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2023-06-26 浏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天空是那么湛蓝,春天的树叶是那么翠绿,春天的诗句是那么美妙,春天的梦境是那么香甜,春天是无法比拟的,它是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在这个花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时节,长垣市市直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多功能报告厅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交流分享,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教研组长王翠芳老师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发背景和课标变化开始讲起,并对数学学科的四大领域、十大核心概念、四基、四能做了具体的讲解。

      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研读,王老师让大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学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王老师的耐心讲解让大家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六年级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贾洁老师以六年级教材为蓝本,对课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于第二单元,贾老师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贾老师提出: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安排学生操作活动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杨亚丽老师根据课标将五年级下册进行解读,她指出:知识技能是一条主线索,要看清知识技能中潜在的思维与素养,运用这些线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数字是跳动的音符,数学是神奇的学科”。作为数学老师,当我们把数学教学当作追求,潜心研究时,我们会伴着优美的旋律与孩子们共同享受艺术般的快乐。

  王利老师着重分析了四年级教材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的特点。

      另外,本册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王海丽老师带领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在寒假集中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编排特点做了具体的说明。

      王老师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和掌握一些数学技能,而且要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王静老师对二年级教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本册书当中的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是总数平均分后剩下不够再分的部分,所以余数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那么说明还可以再分,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

  吴琼老师将一年级下册各个单元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一年级下册在数的运算上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数的认识上也安排了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两方面在整册书占有较大的比重。

      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是建立数感的基础数据,蕴含着初步的区间思想,是培养数感的好素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猜一猜、排一排、比一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暖风习习,花香缕缕,醉人的春意使我们陶醉。在春天里行走,听春芽破土的声音,在激情跳动的文字里聆听实小数学教师成长的协奏曲。

长垣市市直实验小学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文丽娜

摄影:数学组

审核: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