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报告

“百社十年观察”上半年工作总结会·2020级硕士毕业生调研员代表发言集锦

2023-10-08 浏览:

01

孙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20级硕士研究生孙霞,很开心能在毕业之际与百社的各位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此一聚。我们这一级与“百社”同龄,现正值“百社”的第三个年岁,也是我们2023届毕业生研究生生涯的第三个年头。其实,这三年来,我相信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加入百社后,投入最多的反而不是一次次的坐公交下社区,而是作为主人翁的情感,是它与我相关,是希望与百社共同成长的感情。      今天之前,我回顾了一下历次活动上各位领导、老师的讲话,感觉过往的百社经历一幕幕闪现。其实,今天我不是一个人站在这里分享,而是代表我们这一级百社同学发声,分享我们的调研经历,大家或许能从中找到自身当下的身影,也会有些许触动。      过往,感谢悉心教导。感谢学校、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与发展的平台,研一,在各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入驻社区,从最初的默默观察,到开始参与社区的材料撰写、组织辖区活动等,回来后在每两周一次的分享会上,领悟各位指导老师对我们下社区所思所想的谆谆教诲,感受张磊师兄、淑云师姐、旦魁师兄等学长学姐对我们撰写材料的初步把关;研二,在第一年下社区的经验基础上,我们这一级开始独立带着新一级的百社力量入驻社区,向他们传授如何快速融入社区,尤其要做到社区书记曾经对王贤同学的评价“眼里有事,手里有活”,向淑云师姐看齐,从社区开拓到街道;研三,我们开始将实践所获转化为学术成果,一篇篇的期刊论文发表,一篇篇基于百社出来的毕业论文,都见证着我们这一级的成长。      现在,坚持会有收获。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你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将来以某种方式给予你回报。在我们百社,大家可以学习专业赛事的申报材料、调研报告撰写,学习基层街道、社区的日常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学习团队管理、公众号运营等实用技能,还有我们日常的下社区调研经历······其实,这些调研、宣传、管理经历与我们专业的就业是非常匹配的,也就是所谓的人岗匹配。可以说,在求职过程中,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我们很多同学都能够在过往三年的百社经历中找到锻炼的影子。在此想告诉各位同学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住,现在的调研、撰写材料、阅读书籍、参与文献梳理、上台分享等等,都将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会在某一天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未来,期待向好更好。百社一直在成长,在目前以议题为向导进行观察的形式下,各位同学突破“一对一”指导模式,与不同老师尽情交流研究意向,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我认为优秀的调研没有一个格式化的模板,刚才所说也不是直接告诉大家需要怎么做,而是希望大家勇于尝试、广泛涉猎,牢牢把握住每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比如说,第一,参与致一书社的著作阅读与研讨,丰盈理论;第二,真正俯下身子下沉社区,收获田野经验;第三,积极参与案例提炼,撰写报告,练就“笔杆子”;第四,抓住调研分享的机会,提升公开演讲的能力等等。      短暂的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我们这一级毕业生在未来的学业生涯、工作岗位上,也会秉持“允公允能,求实求新”的情怀,持续发展自己,成就他人。当然,也会常回家看看。最后,祝愿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公共管理学院“百社十年”观察项目“行则将至,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

02

顾爽

 果然过了24岁时间就像开了1.5倍速一样,一眨眼我就站在台上做毕业生调研分享了,还记得第一次做调研分享是在9006,是魏来老师点评我汇报的内容。我是坚定地要走科研这条道路的,这三年通过百社十年调研平台,我在学术上、学习上成长了很多,主要有这么两点想跟各位师弟师妹分享:

 一是理解了实践里发现的问题才是做学问的真问题。延续徐勇老师的“田野政治学”的路子,百社十年是我们“南湖学派”走“田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探索,这三年通过对南湖街道六个社区的调研,对汉阳各个街道和社区的调研走访,对东西湖区政法委的观察,我们王戈老师发了顶刊,魏来老师和锦杰学弟发了高水平小论文,淑云大师姐也产出了几篇高质量的文章,还有曾桢学姐、旦魁师兄、闫铭轩学弟,包括我自己,都在百社的调研中找到了很多学术灵感。我们所发现的这些问题都是实践里的真问题,也是学术上值得探讨的好问题。在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只有不断地调研才能逐渐接近真问题,才能有资本和底气和其他院校的同行对话讨论。

