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政考研每日一题热点训练 | 犯罪预防的类型
《震川考研每日一题/热点速递系列》
一
前言说明
华政考研考研趋势是:背诵是基础,背牢是关键!同时要关注热点,学会答题!以上四点,缺一不可!背诵,背牢,热点,答题!
针对这四项内容,震川考研特推出《每日一题/热点速递》系列文章,针对华政考研各科、各门热点问题、关键知识点问题、重要基础知识点问题等发布公众号文章,为大家的复习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更新的思路,一起来看看今天的题目/热点吧!
二
本期试题
【本热点所涉科目】:华政考研
【建议用时】:15-30分钟,建议拿出纸笔或者口头进行,好好答题
【材料分析、论述、简答(6-15分)】
论述犯罪预防的类型
【分析和建议】
本题题目很大,既可以拆分考小题,也可以一并考察论述,试下!
三
努力做题
加油哦!
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和提示】
犯罪预防的类型★★(点拨:理解为主,可以区分具体的犯罪预防的概念即可)
(一)社会预防与情境预防
点拨:一个减少犯罪机会,一个改变社会环境;一个可操作性强,一个根源预防
从犯罪预防措施的着眼点不同,分为社会预防与情境预防。
1、“犯罪情境预防,主要是指犯罪机会的减少,如在公共场所(停车场、商场等)安装监控设施,以减少车辆被盗或被害人遭受损失的机会。
犯罪社会预防则主要关注于另一方面,即集中精力改变社会环境和改变犯罪者的动机。”
2、社会预防坚持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减少犯罪的根本途径。
情境预防重视通过限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犯罪机会和犯罪条件来现实地减少犯罪。
3、虽然两者都针对影响犯罪存在和变化的社会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但情境预防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4、社会预防十分强调组织和实施社会预防的预备活动或前提条件:
其一,必须分析和确定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性质及范围,筛选出这些因素并判断其可控制程度;
其二,提出旨在排除或疏导这些因素的具体行动方案,以提供预防的组织性和针对性,并利于预防效果的评估。
5、社会预防虽然是减少犯罪的基础和根本,但对影响犯罪的一般社会因素的控制牵涉面广、受现实条件制约大、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只能伴随着社会的整体改革而逐步推进。作为一种新的犯罪预防理念,情境预防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二)犯罪预防和被害预防
点拨:一个侧重调整犯罪人,一个侧重调整被害人;具体犯罪类型两者都需要
从犯罪预防的指向不同,分为犯罪预防和被害预防。
1、被害预防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和存在,以防止、减少潜在被害人初次受害或既然被害人的再度被害的活动。
被害预防是减少犯罪的途径之一,相对于以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为中心的犯罪预防来说,被害预防是根据易被害个人或群体的被害特征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抑制犯罪,进而避免被害(或再次被害)。
2、犯罪预防是以消除或限制犯罪诱发因素、实施条件或机会为目的的活动。换句话来讲,犯罪预防就是犯罪风险管理,是消除或抑制犯罪发生各种风险的决策、实施、控制过程。
3、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有着明显的不同。(记忆口诀:着眼内容措施和方法)
首先,两者着眼点不同。
被害预防侧重调整潜在被害人的行为,通过减少高被害危险人群来减少犯罪的发生或减轻犯罪侵害的程度,最直接目的是保护各种被害人免遭犯罪侵害;
犯罪预防侧重潜在犯罪人犯罪倾向及行为,最直接目的是防止犯罪人犯罪或已犯罪者重新犯罪。
其次,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内容也不同。
被害预防基于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相互作用这一基本认识,依据被害规律所采取的各种消除或控制易被害条件和环境的措施;
犯罪预防是基于对社会成员犯罪原因的探索,采取旨在抑制社会成员产生犯罪动机、限制犯罪能力的各种措施。
