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1:与制备氧气相关的图象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O2质量一反应时间
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生成氧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
(2)MnO2质量一时间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3)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一反应时间
反应氧气放出,固体总质量不断减少,故MnO2中的质量分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反应完全后不再变化.
2.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
(1)反应物质量一时间
物质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反应,反应开始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质量逐渐减小直至为0。
(2)剩余固体质量一时间
物质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反应,反应开始后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最后生成物中有固体,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
(3)生成物质量一时间
物质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反应,反应开始后氧气质量不断增多,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
(4)元素的质量分数一时间
物质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反应,反应开始后,钾元素质量不变,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
类型2:金属与酸、盐相关反应的图象
2.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的图象
(1)将足量的Fe粉加Cu(NO3)2与AgNO3的混合溶液中
①Ag-时间;Cu-时间
每56份质量的Fe先置换出216份质量的Ag,反应完毕后,每56份质量的Fe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固体质量一直增加,开始增加的幅度大,溶液质量一直减小,先减小的幅度大,后减小的幅度小,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溶液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2)将足量的Zn粉加入Cu(NO3)2与AgNO3的混合溶液中
①Ag 时间;Cu-时间
每65份质量的Zn先置换出216份质量的Ag,反应完毕后,每65份质量的Zn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固体质量先增加后减小,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和溶液质量不再变化。
类型3: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象
1.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NaCl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曲线。
(1)溶质质量一NaCl质量
开始时溶质质量为0,溶质的质量随着溶质的溶解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不再变化。
(2)溶剂质量一NaCl质量
在加入NaCl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始终不变。
(3)溶液质量一NaCl质量
溶液的质量随着氯化钠的溶解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液质量不再变化。
(4)溶质质量分数一NaCl质量
开始时溶质质量为0,溶质质量分数为0,溶质质量分数随着NaCl的溶解不再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2.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NaCl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曲线。
(1)溶质质量一NaCl质量
开始时,溶液中有一定量的溶质,随着NaCl的溶解,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不再变化。
(4)溶质质量分数一NaCl质量
开始时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随着NaCl的溶解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3.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曲线。
溶质质量一NaCl 质量
一定温度下,向NaCl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4.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曲线。
(1)溶剂质量一时间
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消耗溶剂水,溶剂水的质量会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溶剂水的质量不再变化。
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原溶液中溶剂减少,会析出溶质,溶质质量也随之减少。反应完成后恢复至室温,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
5.向Ca(OH)2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时溶质(或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向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CaO,CaO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 ,溶质(或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质量达到最大值;
随着CaO的继续加入,溶液中的水被继续消耗,且该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有氢氧化钙析出,此时,溶质(或溶液)质量开始减小;
当CaO将溶液中的水分恰好消耗完时,溶液变成Ca(OH)2固体,溶质(或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
类型4:pH变化图象
1. 溶液稀释图象
(1)稀释酸溶液
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水的加入,酸性不断减弱(pH不断增大),但溶液始终为酸性,pH不会大于或等于7,只会无限接近7.
(1)稀释碱溶液
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水的加入,碱性不断减弱(pH不断减小),但溶液始终为碱性,pH不会小于或等于7,只会无限接近7。
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钙反应。
(1)AB段:溶液的pH逐渐增大,反应至B点时,盐酸反应完全,溶液pH=7。
(2)BC段: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pH=7,C点时,氯化钙反应完全
(3)CD段: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增加,溶液pH逐渐增大。
类型5: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图象
向两种混合溶液中加入一-种溶液,应遵循优先反应原则(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再发生其他反应)。
(1)直接生成沉淀
将稀H2SO4溶液加入NaOH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不消耗硫酸根离子,所以H2SO4中的硫酸根离子直接与BaCl2中的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2)后生成沉淀
将NaOH溶液加入H2SO4与CuCl2的混合溶液中:NaOH先与H2SO4反应,再与CuCl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4)后生成气体
将稀H2SO4溶液加入NaOH与Na2CO3 的混合溶液中:H2SO4先与
NaOH发生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后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
解题要做到“五看”,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起止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三看拐点(曲线的转折点),四看比例(曲线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五看特征(曲线的走向是上升,或是平行或是下降),其次把曲线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