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概念是深入理解化學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化学概念知识的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概念知识的复习,多数教师更倾向于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而这种记忆式复习往往浮于表面,学生如不及时进行强化,容易遗忘。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核心概念为基础,对知识进行辐射式发散的知识网络,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概念知识的复习,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的中心主题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其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是由什么组成或构成的”,得出“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四个副主题,进而让学生自主分析每个副主题所涉及的知识,并按层级依次向外发散排列,得到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从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分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分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同时它们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微粒和元素之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分子和元素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2.在模块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模块专题复习课需要对同一个主题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需要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相关知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模块专题复习课中,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某一模块内容,进而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本质。同时通过对知识进行层次化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做题时找到思考的方向,从而融会贯通,加快解题的效率。例如,关于“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这一模块的专题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备气体的”,明确本专题的中心主题“实验室气体的制备”。其次,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分析出主要从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气体检验及验满方法、注意事项这五个方面去思考实验室气体的制备。然后,教师继续激发学生思考每个环节的操作可以从哪些方向去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最后,得出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
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实验室制备气体主要有三种: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氢气。根据上述分析的几个方面,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绘制实验室制备这三种气体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较容易地构建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最后小组间通过交流意见、相互评价,完善知识框架体系,大致得到如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
本模块专题内容还涉及气体的净化。对于不同气体的净化问题,学生常常容易混淆除杂剂和干燥剂。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气体进行归类划分,再思考某类型气体的除杂剂或干燥剂。如先将氢气和一氧化碳划分为还原性气体,再选择能除去还原性气体的除杂剂或干燥剂,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混淆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我们如何除去杂质气体,干燥气体,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呢?”,将知识点引向深处,得到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图4呈现的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净化方法,而对于不同气体的净化可以有多种处理措施。例如,CO中混有少量的CO2,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2,或者将气体通入炽热的炭粉中,让二氧化碳与炭粉充分反应,从而达到净化CO的目的。四、总结新课改的不断提出,强调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还能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在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李雁.基于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5):95.[2] 许红青.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