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4篇教育案例及教育叙事的例稿

2023-09-10 浏览:

别让“意外〞搅了“教学〞的局

周岗中学 周友杰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方案、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展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场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场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比照拟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教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 ,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拟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那么,保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那么,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着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展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展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展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教师,我不是成心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场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突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拟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教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场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刚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教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场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局部。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缺乏、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开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表达。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保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效劳。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抱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忧。虽然之前我屡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开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场,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历、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根底。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方案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 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展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耐心等待,守候花开的幸福

XX市江浦实验小学毛静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缕阳光温暖他们,化一丝春风爱抚他们,就一定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

  案例描述

1.跳绳风波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X梦已哭成了小泪人,“怎么啦?谁欺负你的,快告诉教师。〞她伤心地哭着说:“我今天刚带来的跳绳不见了,这是我XX的大姑新帮我买的……〞我忙问:“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不见的?〞和她同来的同桌连声说:“她的跳绳可漂亮了,还是带计数器的,早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我和她还在一起比赛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见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会不会带回家了啊?〞“没有,我放学时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我想下午来的时候再跳。〞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X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X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助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看来不得不成认: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怎么办?望着一XX天真得意的小脸蛋,我实在找不出疑心的对象。还是等等吧!兴许跳绳能自己出现呢!回到办公室,其他教师帮助出谋划策:“你一个一个地仔细观察,也可让孩子互相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向你报告。〞“找一面他们未见过的镜子,可以美其名曰‘魔镜’,让全班孩子都来照一照,不敢照的那肯定与这根跳绳有关系。〞“你干脆告诉孩子们教室里有监控……〞看着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担忧:这些主意也许会有效,可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互相揭露会使孩子互相不信任,照“魔镜〞,利用监控会让“借跳绳〞的孩子心怀恐惧而不愿上学。

3.灵犀一闪

  思考再三,这些方法都不太理想。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事不了了之吧。事发第二天,我在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中找到了答案:班主任最重要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悄话〞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想要是教师和孩子之间说悄悄话,是不是可以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如果孩子都把我当朋友,跟我说实话,那么,“借跳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这么想,可心里还是没底:先试试这种方法,看看能否奏效。于是,我立即在班里举行了一个“朋友,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的讲悄悄话活动。我对大家说:“小朋友,教师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这位大朋友想和你们做一个讲悄悄话的游戏,愿意吗?〞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太好了,我想和教师交朋友……〞这群顽皮的孩子忍不住欢呼起来。我借机鼓励道:“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教师也会,如果大朋友做错了事,现在知道错了,很想改正错误,你们会原谅我吗?〞“会!〞“我也会〞……孩子们答复得很真诚。眼看时机成熟,我赶紧提醒游戏主题——“知错就改〞,并宣布游戏要求:“下面我们就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向他诉说压在你心里的秘密。倾听秘密的朋友要做到:帮助他保守秘密,提醒他改正错误!悄悄话游戏开场!〞

  一年级的孩子,心灵是那么天真、纯洁。话音刚落,一些活泼得意的孩子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向好朋友,开场轻声细语起来。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从自己的身边走过,感觉有点失落:孩子能把他们的秘密告诉我吗?毕竟我是他们的教师!万一没有孩子来找我,丧失的跳绳怎么办?还能找得回来吗?我的心中充满忧虑。这时,性格活泼开朗的高宇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的身边,“高宇,你想和我交朋友,对吗?〞他咧着嘴呵呵地笑着说:“大朋友,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有一次,我的同桌李响把我的文具盒碰翻了,我就悄悄把他的橡皮藏了起来!〞我趁势引导:“朋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吧!〞他马上就把橡皮还给同桌,还对李响深深鞠了一个躬,说:“对不起!〞我本以为他会让我为他保守秘密,没想到孩子能当场认错,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不一会儿,又有许多孩子来成认自己犯过的一些小错误,他们都得到了我的表扬。“真是勇敢的孩子,记住,这只是我们俩的秘密!〞

