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教学随笔/关于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2023-07-26 浏览:

原标题:教学随笔/关于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前段时间备课写了写在中国情境下,如何计算利息保障倍数的问题。

可参见下面链接中的文章:

教学随笔/关于利息保障倍数

今天接着备课,谈谈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另一个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由于利息保障倍数只利用了利润表中的数据,如果一个企业利润质量很差——利润并不对应现金流入,即使利息保障倍数很高,也有可能没有钱支付利息。因此,人们又设计了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这个指标,来从现金流的角度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常规定义

公式一: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所得税付现+利息付现)/利息付现

这是一般教材上的定义。该指标的基本逻辑与利息保障倍数是一致的,即希望用息前的、税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以利息付现,从而衡量经营活动赚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对实际支付利息的保障程度。

我们应当意识到,目前广泛使用的这一套指标分析体系是从西方引入的,你会发现它对西方报表适应良好(因为发端于其报表),但是在中国情境下使用的时候,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上述翻译过来的指标计算公式就不能直接用于中国公司的指标计算。

分母的取数

利息付现这个数据从哪里来?

公司支付利息的现金流出,在美国会计准则下算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并且在现金流量表的最下方,要求单独披露interest paid income taxes paid,这两个数据。这样的披露要求本身就是为了方便投资者衡量和计算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而设计的。所以,美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非常有利于我们计算该指标,常规定义中的公式适用于美股上市公司。

在中国的会计准则中,利息付现则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具体列报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这个项目中,与股利支付等数据是混在一起的。从报表列报项目上,无法单独拿到。还需要仔细查找报表附注,看企业是否披露这个数据。例如,栗子老师就没有在伊利股份2018年年报中直接找到这个数据。这种情况下,如何取得利息付现的数据呢?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大概用“利息费用”这个数据替代;另一种相对更准确的方法是用“利息费用+应付利息期初余额-应付利息期末余额”来估计。

分子的取数

前面已经提到,常规公式适用于美股公司。分子计算所需要的数据在美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都有披露,使用十分方便。

但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该公式就不能拿来就用了。我国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没有减去过利息付现,本身就是息前的,因此该公式应当改成:

公式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所得税付现)/利息付现

那么,所得税付现又该从哪里取数呢?这个数据在现金流量表中也没有直接披露,它是混在“支付的各项税费”里面的。需要查找报表附注,看企业是否单独披露了所得税付现这个数据。多数情况下,这个数据可能是没有单独披露的。此时,可能的处理办法有:

不再考虑一定要换算成税前的现金流,将公式变成:

公式三: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付现

或者,想办法估计所得税付现的金额,例如,根据“应交税费”附注中“应交所得税”的期初期末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期末金额、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等来估计。

所得税付现=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增加额

但这种估计也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只能是大致估计罢了。用这个估计出来的所得税付现数字,代入公式二中求得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国泰安数据库的“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中也有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这个指标,其公式为:

公式四: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财务费用

分子直接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母干脆用财务费用来代替了(财务费用,既不是利息费用,也不是利息付现)。这种算法显然是简化处理的结果了。

总之,你会发现,教科书上头头是道的各种财务比率,我们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率是辅助我们分析的,是一种手段,其本身并不是我们财报分析的目的。

[这是栗子老师第200篇原创分享。栗子老师在大学里教会计和财务分析等课程,作为一个非典型会计人(教会计而不是做会计),我在会人会语之栗子老师上分享我“不仅限于会计的会计人生”。平日里会将我备课时候的一些所思所想放上来,也会将我认为认真的、精彩的学生作业放上来,有时还会分享我的读书笔记,但也有时会跑偏说说亲子、美食、旅游以及其他有的没的。欢迎您与我共同探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