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上海市教委启动“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如同一声鼓舞人心的号角,吹响了上海百余所公办初中向强校“蜕变”的壮丽乐章。
在宝山,共有10所公办初中作为实验校扎实推进“强校工程”各项工作。10所学校根据各校实际制定“一校一方案”,振作精神,奋力前进。两年多来,高境四中、吴淞二中、泗塘二中、呼玛中学、大场中学、盛桥中学、陈伯吹中学、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吴淞初级中学、月浦实验学校等10所原本硬件薄弱、师资平平的实验校逐渐驶上了发展快车道。老百姓惊喜地发现,这些家门口的学校环境变了,师资强了,特色亮了,学生乐了。
内外兼修“组合拳”,让实验校旧貌换新颜
吴淞二中的“古法造纸工作坊”、大场中学的“营养早餐小当家魔术厨房”、泗塘二中的“种子培育生态园”、高境四中的“职业体验工作室”、呼玛中学的“创意生活体验馆”、盛桥中学的“‘微景观·大世界’园艺工作室”、上大附中实验学校的“种子贴画工艺坊”、月浦实验的“OM废旧材料实验室”、陈伯吹中学的“食用菌栽培空间”、吴淞初级的“‘船递梦想’模型智创天地”……一个个结合学校特色筹建的劳动体验与创新实验室,眼下已陆续成为这些实验校的新名片。
两年多来,宝山区教育局先后对10所实验校开展校舍大修及校园环境建设专题调研,明确了优先支持实验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先安排实验校校舍大修的工作思路,一批与当代育人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宝山地域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应运而生。目前,10所学校的校舍大修工程已全部排入计划,其中月浦实验学校、泗塘二中已迁入过渡点办学,原校址实施封闭大修,其余各校大修工程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据统计,自“强校工程”启动以来,宝山区加大了对实验校的经费投入力度,2019至2020年已累计投入超千万元用于实验校的内涵特色创建;投入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强校工程补贴数百万元;投入强校工程校园修缮项目上亿元。
优质公办初中求真中学与呼玛中学、高境四中深入结对,优质民办初中交华中学与大场中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紧密整合,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吴淞中学与吴淞初级中学和吴淞二中形成了紧密型集团……根据各实验校发展需求,宝山区通过校际结对互助成长、紧密型集团帮带、配置专家指导团队、配备名师和名校长等均衡化“组合拳”,让实验校的整体水平加速提升。通过实施“教师德业发展支持计划”,让教师围绕“德”“业”发展开展实践研究,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教育科研、实践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实验校搭建了青年教师培养的联动平台。
原本,每所实验校的起点和基础各不相同。为帮助学校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生长点,区教育局以实验校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作为问诊、评估办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完善一校一档制度,开展增值评价,激活学校成长的内生动力。
多元培养新理念,帮学生认识自己,奠定未来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关注每一个学习者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终身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宝山教育孜孜不变的追求。
两年多来,各实验校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调整策略,积极开展强校工程实验项目、特色项目建设,成效初显,确立了学生发展的评价多元化、方向多元化,实现了教师成长专业化,落实了学校办学均衡化。
由吴淞二中研发的“成长e站”,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实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经历,立体呈现学生的自我画像、四年足迹和自我亮点,为学生发展评价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实用而有创意的“新装备”;大场中学在注重学生分层、强化目标分层、重视施教分层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高境四中开设了“职业理解”校本课程,让档案袋成为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职业、规划生涯的学习记录,成为学生毕业时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泗塘二中办好家长学校,分年级、分层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提升教师工作指导水平;陈伯吹中学打造“四爱”教育,通过“爱读书、爱思考、爱家乡、爱自然”,让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身个性特长,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上大附中实验学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每周一次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做不同程度的提升。
面对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实验校均建立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学生生涯教育,引入职业理解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自己、体验劳动、规划生涯、奠基未来。
