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学课解决刹车追尾,小学语文讲懂詹天佑,3200多堂录播课怎样让课堂活起来
数学课上,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刹车追尾现象;小学语文课,怎样让孩子理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不停地提问,学生不停地回答,“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或许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截至目前,长宁区中小学教师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录制了3200多堂录播课发现,教学设计上真正关注学生的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主动。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从孩子视角让课堂活起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詹天佑》短短1340个字,但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难度不小。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国人自行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其中还有“开凿隧道”“中部凿进法”“经纬仪”等专业性用语,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些远。“课堂工程”特等奖获奖者江苏路第五小学李碧云老师,怎样将这堂课上活?
詹天佑在设计京张铁路过程中,首创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以此达到火车行驶过程中减缓坡度的目的。小组共同学习中,老师给孩子一支笔,让他们用手中的笔“模仿”小火车,借助作业单上“人字形”的铁轨图示,演一演,说一说;遇到困难,小伙伴有商有量,合作探索时间中,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随着一个模拟的铁轨动画视频,孩子们借助动画与手中的笔,一边演示一边讲述,理解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如何从孩子的视角,让学生学习过程快乐有活力,让课堂活起来?“有趣的方法能让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解决中,感受思维碰撞的快乐,有继续探索的欲望。”李碧云说,身边信手拈来的小物件,直观的动画演示,能让艰涩难懂的文字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继2017年长宁区启动“课堂工程”以来,去年再次要求各学科在职教师每人录制一节课,除了“一师一实录”“一课一点评”“一师一优课”,还组织教研组对每节课堂实录开展观摩和研讨,进行“教学优点”“存在不足”“教学建议”教研点评。课堂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燃起学习兴趣。
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真问题
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真问题?私家车增多,交通事故频发,怎样才能避免追尾?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沈子兴的一堂“刹车距离与行车速度”课,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高中学生充满挑战性。
课堂上,小伙伴相互交流,展开小组讨论——行驶中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作用,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才会停下,如何测定某一型号汽车的刹车性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正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沈子兴说。课后,不少同学感到:“这一开放性的现实问题,让我们思考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保持合理的刹车距离,同时也控制好行车速度。这不仅是一堂交通安全教育课,也是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用学生的逻辑来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老师不妨‘傻’一点”……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校长焦勤看来,将书面的文字还原到鲜活的生活,课堂有“现场感”,学生才能有“获得感”。
英语原版小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被翻拍成电影,深受学生喜爱。天山学校英语组的老师创新教学内容,尝试原版小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鉴赏教学。围绕查理和巧克力厂老板两位小说主人公,试讲时设计提问:哪些对人物的描写令人印象最深,并说说理由?课虽流畅,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后来老师调整问题:如果你能成为小说中的人物,你更愿意成为谁?查理还是老板?……没想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从故事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将学生置身于小说情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活了起来。”焦勤说。
“灵动课堂”造就“灵气孩子”
最近,延安初级中学一年一度的“冬之韵”艺术节亮相,这一学校年度“压轴大戏”表演精彩纷呈。这样一台节目,老师鼓励孩子自己创意编排,由参加“模拟剧场理事会”课程学习的学生,承担演出剧务、负责演出策划和组织,老师成了幕后支持者和欣赏者。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老师多往后“退一点”?在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看来,优秀的老师为每个孩子点亮舞台的灯光,成就灵动的课堂,造就有灵气的孩子,让每个孩子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扎实的课堂工程,聚焦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让课堂变得灵动而更富活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长宁区第二轮课堂工程,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在职教师通过录制现场课,让教学精准,学生受益。据统计,去年第二轮课堂工程全区中小学总共递交课堂教学实录3226节(其中小学1252节,初中1183节,高中735节,特教56节,比2017年多了一半,更多学校和教师参与课堂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关键点在于课堂。”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说,“活力教育”首先体现在“活力课堂”,“活力课堂”要做到课堂精准、精炼、精彩,最终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