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雪地里的小画家(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群、竹”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 5 个 字和横折弯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 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群、竹”等11 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 个生字。(重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 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
1.教师引导:下雪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都跑出来画画了。
2.导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12雪地里的小画家)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喜欢的话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群众 一群 竹子 竹篮 牙齿 刷牙 用力 用功 几人 几个 脚步 迈步 为什么 为何 参加 参谋 加入 加减 洞口 黑洞 睡着 着急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群”,后鼻音“用、洞”,平舌音“参”,翘舌音“竹 着 ”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③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1)加一加。如,“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
(2)图示记字法。如,“牙”采用形象直观法,可以提供大象牙齿的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字之间的异同。
(3)图片对照。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这个字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 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几天、参加、竹子、一群、睡着、跑步、为了”。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鼓励多元识字,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学习多音字:为(wéi wèi)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
这里的加点字“为”读四声“wèi”,意思是“由于、因为”,还有一个读音是“wéi”,意思是“做,充当”。组词分别如下:
为 wéi(以为)(作为)
wèi(因为)(为了)
②读一读:
你不要因为(wèi)一次没有考好就认为(wéi)自己笨。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参加 擅长绘画的人。本课不是指人,而是指小动物。
一群 数量比较多。
画家 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竹 牙 马 用 几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先写短横,再向斜下写竖,有点向左斜,最后向右侧写一个有弧度的钩。钩要小,弯要有弧度。
还有哪些字带有“横折弯钩”?(九)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竹”,左右两边要对称,横要短。左右两个部 分的距离不能太远,也要交叉。
“牙”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在书写时要 快,不要写得太长。
“马”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的第一折 要写在横中线上。
“用”竖在竖中线上,注意横折钩的写法,左右两边要对称。
“几”竖撇可先写直一点,然后才撇出去;横折 弯钩要一笔写成。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先识字,再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跟着教师写,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我感受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是好画家,它们的画真漂亮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2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开门见山,出示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的切入点。】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课文。
(1)出示句子: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为什么第一句用上“!”?你从“下雪啦、下雪啦”重复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欣喜,高兴之情。)
“小画家”是指谁?(小动物)
(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3)它们是怎么绘画的?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小画家的画其实是什么?(动物的脚印)
(4)这些小动物的绘画作品分别是什么?
小鸡的爪印像竹叶,小狗的足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5)小动物中独独缺少哪一个?(青蛙)它干什么去了?(冬眠了)
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6)补充冬眠的知识: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冬眠的青蛙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句要特别读出感叹的语气,将对雪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二、三句把小动物们的可爱和顽皮读出来;第四句要读出你对小画家们的称赞;第五句的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轻轻地读,可不要把青蛙吵醒哦。
背诵时,采用引背法,先记住几个重点词语,然后练习背诵。
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练 连一连。
小鸡 月牙
小狗 枫叶
小鸭 梅花
小马 竹叶
3.仿写:
你知道其他小动物能画出什么画?仿照课文句式写几句:
( )画( )。
( )画( )。
示例:小猫画梅花,小兔画蘑菇。
五、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小雪花》。
听读《小雪花》,了解雪花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资源链接:
(1)《冬眠》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脚印?分别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朗读指导,拓展阅读,巩固提高。】
六、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感叹句
概念:感叹句指表示欢乐、悲伤、惊讶、赞叹、愤怒等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运用:“下雪啦,下雪啦!”表达了小动物们的高兴心情。
七、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形象地介绍了四种动物“鸡、狗、鸭、马”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板书:激动、期待 )
八、学会写法
学一法:学写设问句
设问句就是先进行提问,后进行回答的句子。使用设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引发读者的思考。本文最后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就是一个设问句,通过设问的形式,让我们明白了没在雪地上画画的原因。
举一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粉色的桃花上。
练一练:小画家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
示例:因为他们爪(蹄)子的形状不一样。
九、课堂小结
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十、主题延伸
想象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特点,想一想,哪些小动物也能画出这些画儿呢?你帮它们画一画。
麻雀画竹叶 小猫画梅花
小鹅画枫叶 小牛画月牙
板书设计 (课件23)
小鸡 月牙
小狗 枫叶
小鸭 梅花
小马 竹叶
青蛙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