在师资培养方面,宝山区立足“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的教育战略定位,坚持“学陶师陶,以陶为师”,实施德业兼修项目,创新“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双培养模式。通过“宝山区德业发展支持计划”,为强校工程实验校搭建了教师成长直通车平台,对于各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名校长名师,优先考虑“种子教师计划”人选,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体现其价值所在。通过开展合作实践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展内涵更丰富,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12月15日,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宝山区中期评估会在高境四中举行。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强校工程评估组组长、市教委原副主任李骏修,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顾志跃,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朱蕾,原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傅禄建,原静安区教育局局长徐承博等领导专家参与评估,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沈杰,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葛玉华、徐韬,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唐秋明等出席评估会。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宝山区强校工程的实施成效,并指出,以质量为核心是本轮“强校工程”的重点。希望宝山区借助实验校实施情况的改善,带动宝山其他初中的办学;关注经验的积累、数据的整合、案例的收集,将对生涯教育的关注点、薄弱校的关注点,转换为“宝山经验”;加强名校资源、名师资源、教研员资源的投入,通过外部资源帮助赋能实验校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实验校要结合群体特点设计育人模式,主抓内涵建设,寻找新的生长点,激发办学活力,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谈及宝山区强校工程的未来“走向”,宝山区教育局局长杨遇霖信心满满。他表示,下阶段,宝山区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和调整强校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丰富学校的发展内涵,建立有梯队、有层次的课程领导者团队,扎实有效推进强校工程;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的结构,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将基础做扎实,将特色做鲜明,实现学校质量多要素增长,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的改进,抓实教学环境和落实课程标准。在课改深化的背景下,结合新中考要求,在新的价值理念引领下推动学校的创造性实践;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深挖学校薄弱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优化实验校治理,促进办学行为的改进、价值系统的更新、制度系统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重构学校文化价值体系。
陈伯吹中学:打好课堂主阵地,凸显“四爱”主渠道
陈伯吹中学位于宝山区罗店镇,原名光明中学,具有30多年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秉承“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办学传统,积极实施以“四爱”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新路径,踏上强校的新征程。所谓“四爱”教育,就是以学生素质教育为本,通过“爱读书、爱思考、爱家乡、爱自然”,紧密结合课堂文化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兼容并蓄,强化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让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身个性特长,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与成长。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营造书香校园,培养“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以创新为动力,激发学生潜能,养成“爱思考”的良好品质;以乡情为根基,挖掘本土资源,熔炼“爱家乡”的深厚情怀;以“和谐”为导向,亲近自然生态,培养“爱自然”的科学精神。
大场中学:关注“强效”课程的教与学,实施“强校”目标的校本化
大场中学由原宝山区大场中学与南大农中两所学校在1979年合并而成,现位于宝山区大场镇。
学校以“农村城市化地区现代初级中学起始年级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为引领项目,引导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项目,将德育课程、健康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严格执行基础性课程的同时,不断进行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的摸索,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新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主题节日课程等。
高境四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学校“太极”特色品牌
高境四中是一所创办于2005年的公办初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把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合格+特长。“合格”即“三有”,加上“特长”,形成了“3+1”的育人目标:即有健康的身心,有良好的习惯,有合格的学业和有自己明确的兴趣爱好。
学校积极投入以太极文化为特色的环境建设,将太极文化融入每一个景致的设计中,体现五育并举、太极归一的文化主旨,使得学生能够从中体悟到人与自然的对话,人对生命的理解。升级改造的太极文化馆和体育馆太极文化展示廊,更是以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太极历史,感受太极文化,明确传承责任,培养文化自信。学校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作为实现“强校工程”目标的主要抓手,努力打造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青年教师团队。
呼玛中学:围绕“强师、强课、强校”,培养学生“自律、自主、自强、自立”
