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邀请了,还是说一说吧,个人看法而已。
之前说过,高中化学是一个强行合理的框架,为了合理可以否定很多事实,所以知道什么是高中化学里的“合理”很重要,有写化学反应的“感觉”很重要。
训练题库的选择。之前说过,找感觉就和人工智能一样,需要“练习——归纳——测试”的过程。所以老师或教材选题的“品味”很重要,之前说过现在好多出模拟题的老师可能喜欢挑自己可能也不懂的内容出题,其中有很多反应其实超出高中化学所谓的“合理”。“粪题做多了伤题/手感”就说的这事,不过这个问题不看学生看老师,自己不好解决。只能说,如果刷了好多题却还找不到方法,可能就要想想是不是训练题库有偏差了。
合理选择即可归纳。高中化学推生成物基本是要有高中化学里的东西做“根”,高中学过的元素就那么几个,做题时也不要太机械,可以猜一猜出题人想考的考点什么,能不能和课本对应上,或者能不能通过类比和提示的信息推理出来。
比如考锌和铍的两性,肯定是按照铝来;考镍、钴这种可变价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肯定是按照铁来。
又比如元素/化合物反应的“趋势”,也是可以类比的。什么化合物容易水解?什么化合物容易被氧化/被还原?这种元素的最常见的“归宿”是什么?酸性下倾向生成什么?碱性下倾向生成什么?
场外信息和推理。有的时候推生成物需要比如穷举方法和一些其他地方的知识,这个也是需要做题总结的。比如1997年化学竞赛的CuH,不过这个超过高中范围了。那举个其他的例子:
2-3-2很简单 [\Delta] N2 ^ + 2H2O}">NH4NO2→ΔN2↑+2H2O\ce{NH4NO2 ->[\Delta] N2 ^ + 2H2O}
2-3-1和书上常写的250℃以内的分解反应不一样,形成了红棕色的 NO2\ce{NO2} , N2O\ce{N2O } 和NO2\ce{NO2}差的是N的比例,根据“感觉”另一个产物可能是氮气。氮气非常稳定,也是氮元素最常见的“归宿”。
什么是违反高中化学感觉,破坏题感的反应呢?什么是不好的,推不出来的反应呢?下面举几个例子,奇怪的反应千千万万,什么都有可能,不过高中生还是不要多看吧。
1,违反“常识”的反应
铀和水蒸气在150-250℃下有: 3UO2 + 4UH3}">7U+6H2O⟶3UO2+4UH3\ce{7U + 6H2O -> 3UO2 + 4UH3}
“和水反应怎么可能形成氢化物?”
次磷酸是一元酸,只有一个羟基,另外两个氢和P相连,是P-H,这就是和强碱反应能生成“酸式盐”的原因——产物其实不是酸式盐。
硫磷的反应也是重灾区:
六价的Mo不氧化硫?
磷化氢过量: 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ce{11PH3 + 24CuSO4 + 12H2O = 3H3PO4 + 24H2SO4 + 8Cu3P↓}
磷化氢不足: PH3+4CuSO4+4H2O=H3PO4+4H2SO4+4Cu↓\ce{PH3 + 4CuSO4 + 4H2O = H3PO4 + 4H2SO4 + 4Cu↓}
2,高中化学之外的知识,在高中化学里也没有相似的元素
6s惰性电子对效应和甘汞: Hg2Cl2}">Hg+HgCl2⟶Hg2Cl2\ce{Hg + HgCl2 -> Hg2Cl2}
这几年喜欢考的V,也就是告诉形式VO2+,VO+,写一下氧化还原反应,V的奇怪反应是不考的。
3,推不出来,也类比不了的复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