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中考

初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2023-09-25 浏览:

1.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首先是蜡烛受热融化变成液态石蜡再变成石蜡蒸气,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石蜡蒸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属于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一定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分子、原子等粒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就是分子、原子等粒子,如原子核内的中子不带电。

5.分子一定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和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NaCl的化学性质由Na+ 和Cl 共同保持。

6.同种元素的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粒子的范围较广,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如氖原子(Ne) 和水分子( H2O) 的质子数虽然相同,但H2O是分子,故两者不属于同一元素。 因此应该说质子数相同的单核( 单个原子核) 粒子才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e、Fe2+、Fe3+三种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都属于铁元素。

7.原子核不一定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的核内没有中子。

8.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9.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和质子。

10.在化学式中,显正价的元素不一定排在左边,如氨气(NH3、CH4)。

11.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显同一价态,如硝酸铵(NH4NO3)。

12.单质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这句话的“物质”包括所有的物质,即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 如氧气( O2) 和臭氧(O3) 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 但从元素的角度看,O2和O3都是氧元素的单质,只含一种元素。 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要正确描述单质,必须将范围缩小到纯净物后,再从元素的角度去描述。

13.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如氯酸钾( KClO3) 、高锰酸钾( KMnO4) 、碳酸钠Na2CO3) 等物质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们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不是氧化物。

14.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燃烧。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就不属于燃烧。

15.合金一定是含有金属成分的混合物,但含有金属成分的混合物不一定是合金。 合金中各种成分( 含金属成分) 是加热熔合在一起,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金属特性,而不是像铝粉、铁粉、炭粉等简单混合在一起,不具有金属特性。

16.溶液一定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无水酒精等液态物质,虽然也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但它们不是混合物,所以不是溶液。

17.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这是因为在溶质分子分散到溶剂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停运动,粒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8.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有可能是盐溶液,如硫酸氢钠( NaHSO4) 就显酸性,但它是盐溶液; 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就是碱溶液,如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等溶液显碱性,但它们是盐溶液。 所以盐溶液并不都显中性。

19.金属单质一定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如石墨、酸碱盐溶液等都能导电,但石墨是非金属单质,酸碱盐溶液是混合物。

20.碱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但含有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H2O、NaHCO3、NaHSO4等物质中都含有氢、氧两种元素,但它们不属于碱。

21.酸性溶液一定能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但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Cl 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但NaCl 溶液是中性溶液。

22.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 = CaCO3↓+ H2O、MgO+ H2SO4 = MgSO4 + H2O 等反应虽有盐和水生成,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23.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与NaOH的反应。

24.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或含CO32-、HCO3的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是无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