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中,教学设计占了40分,再有不到两星期的时间内,你知道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了么?
第一问:数学知识点+十核心+数学思想方法
十核心: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对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和必然与或然思想
第二问:三维教学目标或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图形有关的课题:(学生)了解____,理解____,掌握____,应用____解决实际问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理解其推导过程,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与运算有关的课题:(学生)掌握____计算方法,理解____(算理),应用____解决实际问题
竖式计算: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应用该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与概念有关的课题:(学生)了解____(概念),理解____(关系),掌握____(辨别方法),应用____解决实际问题
例子: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辨别方程的方法,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与图形有关: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提升空间想象力和推理概括的能力。
与运算有关:(学生)在学习____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用类:(学生)在学习____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万能模板: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生活有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____(知识点)既来源于生活,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与生活无关:通过学习本节课,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规律等。
教学重点范例:掌握____(公式、计算方法、概念)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范例:理解____(公式推导过程、算理、概念、含义)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所以在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时我们可以先整体把握一下小学数学教材,对重难点有所掌握,
如果没有多余的时间也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方法:1、依据题目而定;2、依据题目内容而定。这两种方法也是比较快速确定重难点的方法。
第三问:教学过程设计
一、______导入(情境、图片、问题、故事、视频、活动、游戏)
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展示、创设)___________。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
1._________;
2.___________;等。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示例:教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摩天轮、圆形建筑等与圆有关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
1.这些建筑都是什么形状?
2.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引出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其一即可)
知识前后联系:通过复习学生之前学习过的____(知识点),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____(新知识点)起到铺垫作用
激发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提出思考性问题,是为了打破数学传统枯燥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启发思考,引入新课: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引入本节新知课程的学习。
简化版:这样的过程可以___________(知识前后联系,激发兴趣,素材准备,启发思考)
示例:上课伊始,通过教师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课,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为探究新知识打好铺垫。
二、新授环节(探究新知,一般包含二、三个环节)
环节一、初步感知,学会……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____等目标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独自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之间交流),教师进行巡视点评。
解题方法:
教师提出的问题:教材中关于新授知识点最开始的一段话或者是第一幅图(直接问句或肯定句转疑问句)
组织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学生自评
学生活动:
根据问题探究出结论或预设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新授环节的设计意图根据答题文字的数量来定,若字数少,则每个环节均需要写设计意图;若字数多,则新授环节最后进行一个总结即可)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
教师活动:
教师再次抛出问题______(教材中的探究题或者思考题等),组织学生思考抢答或自主探究再回答,作相应评价。
学生活动:得出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环节三:总结归纳,知识应用
……
设计意图模板(根据需求任选其一,三、四为通用模板)
模板一:采用多媒体,将问题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将问题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模板二: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将……通过精确的语言描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清晰认识。
模板三: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提问,利用提问法和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并进一步的讨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模板四: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语言表达和信息共享意识。
三、巩固练习环节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设计意图:
学生自我总结概括,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书后练习:……或者进行一个设计或者练习生活实际。
六、板书设计()
课题:______
关键词:______
练习题1:______
练习题2:______
2019下小学数学设计题:三角形内角和
问题一、什么是分类?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问题二、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题三、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
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
参考答案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参考答案三:教学导入(本题只考察教学导入环节,故需要将本环节详细说明)
一、复习旧知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不同角度、不同边等与三角形有关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
1. 你们会用量角器测量角度么?
2. 你们都知道有哪些三角形呀?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复习之前所学知识: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生之前学习过的三角形概念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起到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创设大小三角形吵架的情境,来带入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
1. 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比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
2. 通过量角器的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四人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点评。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预设1: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出来的结果在180°徘徊
预设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无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引入本节新知课程的学习。
三、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新课:我们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等于180°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