离开战场第一线到升任统帅部总参谋长、军委负责人?怎样大浪淘沙成为军政双优的常胜将军、马克思主义战略家、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理论家、教育家的?!
八一独立自由解放三大勋章编号一致的中国将帅是4一21号书记处书记、总司令朱德(4号)、彭德怀(6号)、林彪(7号)、刘伯承(8号)、贺龙(9号)、陈毅(10号)、罗荣桓(11号)、徐向前(12号)、聂荣臻(13号)、叶剑英(14号)十大元帅和无冕元帅、首席大将、总参谋长粟裕(16号)及总参上将张宗逊(17号)、李克农(18号)、张爱萍(19号)、李达(20号)、傅秋涛(21号)十六人。空缺五人为领袖一一四大书记毛泽东(1号)刘少奇(2号)周恩来(3号)陈云(5号)加秘书长邓小平(15号)。团结出版社出版元帅兵法系列丛书有朱德兵法、彭德怀兵法、邓小平兵法、粟裕兵法四本书。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向中国伟大的小康共富复兴梦征途中,有这样的二十个人包括少数民族侗族同胞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暴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起义,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一团劲旅平中国,走出朱德元帅、陈毅元帅、林彪元帅、粟裕大将、黄克诚大将,与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实行朱毛会师,从此在毛主席领导下,古田建军,他们创建、指挥、领导了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陆军、空军、海军、二炮等所有人民武装。
1955年大授衔,毛主席是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是未授衔的无冕元帅。邓子恢、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滕代远、杨尚昆等是未授衔的无冕大将。以朱德为首的十大元帅、以粟裕为首的十大大将尘埃落定,光彩夺目。将帅故事,将帅评衔从此走出江湖,粉丝众多。仅粟米林粉,争斗尤烈。湖南一省,夺得榜首。十大元帅有三,十大大将有六。大将是军衔,将军是尊称。共和国首次授衔将帅1955-1965年有1614位(元帅、大将各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二度授衔,邓公点头,和平时期,无元帅大将,军衔最高一级从上将始。从此元帅与大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帅榜上的绝配。
开国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将帅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截至2021年12月12日,尚有5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
侗族拥有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总参谋长、开国元勋、第一大将、无冕元帅(第一次元帅候选名单林五粟七)粟裕,红军后勤之父、开国上将杨至成、抗美援朝文登里阻击战指挥员、开国少将曹玉清,开国大校杨敏将军、开国大校罗成章将军、开国上校粟泽沅将军,湘鄂西前委委员、红军警卫师罗统一将军、平江起义参加者、情报将军唐光泮(通道∽遵义会议期间负责情报侦察保卫工作,作用突出得到军委首长肯定,周恩来副主席赠送手枪)及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火箭军某基地副司令员杨光少将等众多将校,加上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王天培、李世荣将军领导及王天锡、王天生、杨胜治指挥的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众将士及抗日名将杨伯涛、梁直平将军,侗族被称为将帅之乡。在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中,朱德、林彪、叶剑英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是政治局常委、副主席,林彪在九大党章上还是接班人。林最后摔死在异国他乡,从此有军事林彪大于政治林彪之说。十大大将仅有黄克诚、谭政、罗瑞卿为书记处书记,肖劲光、粟裕为中顾委常委(政治局委员级),竟无一人入列政治局委员。成为大将现象。十大元帅(政治局委员级)十大大将(国务院副总理级)都是中央委员以上,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民主决策,北林南粟,中原逐鹿。北边用林彪,一个中央委员统管包括陈云、彭真、张闻天、高岗等政治局委员的东北战场。南边用粟裕,一个候补中央委员打豫东、打济南、打淮海、打渡江、打上海,政治上重用邓小平,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东局书记、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西南局书记。军事上倚重粟裕,粟裕每一次建议建言都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呼应,甚至五大书记城南庄会议决策暂不渡江。拜将粟裕,立军令状。粟裕智慧,使江南人民少受折腾,使中国人民解放进程提前两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横空出世,亮红东方。他们和五十七位上将(包括壮族韦国清、蒙古族乌兰夫、侗族杨至成、瑶族李涛)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向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五十七位上将学习致敬!!!
