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两个课堂,两地学生,一节语文课正在同步进行……近期,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一节二年级语文音频识字课,在日前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作为入围的八节精品课之一向全球展示。
“这节课所运用的音频识字教学法,是我们学校的首创,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已有12年了。”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的校长冯璐介绍道,“音频识字教学法,就是先通过音频播放,让学生反复听,再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不断跟读、认读,最终达到高效识字的效果。”目前,音频识字法的教学成果已获得安徽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后续将推荐参加国家级的评选。据悉,运用音频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一年级结束时掌握近1600个生字,基本可以进行独立阅读。
“刚开始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孩子们之间还有些陌生,但是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本次课堂上的另一部分学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上降乡上降中心小学,本节课的执教老师邓帆说道,本节课选取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有着深刻的意义,既有习得汉字,也有在思想层面上的浸润。“这次可以和远在广西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新课文,我非常开心,一堂课下来我们就学会了所有的生字,特别有成就感。”来自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二年级18班的巩雨泽说道。
由于地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地区与地区间的教育资源也有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想通过‘双师课堂’的模式,共建共享高质量课程,尽可能的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相对偏远的地区。”冯璐说道,当今社会处于数字化高速转型的时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人文关怀不缺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高质高效。
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司马光》,以“听、读、讲故事,识汉字”为主线,让相距1700多公里的两地学子在同一课堂上学习、交流,在频繁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高效识得汉字,习得传统文化,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吴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