4.等待花开

“丁零零〞下课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有关跳绳的消息,可我想:只要我把这个游戏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第二天放学,我正在教室关门窗,一个平日里性格内向的孩子晓菁正在慢吞吞地整理书包。“要不要教师帮助?〞她低着头,不说话,我走到她身边,她红着脸低声说:“毛教师,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X梦的跳绳是我拿的,你不要告诉别人,行吗?〞我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等待,“借跳绳事件〞终于可以结案。“知错敢于成认,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你准备怎么办呢?〞“我不敢自己还给她〞。“明天你悄悄把跳绳放在教师讲台的抽屉里,我帮你还。不过,以后借东西时,一定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过重的功利心让我们等不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刻,等不及孩子经历完成长的过程;就是因为急躁的态度让我们少了一种宽容的胸怀,少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而今,我回过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味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那微笑的瞬间,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喜悦。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明白教育的等待并非守株待兔,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是一种智慧的等待。“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孩子眼中神圣的教师?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耐心等待呢?等待是一种爱——一种需要爱心与信心的爱。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对于晓菁的这份等待,是我对她犯错的宽容,更是对她自尊的呵护。正是这份等待让她在愧疚之后能够平静而沉着地抬起头……也正是在等待中,我享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慢爱的脚步,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候花开。

  掩卷反思,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我会静静地等待。我要用汗水浇灌校园沃土中的每一种植物,耐心等待每一株鲜花争奇斗艳、每一棵小草勃发生机。我将用我的等待引领每一个孩子都揣着自信,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北偏东〞与“东偏北〞

江宁区竹山小学陈华

  暑假过后,我新接了一个班:六年级〔3〕班。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师。上任后,了解情况的教师和我聊到了这个班的特殊之处。这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调换如同割韭菜,那是一茬接一茬。三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生产,学校找了一个代课教师。到了四年级班主任换了。五年级班主任和数学教师又换了,不幸的是刚换的数学教师生病开刀,找了一个实习教师代课。结果在期末的数学检测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低于同年级平均分13分。到我这儿,班主任又是一新的。了解到这些情况,我觉得这个班主任不好当。更让我担忧的是他们的数学成绩要想尽快提高不容易。

  果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不良习惯可谓“百花齐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不爱发言,看网络小说……不胜枚举。我和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表现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火急火燎地要给孩子找补习班,一个劲地问我哪儿的补习班好。还有一些家长早在几年前就让孩子在外面上了补习班。但是家长们只知上补习班有利,却不关注其弊。弊是教材上的内容有的补习班的教师提前教过了,书上的练习也做过了,甚至我这儿一样的单元测试卷都提前做过了,外表看成绩自然迅速提高。家长短时间内看到了学习效果,花钱买到了放心。而学生呢,自以为书上的内容学过了,听懂了,课堂上听的积极性也就慢慢的丧失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是最好的学习阵地,没有了兴趣,课还怎么上下去呢?学习效果又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我深刻感受到学生课堂上不听带来的意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是?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出示的是一幅轮船航行的情境图。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历说一说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然后,问学生“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还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学表示方向的新的方位词“北偏东〞方向和“北偏西〞方向。接着让学生感受到“北偏东〞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我顺势在图上点出灯塔A。问学生“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答复,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偏离正北的角度不一样,要与相应的角度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准确地表示灯塔1的方向。然后让学生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的角度,根据学生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我自认为通过让学生观察、比拟、思考、动手量一量偏离的角度、说一说操作方法、再进展针对性的稳固练习,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

  然而一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大吃一惊。有七八个学生,而且还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竟然把“北偏东30°方向〞写成“东偏北30°方向〞“北偏西45°方向〞写成“西偏北45°方向。〞“这是什么学生啊?这样的学生还能教啦?上课简直是不听?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上课时头脑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我一边向同事诉苦,一边心里那个气啊!在学生的错题旁我重重地画上了鲜红的“×〞,并在旁边写上了醒目的两个字“订正〞。我想这回得让他们知道啥叫“触目惊心〞。

  本子一发下去,就有同学来找我理论了。

“教师,我这题怎么错了?〞瞧!错了,还这么理直气壮!唉!无语!

“怎么错了,应该是北偏东30°方向啊,你写反了!上课不认真听!〞我没好气地说。

“辅导班的教师讲‘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

“是啊,辅导班的教师讲的。〞其余学生大声附和。

“辅导班的教师是这样教的?〞我满脸疑惑的望着他们。

“是啊,没错。〞他们使劲的点头,怕我不相信。

  在学生的七言八语声中,我沉默着,思考着,没有发表意见。

“好!那你们先去吧。〞

  看来,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自己这个新班主任的威信,同时又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这是一次绝佳的时机。

  我立刻跑到班上宣布:下一节课,数学辩论赛。

“啊?〞大家都很惊奇。

  我在黑板上写上了辩题“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

  辩题一出,我就站在旁边看热闹了。班级中同学们的立场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反方,他们认为这一题是错的。“错!错!……〞他们叫。第二种,正方,他们认为这一题是对的。“对!对!……〞他们也叫。因为辅导班的教师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也毫不示弱。第三种,既不是正方也不是反方,他们是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我宣布:正方辩题: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王梦雨同学代表正方,请支持她的同学坐到一起。反方:北偏东30°方向不是东偏北30°方向。李乐同学代表反方,请支持他的同学坐到一起。给每个组五分钟时间准备。

  辩论开场。

  正方先说。

  正方:我认为这一题是对的,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我们辅导班的教师就是这么说的。

  反方:我认为这一题是错的。北偏东不能说成东偏北。

  正方:北偏东反过来说不就是东偏北吗?

