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
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七、板书设计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重点)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2.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当堂检测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2.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B )
A.铁生锈 B.水结冰 C.煤燃烧 D.脂肪酸腐败
3.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