2022年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粟裕同志诞辰115周年。《粟裕学概论》写作团队推出粟裕学研究系列丛书《伏龙吟:粟裕学研究笔记》。本书特色是收录作者1997年以来按时间顺序在《贵州民族报》、《民族团结》、《凯里学院学报》及《侗家》《粟家农业》《湘军旗洪江粟裕纪念馆》等公众号和亚高原美篇成文发表的25篇文章,用巨量珍贵的文物、照片、图片和粟裕学研究报告(1907-2022)统计数据及80万篇幅的文字告诉你什么是粟裕,粟裕是什么人,怎么样成为粟裕这种人;粟裕学的来龙去脉和今生今世;粟裕精神是什么,怎样传承粟裕精神;粟裕指挥艺术是什么,怎样学习粟裕成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本书适合各个阶层特别是草根族、师范生、军人、共产党员及大中专高中职校在校学生阅读,特别是商城如战场的各类央企、民企、上市企业、专业合作社法人、企业家和高管及外出务工有向进心人员学习。作为《粟裕学研究》执行主编,本书用实事求是精神严谨治学,同时纠正了学界和媒体以讹传讹的12个有倾向性问题,打假,不在打假路上,就在打假。
上海湘籍旅行艺术家粟多辉先生2019年3月26日精彩点评了钟奋生纪实文学《吴跃军:以大将的胸怀研究粟裕学》:吴老师,我认真看了您的长文,确实了不起。一是跨行业研究无亚于重起炉灶,这是果敢;二是长期独守一域,默默坚守,这是毅力;三是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去拣选考究还原历史,是定力;四要把粟裕大将的生平事迹、思想才华,以及军事理论等挖掘好写好,得有功底,这是才华;五是至今为止写出了那么多的文章和著作是谓用心良苦也!六是感谢您和夫人长年的默默付出,粟裕大将地下有知了。
编选本书目的有四:一是系统总结38年粟裕学研究笔记,与《苍松劲草:粟裕研究笔记》、《粟裕之谜》、《枫木集:粟裕学研究札记》、《沧海一粟:粟裕研究实录(1984-2004)》成为我研究粟裕学品牌系列。二是为写好《粟裕学概论》提供一个观照国内外、历史与当代的六维视角,研究提炼好粟裕智慧,响应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粟裕有智慧的重要指示精神。三是为建设好会同粟裕故里四A级景区服务,为粟裕故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添砖加瓦。四是向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胜利75周年献礼,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5周年献礼,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95周年献礼,向粟裕同志115周年诞辰暨逝世38周年献礼!我的书《苍松劲草:粟裕研究笔记》在京召开出版座谈会20周年了,第一次在京采访老前辈粟裕夫人楚青等老同志20周年,湖南粟裕研究室成立20周年,《粟裕研究资讯》创刋20周年。请关注支持湖南粟裕学研究工作室(原湖南粟裕研究室)@《粟裕学概论》写作团队。欢迎各方面大力支持垂询关心关注关爱民间粟裕学研究事业。有志者有缘者有兴趣者请加入到我们学习宣传研究粟裕智慧志愿者队伍中来。请关注美篇亚高原818237,与粟公同在,与诸子同行!
谢谢代序的陈辽、张洪舜、吕韧敏、张效琳、蒲师清老师和赠诗的张洪舜首长,谢谢李健院长、刘顺发总编、张林教授为首的《粟裕学概论》写作团队和本书总策划、策划、编校、出版、设计、发行、印制朋友们,谢谢以卢万兵总经理、粟棠总经理为首的知名人士你们一直以来大力支持。谢谢朱楹、鞠开、徐充、吴宗源、刘宗林、黄寒冰、李红军、黄卓娟、卢冀宁、赵继良、粟永华、吴烈善、姚茂椿、邓敏文、杨玉梅、黄忠彩、杨海波、黄明光、姚昆仑、刘芝凤、李正生、陆景川、傅安辉、吴兴勇、吴万源、吴增魁、龙宇晓、冯其海、蒋越锋、王虎强、张军安、严晓燕、邹文怀、黎济明、刘国平、殷卫平、帅克、粟多辉、贾萍、蒋晓华、李琦、文亚玮、盛夏、王春明、陈建洪、何苏平、陆大同、刘圣聪、张锐、吴谋高、吴发荣、徐昌才、田均权、郭景华、张英洪、梁筱华、宋帆、谢胜强、彭橙宇等等领导、专家、各方面给与关心的老师、伙伴朋友们!
大道大德大经纬,名将名帅名战神。在战神、统帅、常胜将军粟裕旗帜下抱团努力前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下图为作者作品)
关于公众号
“侗情时代”公众号是侗族地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展示自我的舞台,乡土乡音,充满着民族情感和人文气息。
谨请大家关注!
文 字|亚高原
摄 影|杨凌云
责任编辑|欧德全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1.本微刊侧重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类作品,作品字数不限。凡来稿须附作者简介,请写明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微信号。
2.来稿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3.本微刊所采用作品无稿酬。
4.投稿信箱:5146460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