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由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高中阶段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相应的难度,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初中语文教学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朝阳市教育局对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参照语文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内容。
2. 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 命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4.命题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选取文质兼美、富有人文色彩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篇幅。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作文命题不人为地设置审题障碍。
6.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三、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参照语文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的《语文》七、八、九年级的教科书内容。其中古诗文积累的考查篇目为56篇优秀诗文(见本考试说明附录一)。文言文阅读,一篇取材于语文教科书,范围为本考试说明附录一中的散文部分;另一篇取材于课外,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现代文阅读两篇:一篇是记叙性文章,一篇是议论文或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都属于考查范围,但在试卷呈现形式上只出现其一),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四、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 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包括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3.辨识和修改常见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句子有条理地表情达意。
5.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6. 正确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和文化常识(范围见附录一)。
7.初步欣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范围见附录一)。
8.了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重要人物及作者(范围见附录二)。
(二)阅读
1.文言文阅读
(1)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2)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正确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
(4)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和态度。
2.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7)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获取主要信息,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写作
1.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2.能根据不同命题方式进行写作。
3.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楚。
4.根据表达的中心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字体端正,文面整洁,格式规范。
五、试卷结构及命题形式
试卷由三部分组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满分28分。设10道题,其中第1~9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古诗词赏析,占18分,题型为选择题;第10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占10分,题型为填空题。
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满分42分。其中文言文阅读两篇,占15分(课内占8分,课外占7分),课内外两篇文言文在内容或写法上无需有关联,不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命题,两篇文言文分别设题;现代文阅读占27分。主要题型为简答题。
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50分。主要题型为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命题形式为一道作文题,不以二选一的形式命题。
全套试卷中选择题的比例不超过20%。
六、部分考点题型示例
1. 考点:正确运用句子有条理地表情达意。
题型示例: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明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2.考点: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题型示例:
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修辞要求的一项是( )
A.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B.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C.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D.竹菊梅兰可养性 琴棋书画有情趣
七、附录
附录一古诗文考查篇目
(一)诗词曲: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结庐在人境)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次北固山下 7.使至塞上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0.望岳 11.春望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钱塘湖春行 16.雁门太守行 17.赤壁 18.泊秦淮 19.夜雨寄北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登飞来峰 25.江城子•密州出猎 2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7.游山西村 2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9.过零丁洋 30.天净沙•秋思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3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33.木兰诗 34.登幽州台歌 35.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3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散文:
1.鱼我所欲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出师表 6.桃花源记 7.三峡 8.马说 9.陋室铭 10.小石潭记 11.岳阳楼记 12.醉翁亭记 13.爱莲说 14.记承天寺夜游 15.湖心亭看雪 16.答谢中书书 17.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8.教学相长(虽有嘉肴……故曰:教学相长也) 19.《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三人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日三省吾身;贤哉回也;不义而富且贵;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20.河中石兽
附录二 文学名著考查篇目 1.鲁迅《朝花夕拾》 2.冰心《繁星·春水》 3.吴承恩《西游记》 4.施耐庵《水浒》 5.老舍《骆驼祥子》 6.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7.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8.高尔基《童年》 9.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数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依据朝阳市教育局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朝阳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 保证基础性:试题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严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内容和程度要求命题.
2. 落实全面性: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考查,以激励学生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3. 注重生活性: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题目,试题力求体现应用性、生活性和时代性.
4. 体现灵活性:试题要加强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增强开放性,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考查,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5.保证科学性和规范性: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应当明确、不产生歧义,试题表述准确、规范,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
6.注重导向性:命题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三、考试范围
考查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包括第三学段的全部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不作为独立命题内容.
“课程内容”中下列内容不在本次考试范围内:
1.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
3.在计算器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4.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对应锐角;
5.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6.*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7.*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8.*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9.*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10.*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11.*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12.*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注:考生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场.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数与代数
试题将考查学生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考查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具体要求: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⑤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①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②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②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③能推导乘法公式:;{C}{C}{C}{C}{C}{C}{C}{C},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④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②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③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④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⑤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⑥*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⑧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⑩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函数
①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2)一次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③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④理解正比例函数.