 二是每位百社成员现在为百社奉献的一切以及在社区所做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于什么目的加入百社,我相信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奉献的精神。汉阳和东西湖那么远的地方,坐着地铁、倒着公交,一去就是一年。社区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帮忙处理,那么多的稿子需要帮忙校对,一帮忙通常就是一年。百社的分享会,需要上交汇报的稿子,一写就是一天,分享会一开也是一晚上。在座各位同学所经历的事情我都经历过,我都理解你们的心情,或许同学们有的时候会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但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们,在未来考博导师团队问你曾经参加过什么科研项目获得什么收获的时候,在你考公写申论的时候,在工作政审的时候,你就会很骄傲的说,我参加过百社十年的长期调研,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基于我在南湖街道华锦社区的调研经历,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一点我的调研心得:

 一是要厚脸皮。每天去社区发挥社牛的精神,跟各位姐姐们问好,厚着脸皮去加各个姐姐的微信。下网格的时候,厚着脸皮让她们带着自己一块儿去,途中问问她们社区的各项情况。在社区里面厚着脸皮去跟经常活跃在社区的爷爷奶奶们聊天,跟他们了解他们平时为社区做的事情。社区有什么活动,厚着脸皮去让书记和副书记带着你参加,你只要厚脸皮,你就可以更好地融入社区,更了解社区做的事情。

 二是要观察社区的每一个细节。我在第一个学期去社区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整个社区的时候,我就数一个上午社区大厅里来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向社区咨询什么事情,这样一久,你就慢慢了解了社区的大致构成,有哪些人负责哪些事情,社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三是要学会记录、反思、与老师交流和沟通。我有一个专门记录去华锦社区的本子,第一年的时候,每次去了社区之后当天晚上睡觉前就会写下当天调研的内容、社区发生的事情,我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在社区觉得有很重要的信息,我会录音或者用备忘录记录下来防止自己忘记。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有想法了就会和老师讨论,第一篇论文公益创投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不要觉得记录麻烦。

 最后,感谢百社各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百社是我科研启航的地方,我会带着百社人的这份真诚和热情在新的地方继续努力!

03

王亚星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20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王亚星,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老营员,我想用三个关键词跟大家分享我在百社的收获与感想。

 第一是机遇。我很庆幸在20年入学伊始,我们便赶上了学院发起的“百社十年”观察项目。在理解中国之治、阐明中国之理、贡献中国之策、发出中国之声的理论追求下,通过不间断的社区观察、两周一次的调研分享会、形式多样的田野调查培训、读书会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实践视野,也培养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思维。冷老师常说,我们是“黄埔一期”,就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学术训练迭代的好时机。因为“百社”平台,在论文书写过程中,我们得以更顺利的进驻社区、获取调研数据。我们是幸运的,要做到不辜负它,便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词,奉献。每次的调研分享会上,大家都会被老师们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折服。身处这样的练兵场,如果没有学到些什么、不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总觉得是一场浪费。但是所有的收获都始于付出。没有在基层的调查研究,如何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没有文献的深度阅读,哪里能获得理论的深刻指导?所以我非常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切勿在走马观花中蹉跎时间,在浅尝辄止中“佛系”“躺平”,在挫折困难中止步不前。调研过程中遇到瓶颈和苦恼实属常事,我们不能停留在抱怨和牢骚之中,要受得住委屈和辛苦,将吃苦耐劳、爱中国、懂中国的“百社精神”发扬光大,为“百社十年”项目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是成长。对于我来说,加入“百社”不只是获得了规范的学术训练,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是有了明显提升。还记得初入学时导师对我的评价,“这个小姑娘胆子有点小”。好在因为百社,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朋友,自信的郭亮、积极的晟达、认真的文康…再加上跟随导师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在一次次的汇报、台前演说中锻炼自己。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肯定,都在帮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再次感谢百社,感谢与大家的相遇,谢谢!

