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小学数学课标综合试题
单位: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和()。
4.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 )、()、(),()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 )、( )、( )、( )。
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和()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促进()。
8.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探索发展学生()的路径。
9.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与()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与()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10.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处理好()与()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的方式。
11.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式等探索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12.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与()。
14.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和(),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3.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4.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具体是指哪些方面?
5.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小学数学"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8.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9.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
10.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
11.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12.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1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14.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共11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答:(1)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2)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3)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
(4)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3.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答:(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具体是指哪些方面?
答: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
(1)数学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2)数学语言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
(3)数学语言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
(4)学生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5.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小学数学"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包含哪些方面?答:"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
来源:网络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你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