⑤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⑥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C}{C}{C}{C}{C}{C}{C}{C}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⑤*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图形与几何
应考查学生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考查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考查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探索图形性质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考试中应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范围内.
具体要求
1.图形的性质
(1)点、线、面、角
①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②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③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④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⑤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⑥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⑦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
(2)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②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④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⑥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⑦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⑧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⑨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⑩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三角形
①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④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⑥掌握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⑦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⑨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⑩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4)四边形
①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②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③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⑤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⑥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5)圆
①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④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⑤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⑥*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⑦会计算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
⑧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6)尺规作图
①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③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④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7)定义、命题、定理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③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④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图形的变化
(1)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②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④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图形的旋转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②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
④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3)图形的平移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②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③运用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①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③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④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⑤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⑥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⑦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A,tan A),知道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⑨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对应锐角.
⑩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图形的投影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②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③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
④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形位置
①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②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③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④对给定的正方形,会选择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它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⑤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
①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②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③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④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个边在横坐标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统计与概率 应考查学生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描述数据的方法,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应注重考查学生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应注重使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应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应加强考查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应避免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成数字运算的练习,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具体要求
1.抽样与数据分析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
(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3)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5)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6)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7)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
(8)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9)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2.事件的概率
(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2)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五、试卷结构及分数分配
1.试题分选择题(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和解答题(9道小题,共72分)三种类型,全卷共25小题.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作图题、讨论证明题、阅读分析题、实际应用问题、综合题及开放探索性问题等.解答题中除了以填空形式出现的问题只需直接填出答案外,其余的解答题均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运算、推理过程或文字说明.
2.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选择题不超过试卷总分数的30%,填空题不超过试卷总分数的2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控制试题容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作答时间.
3.“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的分值比例约为4:4:2.
4.全卷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试题的比例为7:2:1.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英语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朝阳市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说明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和《关于我市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而制定。 二、命题原则
1.命题应严格遵循《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命题应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要充分考虑全市不同区域考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试内容的真实性、时代性,同时体现公平性。尽可能避免生僻的词汇,杜绝繁、偏、旧的试题。以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使考试结果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3.命题应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命题应通过设置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试卷能够科学、准确、全面地查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控制纯知识性测试题和单一语法测试题。
4. 命题应坚持科学性和指导性原则。试题结构、题目表述、问题设置等应尽量做到合理、规范,正确发挥评价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命题应努力做到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校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三、命题范围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标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所提出的具体的内容标准及目标要求。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词汇知识
要求考生能掌握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词汇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所附的词汇表(二级和五级词汇)。
(二)语法知识
1.名词
(1)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2)名词的数
(3)专有名词
(4)名词的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some,any, no)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be,look, turn, get 等的用法;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be, do, have, will,shall 等的用法
(5)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must, need等的用法
10.时态
(1)现在进行时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过去时
(4)一般将来时
(5)过去进行时
(6)现在完成时