04

郭亮

百社的指导老师、调研员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百社2020级的调研员郭亮,自2020年11月加入百社后,主要在汉阳芳草社区驻点,期间也跟随老师们去过其他社区做专题调研。非常荣幸,今晚能受项目工作组的邀请,有机会在这离别之际,与大家分享在百社的一些所思所得。那今天我的分享将围绕两个问题来开展。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找到驻点对自我的价值感?“百社十年”对学院和学科发展的价值毋庸置疑,那去社区驻点观察,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我也迷茫过,也因此懈怠过。还记得研一下学期,课业较重,我还在学院做预科兼职班主任,凭一腔好奇还有导师的推荐加入百社,每周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去一次社区,创城的时候跟着工作人员去捡垃圾,偶尔开会的时候去拍拍照,写个新闻稿,一天下来好像没做啥事就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地铁回,每两周写观察日志时也不知道写什么,那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去社区的那天,学校里有事,我可以不用去。就这样浑浑噩噩驻点一学期。研二上学期,学院和芳草共建商圈党建大联盟,我出于锻炼自己公文写作能力、寻找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申请在社区长期驻点,每天像正式工作人员那样在社区上下班。这半年我就感觉,比前半年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在社区参与的工作也更深入了。不过,当时的我,还是觉得这些看到的、感觉到的不够有价值,因为那时我依然没找到毕业论文选题,还因为不常在学校,错过了校内很多活动,奖学金评选的时候活动分少了,所以去年10月和周老师谈起长期驻点的价值时,觉得它不咋样。我真正感受到驻点的价值时,是今年年初参加武汉市人才引进面试时,那考题一出来:假如你是街道工作人员,请你围绕办社区食堂形成一个工作方案。我临场反应其实不太好,但当时,我脑子不自觉地就拟出了答案,还带有鲜明的共同缔造特色,最后我通过了这场面试。之后,我们班有其他同学参加其他地方的人才引进,没过,找我取经,说他的回答没能结合基层工作……再一听他的考题,诶?我也会答。那时我才明白,什么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什么是你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驻点社区的经历,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所以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可能此刻你们会像一年前的我一样,觉得在百社的价值感不够,但如果你们毕业后准备考公考编,等你们面试时,就能感受到坚持在百社驻点,是真的有用。      再加上,现在百社的培养模式正在不断优化,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我价值感也会有很大提升。      第二个问题,如何真正融入驻点社区的工作?对我来说,它的答案就是,多去社区,这个“多”,指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地、持续地、高频率地去社区。咱们百社有些同学问过我,学姐啊,为啥我去社区,他们都没什么事找我做呢?我只能呆坐在一旁干自己的事。额,有这个疑问的同学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去社区去少了呢?或者去的不稳定。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工作伙伴时来时不来,这次见了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见,你会放心把重要工作交给他做吗?只能让他做琐事。此外,和工作人员的情谊,也需要共患难来培养,这个共患难,就是你和工作人员一起办了社区的大事,比如迎接重大检查,办重大活动。      说到这里,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对融入社区工作有困难的调研员们提出的,建议你们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空出一个月及以上的时间持续在社区驻点,把他当实习来做,告诉书记,未来我这段时间都会在社区,您有啥工作可安排给我。第二个建议是对项目工作组的,我看调研员信息表中有统计我们去社区的时长,以后可以再设计一个社区融入量表,等咱们调研员数据累积到一定量之后,可以拿着数据去跑跑,看看个人性格、驻点时长、频率、经历事情的类型或者其他因素是怎样影响调研员融入度的。      最后,我想感谢各位指导老师们为百社项目、为我们学生倾注的心血。这些心血,有看得见的,比如老师们每年将调研员们一个个地送到新社区,一次次地牺牲休息时间到9002会议室与同学们耐心交流,一点点地引导我们从现实和文献中看见研究问题。但这背后,还有众多看不见的付出,比如,我猜咱们的揭书记、徐院长,肯定有为了给百社争取更多资源、更多运营经费而奔走呼吁;我猜咱们的冷向明老师,肯定曾在深夜为百社的下一步行动方向苦思冥想,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如何运营项目;我导师,周凤华老师,以及其他指导老师,那猜都不用猜,时刻把百社放在心头,遇上个潜在资源、逮到个合适机会,就和人家宣传我们的百社团队,争取一些高质量的项目,伺机开拓百社驻点版图。正是有了老师们的点滴付出,才有了我们的成长,才有了百社的成长。       最最后,我还想和学弟学妹们说,百社不仅是一个项目平台,更是我们看着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小宝贝,我们守护了它2年半,未来的日子,我们就把它交到你们手上了噢,如果它有什么不足,还请学弟学妹们及时和老师们反映、沟通,大家一起接力,扶持着它走向第一个十年!中农院“百村”有的成绩,我们也都会有的!大家一起,加油!

文案:孙      霞

顾      爽

王  亚  星

郭      亮

校正:杨萧钰卿

审读:冷  向  明

编辑:佘  飘  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