  反方:北偏东是从北往东偏,东偏北是从东往北偏。

  正方:这有什么区别吗?我们认为是一样的。正方这时有点强词夺理。

  反方:不对。用量角器量的时候方向不一样。

  正方:怎么不一样?

  反方:零刻度线对得不一样。

  正方:怎么对得不一样?你说呀?说不出来了吧。

  反方同学这时有点着急,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我悄悄地来到反方,跟反方的队员嘀咕了几句。

  反方:那你来画呀?

  正方:画就画。

  正方的核心人物王梦雨上场了。

  反方:你先画北偏东30°方向。

  反方:你的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着谁?

  正方:对着正北,从北向东画30°。

  反方:你再画东偏北30°方向,你的零刻度线对着谁?

  正方拿着量角器有些犹豫不决。

  反方:你总得从东往北偏吧,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得对着正东的那条线吧。

  这时的正方觉得反方说得有道理。

  于是正方拿着量角器画出了东偏北30°。

  图画出来了,事实胜于雄辩。

“看!两幅图不一样,不一样……〞这时反方同学叫着一起站起来了。

  正方:咦,好似是不一样。王梦雨开场迟疑了。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悄悄议论:“咦,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真是错的……〞“辅导班的教师教错了?〞

  这时,反方同学气焰高涨,“我们赢了,北偏东30°方向不是东偏北30°方向。耶……〞

  再看这时的正方,如斗败的公鸡。

  见势我稍加引导:“其实,我们应该感谢正方同学,他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其实呀,这题只要略作改动就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又议论开了。

  我们班的数学领军人物沈欣举起了手。

“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60°方向。〞

“你们说对吗?〞

……

  最后,我做了辩论小结。

“今天的辩论很成功。我们应该感谢反方同学让大家真正理解了‘北偏东30°方向’。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正方同学,没有他们,我们对北偏东30°方向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也不可能更进一步认识到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60°方向。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对。〞这时候,我看到正方同学来精神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睁大两眼,认真地看着我。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同学悄悄地在变化。当我走进教室时,课堂明显比以前安静了。同学们说话能举手了,发言的同学也多了。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只要我用眼睛盯着他、或轻轻地走到他身边,示意他听课,他们能够立刻改正错误。我很欣慰。

两种“本能〞

——我的三那么教育故事

XX市第五十四中学X旭欢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批评或处分,这是每个教师都无师自通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但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本能〞收效甚微,学生很快“旧疾复发〞,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我慢慢尝试抑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书笔记

  小李刚从农民工子弟小学升入我校,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读书笔记〞, 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迹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写作文。

  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小李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马上把他叫过来好好训导一番,然而,在我仔细地看了小李抄的那篇关于朋友的文章之后,一个想法闯人我的脑海,让我改变了主意。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等好多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说:“刚刚这些同学对‘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教师这里有一篇写‘朋友’的文章,现在念给大家听,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我开场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除了亲人,恐怕只有朋友这个词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了。有了朋友就远离了寂寞,有了朋友就有了欢乐,有了朋友也就拥有了好心情。朋友,是你可以寻找帮助、诉说烦恼的人,也是需要你帮助、排忧的人。伤心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成功的时候,他都在场,这就是朋发!好朋友,可以说心里话,彼此关心,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有时吵吵闹闹,却从不伤感情……当我读完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小翔情不自禁地说:“教师,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很精练地写出了真正的‘朋友’是怎样的。〞

  明慧也说:“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朋友。

“教师,您是从哪里找到这篇文章的呢?〞小静好奇地问,“我也想摘录!很多学生冲动地搭话:“教师,我也要!我也要……〞

“好,那教师就告诉你们吧,文章不是我摘录的,〞我微笑着说,“而是——小李摘录的,教师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文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就让负责黑板报的同学把它抄写在黑板报上,方便大家阅读摘录!〞说着,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小李,学生们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而小李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从他那既快乐而又有些羞涩的表清里,可以读出他被教师表扬、被大家接纳的快乐。