11.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12.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作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
13.动词短语14.构词法
(1)前缀、后缀
(2)转化
(3)合成
15.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
(3)祈使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4)感叹句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2)主语+不及物动词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6)there be 句型
17.并列复合句
18.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以that, who, what, where, how, why, when 等引导的宾语从句;以if, whether 引导的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关系代词who, which, 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三)语言运用
1.听
考生应能:(1)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6)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2.说
考生应能:(1)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3.读
考生应能:(1)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5)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利用词典等工具进行阅读;(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
4.写
考生应能:(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试题题型及分数分配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闭卷、书面作答方式。听力测试由命题组统一监制,同一时间播放,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题结构
1.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试卷总分为120分。
2.主客观试题的百分比为: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各占总分值的50%。
3.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7:2:1(即:基础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难题占%10)。
4.为了便于评卷,试卷设有答题卡。
(三)试题题型及分数分配
第I卷选择题
I.听力(共20分)
听录音,按要求完成任务(共20分,每小题1分)
(A)听录音选图片 / 听录音选应答语 / 情景反应(录音播放一遍)
(B)听短对话,回答问题。(问题给出,录音播放一遍)
(C)听长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及所给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录音播放两遍)
(D)听短文,请根据短文内容及所给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录音播放两遍)
II. 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II.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各题所给的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IV.阅读理解(每小题1分,共2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V.情景交际(每小题1分,共5分)
从方框内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选项完成对话。(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VI.补全对话(每小题1分,共5分)
在下面对话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话语 (话语可以是句子、短语或词),使对话完整。
VII.短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短文,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一词,每词限用一次,使短文完整、正确。(方框中有两词是多余选项)
VIII.任务型阅读(共15分)
{C}(A){C}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C}(B){C}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每小题1分,共5分)
IX.完成句子(共8小题,其中局部翻译,每小题1分;整句翻译,每小题2分,共10分)
X .书面表达。(共15分)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物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和2018年朝阳市教育局对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朝阳市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目标规定的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各层次要求,全面考查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2.在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的考查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引导教学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体验性目标的考查上,在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提问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处理、交流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4.重视试题的教育功能,加强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试题内容科学,表述清晰无误,避免“繁、偏、怪”试题;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当。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其中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
四、考试目标
《物理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三类。认知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了解、认识、理解;技能性目标的层次要求为:独立操作;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经历、认同、内化。具体说明如下:
1.认知性目标
1)了解:所用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等。
2)认识:所用的行为动词为“认识”等。
3)理解:所用的行为动词有“解释”、“理解”、“计算”等。
2.技能性目标
1)独立操作:所用的行为动词有 “会”、 “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 、“会用……测量”等。
3.体验性目标
从低到高分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层次。
1)经历: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等。
2)认同: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关心”、“关注”、“有……意识”等。
3)内化: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养成”等。
说明:在课程目标要求中,理解、认识、了解(或经历—理解、经历—认识、经历—了解)三个层次中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可作为较低层次的要求进行考查。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标准按主题的形式分为三大部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个二级主题。“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划分为以下六个二级主题: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 试 内 容
要求
物
质
物
质
的
形
态
和
变
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了解
了解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6.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了解
了解
独立操作
经历
7.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8.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9.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经历
了解
了解
10.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11.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12.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了解
了解
认同
物
质
的
属
性
1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了解
14.知道质量的含义。
15.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了解
独立操作
16.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17.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8.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理解
独立操作
理解
19.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了解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20.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了解
2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22.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3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了解
了解
认同
24.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25.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人。
26.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了解
了解
认同
27.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了解
新材料及其应用
28.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29.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了解
了解
30.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1.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认同
经历
运
动
和
相
互
作用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多种多样的
运动形 式
3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了解
33.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34.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
了解
35.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36.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了解
了解
机械运动和力
37.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8.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独立操作
独立操作
机
械
运
动
和
力
39.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0.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
独立操作
理解
42.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4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
认识
44.用示意图描述力。
45.会测量力的大小。
46.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
独立操作
了解
47.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48.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认识
理解
49.知道简单机械。
50.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
经历—了解
5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52.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理解
了解
5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4.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5.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经历—了解
了解
了解
56.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5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8.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认识
经历
了解
声
和
光
59.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认识
60.了解乐音的特性。
