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上级单位要求对某方面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进行专项汇报,本单位作了文件转发、数据督报和统计工作,过程忙忙碌碌,但总结起来感到都是些规定动作,想说出特点很难。
现实中对此心存困惑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总结这些“看似没做什么”的工作?这里试谈几点个人浅见。
基础在勤观察
要写好工作总结,功夫在平时,观察能力尤为重要。事实上,对某项工作的总结往往不是从这项工作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才开始的,而是从工作甫一启动便已开始。之所以会出现不知如何下笔的迷茫和材料空洞无物的结果,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注重对工作开展过程进行追踪观察。即使再小的工作都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闭合回路,都可以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的系统。
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看看上级工作指令传导下来后,本单位各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响应情况如何,工作流程、行动计划有哪些,彼此之间是怎样配合协同的,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捕捉、搜集这项工作全过程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及时记录和初步分类,为后续的总结作好第一手素材准备。
核心在多参与
要将工作总结好,作为某项工作的具体经办人员,必须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沉下心来、俯下身子,尽可能全程参与到该项工作当中。从任务的接手、目标的解析、计划的制定、各方的分工到过程的督导、横向的沟通、纵向的衔接,都要真正融入,对相关情况有全盘了解与详细掌握,甚至有更深一层的认知与理解。
只有这样,总结起来才会有思路、有素材、有取舍。如果仅仅用旁观者的视角来总结所做的工作,很可能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总结材料流于空洞、虚泛。
关键在善延展
就以前面提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执行情况总结为例,可能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摆到台面上的具体工作——转发上级文件、拨打电话督促、登记和统计数据,除此之外似乎没什么了。客观来讲,每个单位做的工作都不止于此,只是有些比较隐性抽象,难以挖掘,需要我们顺藤摸瓜、顺势延展。
搞调查研究,要愿意听青年人的牢骚话
2023-04-22
倘若“坐在办公室全是办法”
2023-04-20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