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小学语文课本
又到了开学的日子。日前,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要求,北京等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可从明年新高一开始启用新教材,最迟2022年秋,全国各地均使用新教材。今后的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将以此为依据。
近年来,语文课本内容每次所发生的变化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鲁迅作品减少了、梁实秋的文章入选了、《回延安》消失了、“泰坦尼克号”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发生在课本里的变革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承载了一代代人的记忆。
1978年 语文课本录入《学习雷锋》
1978年,中小学生们拿到了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的新书。高先生出生于1971年,在他印象中,记忆比较深刻的是语文、数学和美术,课本规格大概是23公分长、15公分宽。
语文课本里,《草原小姐妹》《学习雷锋》是他至今都还记得的文章。
1978年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在三篇政治课文之后,紧接着的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技、自然、社会的内容,并通过简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
这些课文依次是:“水电站电灯电话电视机 电的用处大”“水稻小麦棉花花生 今年又是丰收年”“老师学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新村里,人人爱学习,个个爱劳动”、“太阳地球月亮人造卫星 我们住在地球上”、“年月日时分秒 我们和时间赛跑,奔向二000年”。
高先生说,那时他们每天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和美术以外,还有音乐、体育和思想品德。那个时候体育器材都不完善,篮球和足球是最好的体育项目了。上午有做广播体操的时间,现在,高先生都还记得伸展运动动作。“午睡前要做眼保健操,那时,学校很难找到戴眼镜的学生。”
此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春季开学的时候,学生们拿着小树苗在校园里面植树,算是一个壮观的场面了。
80后的初中代数课本。
上世纪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勾起许多人的回忆。
1980年代 包书皮是充满仪式感的事
1980年,国家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
这之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真正的范文逐渐增多,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一些反映现代意识和具有时代感的课文也逐步增加。比如,有环境学者指出,原来小学课文《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的“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者的思想更为解放,袁枚《祭妹文》、杜牧《阿房宫赋》、陶潜《归去来兮辞》等篇目都得以入选。
今年36岁的陶陶,前两年从网上买了一套1980年代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1~12册(人教版),翻开书,拼音的字母表瞬间唤醒儿时的回忆。“那个时候课本的质量真的不错。不仅基础知识全面扎实,更为难得的是图文并茂,非常容易记忆。”
而儿时最让陶陶记忆深刻的,是包书皮这件事。陶陶认为,开学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在他的记忆里也是“包书皮儿”的日子。那时候,一到开学,刚一领到新课本,大家就在家里搜刮漂亮的挂历或年画,挑选美丽的风景或可爱的动物做书皮的封面。
“在挑选的过程中,扯哪一页挂历,哪一面朝上,哪一块露出来最好看,成为孩子们最初的设计杰作。”陶陶说,费劲心思挑好挂历后,便开始“包书皮”。
包好书皮,再用钢笔端端正正地写上书名和名字,开学瞬间变得神圣,连翻书都有些小心翼翼了。“每次包完书皮,都要压上一晚上,因为这样书本会更平整一些。”
等过一段时间再拆开书皮,教材封面跟新的一样,特有成就感。陶陶说,可以说“包书皮儿”是自己当时的“绝活”,至今还记忆犹新。
2000年后的小学语文课本不断更新。
2000年之后 新教材增加生态环境内容
新世纪之初,国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以人为本”精神下,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强调,注重听说读写等工具化因素之外,语文课本选材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国际化。
2000年,新世纪第一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出炉,在重视语文能力之外,新大纲对语文课本的思想教育功能进行了这样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同年发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则在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之外,特别强调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在新教材中,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等思想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比如,在200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中,就有《桂林山水》《林海》《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索溪峪的“野”》《鹿和狼的故事》等多篇涉及生态环境的内容。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新增加的诸如《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燕子专列》《路边的橡树》等多篇文章也都属于环境教育范文。
北师大版的小学课本也突出了资源、环境、生态等内容,比如2004年6月第一版的五年级上册中,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中就有《只有一个地球》《鸟儿的侦查报告》《绿色千岛湖》以及拓展阅读《楼兰之死》《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范文。
新的教材也更加贴近生活。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生命的药方》《中彩那天》等等,范文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令孩子们读来感到亲切。
现在各种练习册越来越多 书皮也很新潮,夹上就行
无论教材内容如何变化,每一个人心目中,对于陪伴自己成长的课本,都是满满的回忆。
1997年出生的雪纯,每次新学期发书的时候,都会装满一书包。他们已经从小学3年级开始正式学习英语,“教材的价格都在4.5元左右,劳动这类书教材很薄,就相对便宜一些。”
书皮都是买一大张牛皮纸回来裁剪,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塑料书皮,直接用夹子夹上就行。“初中的教材反而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都被各种练习册覆盖了,很多时候,老师上课都是讲练习册,因为顶着考个好高中的压力。”
2004年出生的小雯,小学教材至今还保存完好。“语文书相对厚点,数学很薄。教材是32开的,小学语文教材定价在6元左右,数学5元左右。初中教材是16开,定价在10元左右。”
巴蜀蓝湖郡小学刘俐宏老师说,最近几年,小学教材在不断推出新的版本,各个学科都实现了全国通用版本中小学教材,不再是很多个版本的地方教材或者某个省市自编教材。
一个大的方向是重科学,重动手实践,科学成小学一年级必修课,重点培养科学素养,书本改为A4纸大小,孩子们使用更为方便。
语文教材,注重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尤其是重视和强调了知识和能力的架构,教材体现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补充的大量的优秀传统诗文和名著,刘俐宏认为,这也给了社会上比较热的国学一个专业化的引导。
这些年,教材版本的多样化探索
1978年人教社出版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于当年秋季学期在起始年级中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这套教科书暴露出深、难、重的问题,而且这套教科书高度统一,可当时各地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开始探索在全国统一的基础上编写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制对教科书的不同需求。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和使用开始呈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
新世纪之初,国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以人为本”精神下,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强调。
2000年,新世纪第一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出炉。
同时,新世纪之初的课改更加放开了教材的编纂,使语文教材迅速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真正发展为各地版本教材“群雄并举”,有的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选择使用不同的版本。
不过,在国家审定通过的各版教材中,尤其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量较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