61.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6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了解
了解
了解
6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6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经历—了解
经历—了解
65.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66.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经历
了解
67.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68.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9.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认识
经历—了解
了解
70.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了解
7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了解
电
和
磁
72.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73.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经历
经历—了解
74.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75.知道地磁场。
认识
了解
76.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77.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了解
经历—了解
电
和
磁
78.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
79.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80.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经历—了解
了解
81.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8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
了解
能
量
能 量
能量的转化和转 移
83.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84.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了解
了解
85.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认识
8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87.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认识
了解
机
械
能
88.知道动能、 势能和机械能。
89.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90.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了解
了解
了解
9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92.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了解
了解
9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了解
9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95.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了解
了解
内
能
96.了解内能和热量。
97.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
认识
98.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99.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了解
经历—了解
100.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101.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了解
了解
电
磁
能
10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认识
103.知道电压、 电流和电阻。
10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05.理解欧姆定律。
了解
经历
理解
106.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107.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08.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09.了解串、 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独立操作
独立操作
了解
了解
110.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独立操作
111.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112.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理解
了解
11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114.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15.了解家庭电路。
116.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的意识。
经历—了解
了解
了解
认同
能
量
守
恒
117.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118.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119.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了解
了解
认同
120.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认识
121.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了解
能源
与可持续发展
122.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
123.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了解
124.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
125.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126.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了解
认同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理综同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结构:物理试卷满分90分。
(1)题型及分数分配:
选择题:20分,9个小题(单选7个小题,每小题2分;多选2个小题,每小题3分;对于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填空题:20分,9个小题
作图题:4分,2个小题
简答题:3分,1个小题
实验探究题:26分,5个小题
计算题:17分,2个小题
(2)试题难易度: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依据朝阳市教育局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的依据。
2.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立意,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今后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3.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杜绝繁、偏、怪题,体现基础性。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时代性。
5.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开放性。
三、考试范围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内容,占总分的80%。
2.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2017年9月1日-2018年2月28日),占总分的10%。
3.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占总分的10%。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内容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内容及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人教版与人民版均以此为准),确定如下考试内容: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3.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4. 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5.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6.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7.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8.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9.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10.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1.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2.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15.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三)时事部分见本说明所附《时事政治》。
(四)民族团结教育部分见本说明所附《民族常识》。
五、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与地理、历史组成文科综合试卷。
(二)考试时间
文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思想品德试卷包括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类题型。
2.分值与难度结构
文综试卷满分150分,思想品德部分满分为65分,其中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各约占50%。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民族常识
1.伟大的中华民族
(1)今天的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和靠近边疆地区。
(2)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目标。
2.广袤富饶的共同家园
(1)肥沃的土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地区,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
(2)辽阔的草原 北方以及西北、西南地区拥有辽阔的草原,畜牧业发达。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3)广袤的森林 截止2008年,我国森林面积有1.95亿公顷,其中有50%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4)众多的江河与广阔的海洋 我国江河众多,全国大小河流总长达40多万千米,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1500多条,水资源总量丰富。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等几条大江大河发源于西部民族地区,落差很大,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5)丰富的矿产 我国的地下矿产储量丰富,30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21世纪初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资源主要来自西部民族地区。
3.各民族共同开发保卫祖国疆域
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边疆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疆域,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几千年来,各民族用劳动和汗水,开发了边疆地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卫了祖国的边疆。今天中国的疆域和版图,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开发形成的。
4.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2)中华文明是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形成的全部文明的总称。它既包括黄河、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也包括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游牧文明;既包括汉民族的文明,也包括少数民族的文明。
(3)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5000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30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字系统。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中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能使用的图画象形文字,是民族文字的“活化石”。
(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5)在天文历法方面,除汉族的农历之外,少数民族有多种历法,如藏历、傣历、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使用的回历等等。
(6)中华民族有非常宝贵的精神文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特别是古代的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深邃而影响久远。
5.各民族杰出人物
