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公开课。
红领巾小百灵合唱活动。
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先进个人颁奖现场。
红网时刻通讯员 夏爱丽 记者 冯竞萱 湘潭报道
她是一名小学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辅导员”和“中国好教师”;她是一位语文教师,被授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她还是市“教育能手”、市“十佳大队辅导员”、区师德标兵、区模范教师。这个被奖项环绕的普通老师,叫柴郑琎,是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柴郑琎自1999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期间曾在薄弱学校任教超过12年。她潜心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与实践,开发“掌上”家长学校,力推家校合力办学,是“互联网+小学语文教育”的探路人。
“青石板”上走出来的现代女子
柴郑琎在曙光学校工作的12年间,一直潜心钻研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她在青石板路上来来回回,不断琢磨把湘潭地域文学作品纳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方法。她拜湘潭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何水林、齐白石诗词协会副主席唐湘麟两位老师为师,学习书法和诗词创作,获得了中国书法教师资格证和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她依托校园周边的人文资源,成立了“唤醒青石板记忆”的古街文化研究学生小组,并利用暑假时间,免费开办“国学班”,带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拜孔子、诵经典、练书法、习武术;面对高潮迭起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浪潮,她带领学生成立新型的学生团体读书会——“银杏少年读书会”,线上线下开展阅读活动,开启了“互联网+小学语文教育”的新模式。
在柴郑琎看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插上了翅膀。当年曙光学校硬件条件不足,电脑少,没有网络,备课室又在教学楼四楼,但这没能阻挡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路的前行。柴郑琎一有时间就往四楼跑,在那里,经常忙到次日凌晨仍浑然不觉,多次被锁在教学楼里。寒暑假,备课室没有空调电扇,她就冬备被子夏持蒲扇。甚至,难得的休息和家人相处的聚会,因一个灵光一现的点子,她就抛下孩子、家人,拔腿往学校备课室跑。在那里,她自学了网站建设等信息技术,开发了多个网络教学平台。
不懈的努力终获回报,柴郑琎逐渐从区走到市再走上全省的舞台。她执教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桂林山水》获省二等奖;参与编写了全国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五册、第六册的《教与学整体设计》,将信息技术的新形式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应用微课设计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录制获省、市一等奖;一师一优课《女娲补天》被评为省级优课;教学论文《带着爱的教育之旅》等获国家级奖励;《基于湘潭地域文学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等获省级奖励。
然而,对于柴郑琎而言,“互联网+小学语文”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产后身体虚弱、孩子无人照顾、父亲身患重病,一桩桩烦心的家事接踵而来,仿佛在与马不停蹄的工作拉锯着。她克服了一切困难,硬是没落下一节课,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创新,屡屡获奖。有一位老教师曾这样形容柴郑琎:这是从“青石板”上走出来的现代女子。
语文教研团队建设的筑梦者
柴郑琎爱自己的职业,她对这份职业的挚爱还影响着她身边的教师、乡村教师和大学生。她担任年级语文教研组长10余年里,一直倡导“互学互助,取长补短”的教研共同体发展道路。她手把手地把信息技术的本领传授给教研组同事,带领全组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在2017年全省备课网的集体备课比赛活动中,她们组的教学设计《女娲补天》和她本人执教的录像课双双获得一等奖。作为年级组领头雁,她指导本组内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论文多次获奖,其中很多老师已经成为教学的骨干教师。
2010年至今,柴郑琎经常深入城郊、乡村学校,“收徒” 授经。桃园路学校的陈老师是她第一个“徒弟”,通过她的引导,陈老师在区赛课中获一等奖,微课设计、论文多篇获省市奖励。像这样的“徒弟”,在薄弱学校还有许多。柴郑琎从不吝把资料公开分享,一有时间就在网上帮“徒弟”们的文章、备课修修改改。对那些大学生,柴郑琎指导他们参加招聘面试,帮助他们实现教育梦想。每逢节假日,她都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同事们开玩笑说:“这是你的粉丝群。”
2013年开始,柴郑琎开始走出学校到处讲学,宣传先进的“互联网+小学语文”的教育理念,先后到北京、海南两次参加全国信息计划“学习与发展”大会、被聘为信息提升工程国培计划授课教师,两次担任语文教师招聘评委。
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雨湖区金庭学校是全国的示范性家长学校,作为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教师,柴郑琎借助这一独特优势,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语文教育网络,形成了独特的“掌上”语文教学新模式。她在这一模式下组织开展的每周五语文知识大讲堂活动、每天成语会、迎新年读书会、古诗幸运星、红领巾小百灵活动等,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回应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可别小看这些充满特色的活动,它们完全纳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轨道中,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以网络为纽带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读经典、学语文、爱祖国。2017年,她所带班级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
作为孩子们的语文老师,柴郑琎愿做他们的点灯人,带领他们阅读、写作、创新。她的做法归纳是:吟诵经典、亲子共读、师生共写,但真正做起来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很多的智慧。
为了让孩子们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柴郑琎带领孩子们在银杏树下击鼓传花、在大操坪里做小狗钻树洞游戏、在花园里捉虫子、在全国DI创新大赛上绽放光芒。她每天专设15分钟“美文共赏”,评选班刊作品,让孩子们遇见老师和自己的一篇篇美文,明白写作即是她们的生活。网络师生共写,是她创造的一种新方式。在她的引领下共读一本书或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借助“美篇”这个软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反复交互书写。
作为书法教师,柴郑琎还特别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她用钢笔一笔一画地在信纸上写下一段段温馨的话语,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书法的魅力。曾有一个寒冬,她花一个月时间写了60封信,在新年到来的那天如期送到每个孩子的手里。
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作文也随之精彩纷呈起来。柴郑琎指导学生写的作文有80余篇在全国科技小论文中获奖,她也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小论文优秀指导老师”。2017年,她指导学生自组自编剧本参加全国DI大赛,获三等奖,她被评为全国DI创新大赛优秀指导。在湖南省语文素养大赛中,她班23名学生获市级奖励,3名同学获省奖励,她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在全省小学作文竞赛中,她班同学的作文被评为省优秀作文,她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2008年,《中国教育报》《科技新报》对柴郑琎的教育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文中写到:她对教育、对孩子,是那么投入,那么热爱,不,是挚爱!而她本身,又是如此快乐,如此甜蜜,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