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小学数学很重要,却很难学好,尤其是女孩子,大部分女孩子语文学得很好,而独怕上数学课。有二十几年数学教学经验的刘杏红老师则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只要掌握方法,学好小学数学其实很简单。
学生家长中最为这事纠结的莫过于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因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家长们陪伴和辅导自己家的孩子时间较少,尤其是数学的辅导,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2019年1月22日,五华籍作家刘杏红老师,首次受梅州市客都骨科医院院方领导邀请,为医院员工子女,进行为期一周的“爱上数学”为主题的小学数学兴趣辅导课。
刘老师让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十几个孩子,同时在一个教室里,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能教好吗?”
“能教得好吗?”这个问题让医生、护士家长们充满疑惑。
话不多说,还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刘杏红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吧!
“数学很简单,只要你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其实它一点都不难,但如果没有掌握,那它就会变得很复杂,很难!”课堂上刘老师娓娓道来。
数学怎么个简单法呢?只见刘老师从《比多少的应用题》着手分析。
例如:从一年级就开始出现的“比多少应用题”。
1、小华有8本书,比小兰多2本,问小兰有几本书?
8-2=6(本)
分析:
问:“谁比谁?谁多?谁少?求谁?要求的小兰是多的还是少的?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刘老师把问题丢出来让学生思考分析,这个些问题,问得浅显易懂,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刘老师用心地引导着学习回答:小兰少,小华多。要求的小兰是少的,少的不知道,所以用减法计算。
2、小华有8本书,比小兰少2本,问小兰有几本书?
8+2=6(本)
问:“谁比谁?谁多?谁少?求谁?要求的小兰是多的还是少的?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答:小兰多,小华少。要求的小兰是多的,求多的不知道,所以用加法计算。
3、小华有8本书,小兰比小华少2本,问小兰有几本书?
8-2=6(本)
问:“谁比谁?谁多?谁少?求谁?要求的小兰是多的还是少的?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答:小兰少,小华多。要求的小兰是少的,少的不知道,所以用减法计算。
4、小华有8本书,小兰比小华多2本,问小兰有几本书?
8+2=6(本)
问:“谁比谁?谁多?谁少?求谁?要求的小兰是多的还是少的?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答:小兰多,小华少。要求的小兰是多的,求多的不知道,所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同样是比多,为什么第1题用减法计算,而第4题却用加法计算?第2题和第4题也一样,同样是比少,为什么也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呢?”
刘老师通过对比分析,从而杜绝了学生一看见“多”就用加法计算,一看见“少”就用减法计算的想法。
那么,当比多少的题目渗进分数后,又该如何做呢?刘老师突然出示六年级课本里的比多少题目。
“现在变成了分数,是否就不会做了呢?”其实啊!只要我们把1/4变成8✘1/4=2,它们解题的思路又跟上面的类型题是一样的了。
5、小华有8本书,比小兰多1/4,问小兰有几本书?
8-8✘1/4=6(本)
6、小华有8本书,比小兰少1/4,问小兰有几本书?
8+8✘1/4=10(本)
7、小华有8本书,小兰比小华多1/4,问小兰有几本书?
8+8✘1/4=10(本)
8、小华有8本书,小兰比小华少1/4,问小兰有几本书?
8-8✘1/4=6(本)
总结:同样的几个字,只是把“多”和“少”或者两个对比的量,调换一下位置,解题方法却截然相反。而且“比多少应用题”贯穿整个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开始学到六年级,只是数字由整数变成分数而已,如果不懂方法,这样比来比去,真的让人头晕,然而它的解题思路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相比的数谁多?谁少?
其次是要分析问题里,要求的那个数是多的?还是少的?如果要求的数是多的,用加法计算,如果要求的数是少的,肯定就是减法计算了。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也罢,计算题也罢它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如:万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做两位数加减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在刘杏红老师的辅导下,竟然在短短的一周内,可以达到一看数字就能马上写出答案来。
事实胜于雄辩,一周学习下来,孩子们从第一天的不愿意,到后来的期待上课,从开始的懵懂,到后来的分析题目头头是道。充满疑惑的家长们,此时,也不得不对刘杏红老师的教学方法心服口服了,都不由自主地一起称赞道:“懂方法,学习小学数学真的很简单!”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