历史上,中华各族人民中曾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万世师表”孔子、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文学巨匠曹雪芹、医圣张仲景等,数不胜数,他们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2)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4)蒙古族杰出的首领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被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
(5)明代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郑和,相继七次出海远航,为打开中国到东非航道之第一人。
(6)清代满族皇帝康熙、乾隆在位时,多次派兵打退侵犯我国边疆的侵略者,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7)清朝彝族人曲焕章,根据民间秘方研制成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
(8)民国时期的汉族人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9)水族人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0)壮族人韦拔群,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
6.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1)语言的使用 我国各民族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汉语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的通用语言。
②一个民族内使用多种语言。
③双语和多语现象普遍。
(2)形态各异的文字 我国汉族使用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在我国,不仅汉族使用汉字,有些少数民族也使用汉字。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共使用28种文字,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的传统文字,有的是新创制文字。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保障。
(4)发展双语教学 国家在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还在各少数民族中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7.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1)中华民族文学丰富多彩,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于世。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成就辉煌灿烂。少数民族文学遗产中,以诗歌最为瑰丽。
(2)汉族剧种有京剧、昆曲、秦腔、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粤剧等200多种,少数民族的剧种有藏戏、壮剧、侗戏、白剧、傣剧、彝剧、苗剧、布依戏等。
(3)中国的青铜器、陶瓷、绘画在世界上久负盛名。
(4)蜡染是南方很多民族古老的民间印花工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8.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1)服饰:我国北方地区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哈萨克等民族喜欢穿皮毛袍服;南方地区的人们通常穿着质地轻薄的服饰。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历史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和2018年朝阳市教育局对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试题要立足《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遵照《历史考试说明》实施命题。
2.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现实,关注时政热点,体现时代性;试题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历史课程的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发挥试题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符合朝阳地区的历史教学实际,难易度比例适当,无偏题、难题、似是而非的试题。
5.试题原则上避免教材中小字部分的内容。
三、考试范围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
1.《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三)、(四)、(五)、(六)板块。
2.《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的全部板块。
四、分值比例
1.《中国现代史》部分占6—8分;
2.《世界古代史》部分占4—6分;
3.《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占55—51分。
五、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考试内容包括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现代史》板块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识记: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运用: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识记: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识记:知道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理解:概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4.科技、教育和文化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订;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理解: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二)《世界古代史》板块
1.上古人类文明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布匿战争的故事,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中古亚欧文明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皇的地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理解: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3.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简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的扩张等基本史实。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4.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识记: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三)《世界近代史》板块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识记: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简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理解: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产生所起的作用。
运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
识记:知道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理解: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3.殖民地的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识记: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和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理解:概述玻利瓦尔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识记:知道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运用:分析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5.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识记: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简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五月流血周”事件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
理解: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6.第二次工业革命
识记: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简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理解: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7.第一次世界大战
识记: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简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理解:通过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8.科技与思想文化
识记:简述《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识记: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识记: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理解: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识记: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识记: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理解: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识记: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了解: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识记: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科索沃战争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理解: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8.科学技术和文化
识记:知道德莱塞及其作品《美国的悲剧》,了解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六、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与地理、思想品德组成文科综合试卷。
2.考试分值:文科综合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历史占 65分。
3.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组成。
4.题型和分值:单项选择题约占28分;材料解析题约占37分。
5.试题难易度: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6.考试时间:文综考试时间120分钟。历史考试时间约占45分钟。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性考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朝阳市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对落实《化学课程标准》起导向作用。全面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题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按照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目标的各层次要求,重视考查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概括、重组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命题着眼于对课程标准实施的深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2.充分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化学实验和能力考查。实验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应用实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应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实际性。试题的设计增强情境性和加大灵活开放程度。试题的情境应注重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注意试题素材的公平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健康、材料、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从化学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适当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试题素材、内涵及解答中力求体现《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坚持启蒙性和基础性原则。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学习、发展有用的核心知识;避免繁、难、偏、怪试题;淡化对概念等内容的简单记忆性的考查;考查的内容应突出教学重点,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面。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计算”等六个方面
