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映:情暖一方足迹踏遍边境乡路
王铁映走访困难群众。付新明摄
人物简介:王铁映,34岁,现任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荣获嘉奖4次,获评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大爷,又出来遛弯啊!”“中午你大娘做鱼,来家吃饭。”在风光旖旎的吉林省集安市边境一线,依山而建的两个村子——上活龙村和下活龙村,是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王铁映的责任区。每天清晨,伴随着晨曦和鸡鸣,王铁映在和群众唠家常中开启崭新的一天,帮扶群众、维护治安、寻找边境乡村致富路……12年间,他的足迹踏遍边境乡路。
真情守护,情暖一方群众
2011年入警后,王铁映成为上活龙村的责任区民警。经过长期的群众工作,王铁映逐步总结提炼出“三必到三结合”走访工作法,即急难险重必到、婚丧嫁娶必到、逢年过节必到;与扶危帮困结合、与维护稳定结合、与长远发展结合。王铁映将该工作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上活龙村的小单爷孙俩相依为命,生活在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孩子5个月时,她爸妈就离婚了,现在她爸在外打工。”爷爷的话让王铁映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从那天起,王铁映与小单爷孙俩成为长期帮扶对子,从2014年开始延续至今。下活龙村村民李淑兰的老伴和唯一的女儿在同一年相继离世,让她几近崩溃。王铁映得知后,带她看病、帮她干农活,陪伴、鼓励她,一点点让李淑兰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12年来,王铁映写了30余本走访笔记,建立乡村爱心档案,常年扶持8户贫困户。王铁映和群众的感情越来越“铁”。“要说群众工作满分是100分,我给他打110分,超过的10分是感情分,他和我们是一家人啊。”村民宋培跃这样评价王铁映。
群防群治,共筑平安边境
2020年年初,王铁映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里短的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解决,极易发展成大问题。针对边境地区村屯分散、距离远、警力有限的实际情况,王铁映提出在下活龙村成立义警工作站,让群众以志愿者形式开展工作。经上级批准,2020年6月,一支由村干部、渔船民等组成的义警队伍成立了。从此,“民警+辅警+义警”的“三警”模式在下活龙村形成了一道群防群治“天然屏障”。
3年来,在王铁映的带领下,“三警”联合踏查边境310余次,驻村辅警、义警协助民警采集各类基础信息3万余条,获取线索协助破案30余起,参与排查、调解纠纷80余起,纠纷调处率、村民满意率均达100%。
发展乡村经济,开辟致富新路
下活龙村曾是集安市较为艰苦和偏远的村落,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生活在村子里的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2019年,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在下活龙村建立“乡里农创园”,王铁映主动向负责人表达建立民宿发展乡村经济的想法,并与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起走访调研论证。最终,乡村振兴学院协调资金,用村民的闲置房屋改建民宿25间。仅当年,参与项目的村民家庭年收入同比增长110%。
2021年6月,王铁映再次协调乡村振兴学院,建起集警、校、律师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法律咨询室,保障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填补了乡村振兴中法律服务的空白。2022年9月,王铁映又在村民委员会开办“小铁夜校”,组织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及农科专业人员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知识,为村民铺就了崭新的致富路。如今,地偏人稀的小渔村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打卡地”,2022年以来,全村共有15户18人返乡创业,边境乡村焕发出新活力。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马坤鹏、通讯员孙罡、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