呼玛中学地处宝山南部,是一所居民住宅小区的配套初中。启动强校工程伊始,学校邀请专家完善了学校的顶层设计——以“以人为本,用心激励”为办学理念,以“天下兴亡,学子有责”为学校校训,以“自律、自主、自强、自怡、自立”为培养目标,五育并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明确了学校的“三风”,即:校风——自强弘毅,励学敦行;教风——厚生善教,严谨治学;学风——尊师乐学,笃志勤奋。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计并形成与学校培养目标“五自”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将“奇思科创”电子编程与六年级劳技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抓学科建设核心,促学校多元发展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地处宝山区大场镇,是一所创办于2006年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以课程建设体系日趋完善、特色日益鲜明为中心任务,通过“高品质课程”的系统构建和科学实施,显著推动办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环境的优化改善,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和竞技能力培养,各类社团落地开花,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学校积极推进家校互动工作,努力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体系。在现有家校合作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升“回音壁”“家长驻校办公”“家长微课进校园”等特色教育项目的课程化、特色化水平。
月浦实验学校:以项目引领,做强特色驱动,促进优质发展
月浦实验学校创办于2004年,位于宝山月浦镇。学校从增强科学性、把握规律性、提升整体性的角度,扎实推进了新中考改革学校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落实;以课题项目为引领,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落脚点,充分调动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稳步推进了教研组文化建设;把特色团队建设和课程普及相结合,突显两者的整体性、联系性和递进性,有效推进学校特色项目。
两年多来,学校扎实推进主要项目《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文化建设》和特色项目《基于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OM项目普及化实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大大提高,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OM团队在2020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线上总决赛中荣获季军称号,中考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盛桥中学:创新品牌特色、夯实内涵建设
盛桥中学位于宝山区西北部,创办于1964年。学校制定了“强校工程”实施方案三年规划,确定从青年教师培养、特色课程建设和家校共育三方面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和办学水平,营造更健康的教育生态。
学校成立了以“互助、实践、反思”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沙龙”,为入校五年内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结合自身规划与发展特色,对课程进行了校本化的构建与实施,将《以体育人——“毽飞绳舞”跳踢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校本化特色课程,满足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发家庭教育指导校本教材,引导家庭教育新理念,指导家庭教育正确方向,形成德育新力量。
泗塘二中:立足当下善谋发展,教学评一致求实效
泗塘二中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为市政动迁而配套的公办初中,坐落于宝山区张庙街道。学校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多元评价为推手,以各方资源为依托,以安全和谐的校园为土壤,以激励的方式。全面促进师生健康发展,打造学校的“掌声文化”。
两年多来,学校努力让校园环境体现办学理念,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从教师所熟悉的“教学五环节”入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主线,夯实教学“五环节”,变革课堂教学现状。将羽毛球特色和“阳光体育”工程、“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进行整合,不断加强校园羽毛球文化建设。在德育方面,针对学校现状,确立了德育项目《做“五有”好家长,伴孩子快乐成长》,组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
吴淞初级中学:规范精致,内涵提升,均衡优质
吴淞初级中学原名培新中学,创办于1964年,200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吴淞初级中学。学校地处宝山吴淞老城区,在“强校工程”开始之初,学校立足现状,制订了周详的三年规划,力争实现“四个明显”变化:一是富含音乐戏剧、篮球等艺术特色文化氛围的学校教育环境变化;二是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构建一批特色课程;四是通过德育和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学校开展了从教案——学案——学历案的尝试与实践;对德育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从顶层设计到课程建设再到评价管理,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强化学校师资团队建设;做好“四个育人”,即制度育人、环境育人、情景育人、学科育人。
吴淞二中:打造教师品格高、课程品牌亮、办学品质好的家门口好学校
吴淞二中地处宝山区淞南镇,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上海建筑专科学校。1962年9月,更名为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1989年9月1日,淞南中学并入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从加入“强校工程”起,学校便明确“全员参与、全程实践、全方位成长”的工作定位,确定四大实验项目群,即“强校良师”项目、“羽锋”羽毛球特色项目、“红领巾‘5+’品牌”和“家长大学堂”项目。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完善育人机制,努力实现:教师品格高——让每个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课程品牌亮——形成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和项目,培养一批学科特色教师;办学品质好——实现“四个明显改善”,把学校办成淞南地区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