  课后,我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说:“你能把文章再抄一份吗?这样方便出黑板报的同学抄写……〞小李二话没说,满口容许。

  第二天一到学校,小李就把抄好的文章拿给了我。我接过一看,呵,他把文章端端正正地抄在了稿纸上,从那一笔一划中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移山大法

  有一那么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天下午,课代表小王一脸沮丧地来到办公室,抱怨说:“教师,好多人都不交作业。〞“不交作业?〞我陷入了沉思:发火是没用的,顶多好几天,然后依然如旧。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

  自习课的时候,我拿着红笔走进了教室,按顺序给学生面批作业。见状.其他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业本,摆在课桌上。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见我“地毯式〞批改作业,一个都不放过,也都飞速地写起作业来。一节课下来,一直俯身讲解的我腰酸背疼,但心情却非常舒畅。长时间以来,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而教师又不能及时辅导,致使作业本上的错误依旧。而这一次我不但批改完了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还“新账旧账一起算〞, 学生们原有的一些学习困惑都得到了满意解答。

  这之后,他们不但作业上交积极了,而且学生们主动问问题的也多了。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这学期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小X平时语文课表现特别好,古文默写次次总分值,可期末考试成绩勉强及格。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在默写时特意留心小王并在班里展开调查,终于发现原来小王平时默写时作弊,有时写在桌子上,有时小抄夹在指缝里……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小X这样的学生以前我也曾遇到过,不过他表现得更剧烈些。他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学生,虚荣心非常强。因为他是班干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要求处处给同学做表率;但同时他又十分急躁,目光短浅、自欺欺人,梦想不劳而获。按照心理学原理,其实他这样做,恰恰说明他心虚,是不自信的表现。

  以往遇到作弊事件,我一般会直接在班里不点名将事情描述一番,然后全班一起分析原因,指出这种“掩耳盗铃〞行为的危害,促使当事者改正,并且要求大家一起监视。另外一种稍微缓和些的做法就是将其叫到办公室,私下交流催促。可是小X个性X扬、崇拜英雄、自认为是班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喜欢说大话,是典型的“顺毛驴〞,只喜欢听表扬,越表扬越来劲。我冷静观察他一周,他似乎意识到什么了,刻意表现得很好。既然这样.我决定暂且不揭穿他,先让他“假装〞。装的过程就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装〞习惯了,也就成真的了。这样会帮助他真正强大起来。

  为此,我在班会上总结期中考试时,提到有些同学在大考中心理过于紧X导致成绩不理想并有意识地提到小X:“小X同学平时的语文成绩是咱班的‘一哥’,这次考试‘马失前蹄’,但是我们大家都相信他的实力。〞听到我这番话,教室黑瞪大眼睛的不仅仅是小X,数十双眼睛里满是惊诧。放学以后,我又特意找到小X,拍拍他的肩膀:“小X,压力不要太大,我相信你的实力和潜能,你平时默写全都会,这次是太紧X了。看来你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要记住:你是咱们班的学习风向标,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我看好你,不要让我失望啊!〞这个倔强的男孩都快哭了……我知道,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言不由衷〞,但却给他注入了催化剂,我的“善解人意〞会使他没有退路。

  我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满足了小X的心理需求,不但帮其掩饰了过失、挽回了面子,而且使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何发?只能拼命学习,充实自己,以到达真正的提高。他后来在周记里写道:“我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我是‘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否那么等于成认我不但学习不行,而且品质很差,我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只有使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弥补以前的过失。语文教师铺天盖地的表扬,班主任满满的期望,同学们质疑的眼神,都鞭策着我抑制懒惰、急躁、虚荣。我拼了!〞

  接下来让我更得意的是,所有教师都惊讶于小X的表现,他不但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且为人老实大度,作业工整认真,上课表现更好,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期末考试一举跃到班级前十。如今,他稳稳地位于班级前十,已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性、沉稳、安康的阳光男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想好〞的愿望,这也是他们的“本能〞,只不过常常被懒惰等负面因素所蒙蔽。擦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激发他们“想好〞的“本能〞,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批评的“本能〞只会压抑他们“想好〞的“本能〞,只会使他们的眼睛越来越黯淡。

  两种“本能〞其实也就是两种角度,一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说到底,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情感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和对待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抑制自己的“本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本能〞,创生出更多和谐美好的音符。

本文由高等教育www.huhudoc.com工作总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