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向您推荐||序-小学教师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

2023-06-26 浏览:

《小学教师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4月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正式出版,这是我在疫情期间撰写出版的第四本书。这不是一本纯粹理论解读课标的书,而是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述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从而寻找教学设计创新的途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真正落地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的重要环节,希望该书能给大家的教学实践提供一种参考,能给大家的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帮助!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反馈您阅读该书的心得体会或问题困惑。该书各大网站(当当、京东和淘宝等)即可购买需要了解该书的目录和详情,请识别下方图片右下角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购买!

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专门为该书写了序,借新书发布的机会,再次对孙老师的厚爱深表衷心的感谢!下面是该书序的全文。

孙晓天

本书作者是我一位令人钦佩的同行,我很高兴能为他的书作序。

我在大学讲台上已经几十年,多少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可每每涉及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关的探讨,虽然能够判断道理上的正误,也可以给出应该怎么做的建议,但总是要认真声明:自己没教过中小学,所言所写都“只能供参考”。这是因为,虽然数学是以抽象和演绎推理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确可以“铁口直断”。可数学教育不是这样,检验教育真理的标准不是推理而是实践。这一点就是对皮亚杰、弗兰登塔尔这样的教育大家来说,亦是如此。无论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还是弗兰登塔尔的数学化,都不是推理的结果,而是从实践中提炼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虽然近来脑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包括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脑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究其本质仍在实践的范畴之内。

之所以谈及这些,意在说明数学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研究,如果缺少实践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本之木,难言生命力。本书作者苏明强教授就是数学教育领域里一位难得的、长于实践的研究者,在我所熟悉的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群体中,他这方面的表现可谓是独树一帜。仅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高校教师中能成为行家里手的,恕我孤陋寡闻,可能真的是无出其右。我曾见过他在小学数学教室里的自然亲和、游刃有余、张力满满,其教学水准、即使与大家熟悉的名师比,个人认为也称得起不遑多让。而在把握教学内容本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等方面,又会胜出一筹。

本来,高校教师的主场在大学校园,常见的研究方式是钻图书馆或进实验室,是抠文献或做实验。令人钦佩之处是,苏教授把他的“图书馆”和“实验室”从大学校园延伸到了真实的小学和真实的小学数学课堂,用行动行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这个真理,走了一条远离“舒适圈”的研究之路。我亲眼见过他披星戴月往返奔波于都市的大学校园与乡镇的小学教室之间的情景。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他能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行家里手,一定与他这种长期沉浸于小学数学课堂真实氛围里下“笨功夫”有关。正是经年累月的执着和付出,使他在品尝出小学数学教学真“滋味”的同时,也把握了数学教育研究的真谛,逐步形成了一种注重实践的研究风格。他走的这条注重实践、特别是教学实践的研究之路,是一条符合数学教育学科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之路,在这条路上的探索,能够反映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应有的模样。

于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甫颁布,苏教授就有这本关于“教师如何用好标准”的作品问世。这种即时的反应,彰显了作者本人长期坚持实践研究而形成的学术张力,也肯定与作者在这条以实践为依托研究道路上的学术积累有关。

初步浏览本书,感觉确实如此。由作者自己亲自执教的丰富教学案例,为本书在内容上提供了博观约取和厚积薄发的空间,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从教师视角出发,注重教学、紧扣课堂的特点。其中诸如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以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目标开展教学设计的建议等等内容,对于读者通过该书品尝新课标源自实践的“滋味”,理解和把握新课标中的重要变化将十分有益。

我自己也写过与课标解读有关的书,书中也肯定有不少实际案例,不过所有与教学实践有关的例子都是引用别人的。本书这种通过作者自己亲力亲为的课堂教学实录对新课标做出解读,显然使本书更接近教师读者的实际需要,更有说服力。所以我看好本书,并郑重向读者推荐。

20229月于中央民族大学理工楼917

【温馨提示】

    如果您对我们团队魅力数学教育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感兴趣,请点击以下“苏明强魅力数学”微信公众号名片,即可查看历史消息,有更多的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