四、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各相对较高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均包含相对较低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相对较高层次的内容可以进行低水平层次的考查。学习目标的各水平层次均可在不超出《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1)考试内容要求各种目标的水平层次
学习
领域
行为
动词
水平
层次
水平层次具体说明
认知性
学习目标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A
即明确“是什么”——能记住学习过的知识要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
B
即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简单的化学问题。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C
即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技能性
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
A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进行模仿性操作。
初步学会
B
能独立地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能正确进行简单计算等。
体验性
学习目标
体验、感受
A
即能够“经历” ——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参与,产生一定的感受。
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B
即能够“反应”——能结合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积极的反应。
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C
即能够“领悟”——能通过学习对能力、情感等方面产生质的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2)知识内容、目标水平层次及要求
(一)科学探究
知识内容
水平层次
目标水平层次要求
1.科学探究能力
C
要求能在试题所设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提出实验方案及描述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合理解释实验现象;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处理,解释并得出结论;具有对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
2.实验基本操作
B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3.溶液的配制
B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物质的鉴别
B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物质的分离
B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物质的除杂
B
初步学会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混合物进行除去杂质的方案设计和操作。
7.气体的制取
A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并能根据制取的原理,选择实验装置、实验仪器等。不要求画实验装置图,但学生可以用画图来回答问题。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知识内容
水平层次
目标水平层次要求
1.空气的主要成分
B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氧气
①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
A
B
B
①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不要求判断哪些是氧化反应。
②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二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A
B
①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③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水
①水的组成
②硬水与软水
③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B
A
B
①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②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5.溶液
①溶解现象
②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③结晶现象
④乳化现象
⑤溶液的重要意义
B
B
B
A
B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知道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②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条件。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要求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不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
③了解并知道结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溶解度曲线(或溶解度数据)判断哪些物质适合用蒸发的方法结晶,哪些物质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④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⑤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6.金属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金属锈蚀
④金属冶炼
⑤合金
⑥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B
B
B
B
B
B
①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③知道金属锈蚀的原理,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④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铜、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⑤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⑥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7.酸与碱
①性质与用途
②酸碱溶液稀释
③指示剂和pH
④对环境的影响
B
B
B
A
①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②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③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④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8.盐
①用途
B
①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9.化肥
①种类与作用
②化肥的鉴别
③对环境的影响
A
B
A
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例如:常见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知道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可以带来环境问题;会鉴别铵态氮肥。不要求考查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
10.有机物
A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内容
水平层次
目标水平层次要求
1.物质状态
B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物质分类
B
能从组成上认识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3.物质构成微粒
A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解释某些现象
C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物理与化学现象。
5.原子的结构
B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要求了解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要求给出微粒结构示意图,能区分出是原子还是离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了解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关系。
6.微粒间的关系
A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7.元素
A
知道元素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记住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8.商品标签
C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
水平层次
目标水平层次要求
1.物质变化
B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变化时的能量
A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催化剂
B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B
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5.金属活动顺序表
C
能用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6.质量守恒定律
C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7.化学方程式
C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知识内容
水平层次
目标水平层次要求
1.能源与资源的利用
①燃料
②燃烧与灭火
③水资源
④化石燃料
⑤石油
⑥能源与资源
⑦材料
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⑨人类营养物质
B
B
C
A
A
A
A
B
B
①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②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③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④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⑤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煤油等产品。
⑥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意义。
⑦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涤纶)织成的布料。
⑧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知道“白色污染”情况和形成原因,知道减少和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等。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⑨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能列举出几种人体含有的元素,但不要求判断哪些是微量元素,哪些是常量元素。
⑩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鱼类、肉类、奶类、蛋类和豆类等含丰富的蛋白质;知道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2.保护环境
①三废
②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B
B
①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②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③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④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六)化学计算
知识内容
水平层次
目标水平层次要求
1.化学式计算
C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对用一些符号(a、b、c、m、n……)代替元素符号的、化学式下角标或已知数据的代数推导的计算不要求。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C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3.化学方程式计算
C
能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但以下各种计算不作为考试要求:
a.有杂质参加反应的计算。例如:“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锌片与盐酸完全反应”、“一块镀锌的铁片与盐酸完全反应”。
b.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即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超过两步反应的,视为多步反应。例如:“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g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c.过量计算。例如:分析某些表格中大量数据,并判断出恰好反应的数据方能计算等试题;再比如:“6g氢氧化钠加入到30g20%的盐酸溶液中,判断混合后溶液的pH是否大于7”等试题。
五、试卷结构及题型
1.题型及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70分,选择题(四选一)约为16分;填空题约为17分;简答题约为15分; 实验与探究题约为17分; 计算题约为5分。
2.试题内容及分数分配比例
身边的化学物质约2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1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15%;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5%;科学探究约30%;化学计算约10%。
3.试题的难易度: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地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与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选拔性考试。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和朝阳市教育局对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实际制定。
