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制备
物质的推断 化学物质的除杂与提纯 基本实验操作与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题。
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原则,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背景组织命题。
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进行考查。
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与对比能力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等,试题以中等或中等偏上难度为主,有较好的区分度。
命题点1 物质成 分的探究
1混合物成分探究
[方法指导]混合物成分探究的具体方法根据试题提供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是所提供的一部分还是全部,确定混合物可能含有的物质,然后对题干所给定的物质自由组合,若由两种物质(A、B)组成,则可能的猜想有三种:
①只有A;②只有B;③既有A又有B。
1.针对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1)若检验是否有金属: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反应产生气体、是否产生新金属或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
(2)若检验金属氧化物,注意利用某些金属氧化物十酸→盐+H2O的性质,看金属氧化物溶解于酸后溶液颜色情况;
(3)若检验碱或盐固体,则检验对应水溶液中阴、阳离子或不溶物中阴、阳离子的存在(利用常见离子的特征化学反应检验)
2.针对液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可以通过检验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来确定。
3.针对气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1)常结合气体的性质探究,如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溶液变红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溶液变浑浊;水蒸气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等;NH3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将某些气体转化为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探究,如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考向2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方法指导]
[猜想与假设]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A+B- >C+D
(D为气体、沉淀或水)
第二步:进行猜想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
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A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 B
[讨论与交流]有关不合理猜想的判断
①猜想的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反应;
②猜想的物质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
[注意]若给 出的[猜想与假设]中同时含有生成物及两种反应物,则[猜想与假设]错误。
[实验与结论]第一步: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
①生成物C是一定存在的,无需检验。
②反应物检验
A现象得出结论1
B现象得出结论2
命题点3 有关影响因素、实质类问题的探究
探究考点 1 影响因素类的探究一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型的基本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1)定义:对于多种因素的问题,只改变其中的某一种因素,从而研究这种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2)常见因素:温度、接触面积、反应物浓度、种类、反应时间、催化剂、空气或氧气、水、着火点等,常用于探究催化剂、铁生锈、燃烧的条件、溶解性等。
(3)对比实验:
①对比实验的现象不同;
②对比实验中的无关因素相同,探究因素不同。
(4)设计思路:
①实验步骤
(确定需要探究的因素,无关因素相同、探究因素不同);
②实验现象(不同);
③实验结论(通过对比实验现象的不同说明该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实验补充:
①实验步骤:寻找两个实验步骤中不同的因素;
②实验现象:对比两个实验现象的差异;
③实验结论:该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考向2 实质类问题的探究
[方法指导]
此类题型在中考中时有出现,主要考查点有:
①使指示剂变色的实质;
②溶液呈不同颜色的实质;
③酸碱通性的实质;
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
理解并掌握各类反应的实质及其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