最后,两者在具体措施、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被害预防通过潜在被害人的认知而自行决定采取安全措施;而犯罪预防则是政府主导。被害预防的实施应该是以潜在受害人为主体,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从个人到国家,甚至到人类都会采取措施避免自己成为被害人,现实中,围绕个人和社会组织来开展的,具体措施上与犯罪预防有重合之处。如小区安装监控摄像头是小区业主犯罪预防措施,也是小区业主的被害预防措施。
(三)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三级预防
点拨:一个针对致罪环境,一个针对不特定人,一个针对犯罪人
从组织层次和预防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这种分类法来自公共医疗模式,是北美犯罪学家在借鉴医学上的流行病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是西方犯罪预防理论中一种流行的分类法,台湾学者也多采用此法。
1、初级预防是针对改变物质环境及社会中的致罪因素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点拨:与情境预防理论一致)
这种模式旨在减少犯罪机会,和犯罪人并无直接关系。这初级的犯罪预防模式关注的是犯罪事件,而不是具有犯罪动机的犯罪人。
初级预防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有:通过环境设计增加犯罪困难、强化领域感和设査监控设施,在建筑规划上增加能见凌、注意门锁坚固、进行财物标记等,进行邻里守望以及增加社区保安巡逻杂加强社区监控,进行公共教育增加大众对犯罪的认知,等等。
2、次级预防是针对表现出特定违法犯罪危险性的社会人群所实施的预防活动。(点拨:典型的犯罪预防,针对可能实施犯罪的群体实施,典型的犯罪前预防)
这一模式所关注的是在行为人实施犯罪之前对其进行改变,这是一种针对犯罪行为的预防模式。
初级犯罪预防旨在使犯罪问题不会发生,是针对一般状况而言,次级犯罪预防则针对已有症候之特殊人及情境,通过找出潜在性的犯罪风险因素,并加以干预,以达到避免犯罪的目的。
次级犯罪预防亦包含偏差行为所导致的犯罪,如酗酒者或吸毒者所产生的异常偏差行为,给予该类发展倾向者一个目标指引,以避免其犯罪。学校也可扮演重要角色,以解决青少年所遭遇的问题,同时,父母亲、专家及邻里也可提供指导与帮助。
3、三级预防则是通过重新适应社会的个别化措施使犯罪人回归社会,或至少使犯罪人与社会得以隔离,防止其再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点拨:预防再犯)
它和次级预防都是对犯罪行为本身所进行的关注。三级预防主要是刑事司法体系内的工作,它关注的是切断犯罪进程,或减少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如对已知的潜在犯罪人进行的治疗和矫正。
(四)青少年犯罪预防与一般犯罪预防★★
从预防活动指向的群体不同,分为青少年犯罪预防与一般犯罪预防。
1、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类,人们长期以来倾向于认为社会预防措施主要适用于青少年犯罪,源于刑罚的立法以其一般威慑力适用于一般犯罪的预防,刑罚之适用在于再犯的预防。
这种分类主要是基于青少年的群体特征,其人格处于形成过程中,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可塑性强。青少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影响。
2、针对青少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或现实,采取改良青少年成长环境、有针对性的教育或矫正措施,预防其犯罪或再犯罪。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青少年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之长成善良的健全品格,远离犯罪;二是针对青少年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要及时采取帮教措施,以免走上犯罪道路。
3、对于成年人,人格已经定型,很难进行重塑或改变,因此,对刑罚的惧怕则是阻止成年人犯罪或再犯的主要手段之一。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分类所涉及的社会认可的范围,随着各国有关青少年的年龄标准和刑事政策力图保护青少年的范围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
五
复习提醒
法学学习,必须结合较多的案例和实践运用,才能摆脱形而上的学习,才能形成良性学习循环,才能应对华政法学考研需求。加油!
编辑:小楠学姐
华政考研加油,有关考研问题,都可以加学姐微信哈(zcky99或zcky98)
知无不言,震川考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