二、命题原则
1.落实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注重考查《标准》中规定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特别是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地理学科为培养学生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
2.凸显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充分运用地理图像等地理学科独特的呈现方式来表现试题内容,提供背景资料力求真实、可靠,设置试题情境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实际生活,体现地理“生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
3.强化地理试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内容科学、准确;语言亲切、简练,表述清晰无误;不出偏题、怪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内容。根据《标准》要求和学科特点,适当更新资料,使试题内容有所创新。
4.发挥地理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考试命题要有利于地理课程改革,引领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教学相长;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考试范围
本次初中地理升学考试的范围为《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三、中国地理”的部分内容。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简称“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至第四章、下册第五章至第七章。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中国地理”包括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认识区域五个部分。本次考试范围当中针对“地域差异”和“认识区域”的考核,限定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内容要求,该部分参照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疆域与人口
1. 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 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 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三)经济与文化
1. 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 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四)地域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认识区域
1. 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 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 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五、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采用文综形式,即思品、历史和地理组合成卷,限时独立完成。
(二)考试时间
文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地理考试时间约25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本地理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2.分值与难度结构
文综试卷满分150分,地理部分满分为20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生物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生物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兼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内容,根据朝阳市教育局对2017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能够反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关注本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在体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起到促进新课程初、高中有机衔接的教学导向作用。
2.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同时,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同时,考试也兼顾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考查,对识别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一定区分度,使考试也具有学业水平测试的意义。
4.注重考查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实际,做到命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从本地区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材料和情境,合理地设计题型,注重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分析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适量增加具有适当开放性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发展;注重在现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保护环境等思想观念,渗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
5.注意命题程序、试题内容、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容量等方面的科学性,并没有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的错误。
6.命题的难度适中,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心态。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生物科升学考试。
四、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生物与环境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
任何生活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本主题中,学生应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再结合分解者的作用,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生应该学习观察和调查的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成分、结构、功能的学习,通过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分析,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及斗争、竞争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成分:(重点:分析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所属的成分及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分析和画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系统具有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原因;学会分析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理解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
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本主题中,学生应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2)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3)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1.动物的运动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以人为例说明运动的形成(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为动力,神经系统协调,相关肌肉协作完成,消耗能量主要由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提供。
2.动物的行为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实例的分析判断 。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社群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实例的分析判断 。
(三)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主题中,学生应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证据。
(2)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能说出化学进化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原始地球大气与现代地球大气的成分的区别及米勒的模拟实验;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能说出地球上各动、植物类群出现的先后顺序;
能说出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和规律
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用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物种的形成及生物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现象
.(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正确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
性状表现形式;显行性状和隐性性状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重点: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存在的情况(成对);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存在的情况(含每对染色体的一方和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方);每对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明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能用基因传递的原理、结合遗传图解解释生物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能用遗传图解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知道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理。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及不可遗传的变异)
描述可遗传及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及区别。
基因型、表现性、环境的关系
(五)生物技术
主题概要及学习要求: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本主题中,学生应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2)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3)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学生应联系和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查阅丰富的资料信息,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同时也要分析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
考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复 习 要 点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了解克隆技术;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了解转基因技术;
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关注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之争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知道如何评价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五、考试形式
生物科初中升学考试试题与物理、化学综合为一套试卷,采用书面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大约用时20分钟。
六、试题难度
容易题:分值约占70%;中等难度题:分值约占20%;稍难题:分值约占10%七、试卷结构
1.题量:共10个小题
2.题型:单项选择题
3.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
有关考试的五个内容主题中,生物与环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两个内容主题合占60%左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技术三个内容主题合占40%左右。
具体各主题内容在试卷中的分布及占分数大体为:
内容
占分
生物与环境
6分左右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分左右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2分左右
生物技术
2分左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