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孙霞
02
顾爽
果然过了24岁时间就像开了1.5倍速一样,一眨眼我就站在台上做毕业生调研分享了,还记得第一次做调研分享是在9006,是魏来老师点评我汇报的内容。我是坚定地要走科研这条道路的,这三年通过百社十年调研平台,我在学术上、学习上成长了很多,主要有这么两点想跟各位师弟师妹分享:
一是理解了实践里发现的问题才是做学问的真问题。延续徐勇老师的“田野政治学”的路子,百社十年是我们“南湖学派”走“田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探索,这三年通过对南湖街道六个社区的调研,对汉阳各个街道和社区的调研走访,对东西湖区政法委的观察,我们王戈老师发了顶刊,魏来老师和锦杰学弟发了高水平小论文,淑云大师姐也产出了几篇高质量的文章,还有曾桢学姐、旦魁师兄、闫铭轩学弟,包括我自己,都在百社的调研中找到了很多学术灵感。我们所发现的这些问题都是实践里的真问题,也是学术上值得探讨的好问题。在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只有不断地调研才能逐渐接近真问题,才能有资本和底气和其他院校的同行对话讨论。
二是每位百社成员现在为百社奉献的一切以及在社区所做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于什么目的加入百社,我相信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奉献的精神。汉阳和东西湖那么远的地方,坐着地铁、倒着公交,一去就是一年。社区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帮忙处理,那么多的稿子需要帮忙校对,一帮忙通常就是一年。百社的分享会,需要上交汇报的稿子,一写就是一天,分享会一开也是一晚上。在座各位同学所经历的事情我都经历过,我都理解你们的心情,或许同学们有的时候会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但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们,在未来考博导师团队问你曾经参加过什么科研项目获得什么收获的时候,在你考公写申论的时候,在工作政审的时候,你就会很骄傲的说,我参加过百社十年的长期调研,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基于我在南湖街道华锦社区的调研经历,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一点我的调研心得:
一是要厚脸皮。每天去社区发挥社牛的精神,跟各位姐姐们问好,厚着脸皮去加各个姐姐的微信。下网格的时候,厚着脸皮让她们带着自己一块儿去,途中问问她们社区的各项情况。在社区里面厚着脸皮去跟经常活跃在社区的爷爷奶奶们聊天,跟他们了解他们平时为社区做的事情。社区有什么活动,厚着脸皮去让书记和副书记带着你参加,你只要厚脸皮,你就可以更好地融入社区,更了解社区做的事情。
二是要观察社区的每一个细节。我在第一个学期去社区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整个社区的时候,我就数一个上午社区大厅里来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向社区咨询什么事情,这样一久,你就慢慢了解了社区的大致构成,有哪些人负责哪些事情,社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三是要学会记录、反思、与老师交流和沟通。我有一个专门记录去华锦社区的本子,第一年的时候,每次去了社区之后当天晚上睡觉前就会写下当天调研的内容、社区发生的事情,我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在社区觉得有很重要的信息,我会录音或者用备忘录记录下来防止自己忘记。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有想法了就会和老师讨论,第一篇论文公益创投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不要觉得记录麻烦。
最后,感谢百社各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百社是我科研启航的地方,我会带着百社人的这份真诚和热情在新的地方继续努力!
03
王亚星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20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王亚星,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老营员,我想用三个关键词跟大家分享我在百社的收获与感想。
第一是机遇。我很庆幸在20年入学伊始,我们便赶上了学院发起的“百社十年”观察项目。在理解中国之治、阐明中国之理、贡献中国之策、发出中国之声的理论追求下,通过不间断的社区观察、两周一次的调研分享会、形式多样的田野调查培训、读书会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实践视野,也培养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思维。冷老师常说,我们是“黄埔一期”,就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学术训练迭代的好时机。因为“百社”平台,在论文书写过程中,我们得以更顺利的进驻社区、获取调研数据。我们是幸运的,要做到不辜负它,便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词,奉献。每次的调研分享会上,大家都会被老师们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折服。身处这样的练兵场,如果没有学到些什么、不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总觉得是一场浪费。但是所有的收获都始于付出。没有在基层的调查研究,如何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没有文献的深度阅读,哪里能获得理论的深刻指导?所以我非常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切勿在走马观花中蹉跎时间,在浅尝辄止中“佛系”“躺平”,在挫折困难中止步不前。调研过程中遇到瓶颈和苦恼实属常事,我们不能停留在抱怨和牢骚之中,要受得住委屈和辛苦,将吃苦耐劳、爱中国、懂中国的“百社精神”发扬光大,为“百社十年”项目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是成长。对于我来说,加入“百社”不只是获得了规范的学术训练,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是有了明显提升。还记得初入学时导师对我的评价,“这个小姑娘胆子有点小”。好在因为百社,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朋友,自信的郭亮、积极的晟达、认真的文康…再加上跟随导师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在一次次的汇报、台前演说中锻炼自己。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肯定,都在帮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再次感谢百社,感谢与大家的相遇,谢谢!
04
郭亮
文案:孙 霞
顾 爽
王 亚 星
郭 亮
校正:杨萧钰卿
审读:冷 向 明
编辑:佘 飘 飘
完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