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案例,素材虽老,理念亘古不变

2023-07-26 浏览:

在旧手提的文档中发现了这篇《善待质疑 鼓励发现》,曾发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3期“教学点评”栏目。

这是一个近二十年前的教学案例,当初或许有些新意,才被编辑采用,如今看去选材早已老旧不新,但其中阐述的教学理念却不过时,而且还是亘古不变的——无论何时何处,教育都应该是“善待质疑,鼓励发现”。

善待质疑 鼓励发现

文\杨聪

【教例】三年级《丑小鸭》

(初读课文后。)

生:老师,我觉得课文里的“他”字写错了,应该是“它”。

(话音刚落,立刻有些学生赞同该生的看法。)

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课文里写的是鸭子呀!

师:老师觉得娟娟同学很勇敢,能够清楚地讲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而且有自已的道理!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稍等片刻,学生依然沉默。)

师:同学们可以再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不同的答案。

(不一会儿便有学生举手。)

生:我明白了,课文里用“他”,是因为作者把这些“鸭子”都当作人来写。

生:对,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是可以想象的,作者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在作者的心里,他们跟人是一样的。

生:大家看,作者还在书里写着:“鸭妈妈、哥哥、姐姐、小伙伴们、朝笑”等,从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把动物当作人来写的。如果把“他”改成“它”就矛盾了,我们看着也别扭。

师:(高兴地说)从这几位同学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娟姐同学的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生:(兴奋地说)我懂了,写童话故事时,我也要这样写。我要把小动物当作朋友。

师:老师也学到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像娟娟同学那样勇于怀疑,也要像这几位同学那样善于思考。

【评析】

小孩子本来是好问的,为何读了几年书后有些孩子反而不会问了呢?对此,我们教师的确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关键的是要善待学生的质疑,哪怕它在成人的眼里是那么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面对学生娟娟的质疑,我之所以没有直截了当告诉学生没错,而是一边肯定娟娟的勇气,一边将问题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是因为这样做对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