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数学教材和日语教材出现争议的插图后,小学语文教材又出问题。
一位家长偶然翻看儿子小学二年级的苏教版语文课本,发现《刘胡兰》一文中最为关键的一句话跟自己以前学习的课文不一样,当时课文里写的是用100块“大洋”去收买刘胡兰,儿子这本教材却将“大洋”二字改成了“钱”,“100块大洋”成了“100块钱”。
这位家长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扭曲,对英雄的不尊重!因为这一字之差,随即就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篡改,篡改之后诱惑就小多了!突出不了英雄不为金钱所动的高贵品质!”
“不用鸡蛋挑骨头,孩子不知道银圆是什么,换成钱只是让孩子容易理解!”
“教科书必须严谨,尊重历史,一个字都不能篡改!为这位家长点赞。”
“改得让人大吃一惊!一百元钱怎么能等同一百大洋?!”
“感谢这位家长的细心,关心下一代是责任,教育部门责无旁贷。”
“这真的不是100块钱的事,教材不是随意涂鸦随意篡改的地方,否则就不叫教材。一字之差误人千里,教育更应严谨。”
刘胡兰
“为啥不知道银圆?这更说明学习自己国家历史的重要。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个词属于正常,不懂会向家长或老师提问,家长或老师应给予正确的答疑解惑,另外书中也可以在页面下方给予注释便于学生自学,不应该随便改动原文。”
我想说的是,优秀的课文是时代的见证,怎么说改就改了呢?时代不同,货币的值价也不一样,错了就是一个时代,历史不容篡改,很多东西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不能随便更改。看似容易理解,实则改变了历史的原味。
电影《刘胡兰》中的刘胡兰
对于这一字之差,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