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四大古典名著中最早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是《水浒传》。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有《生辰纲》和《林冲与鲁智深》,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有《景阳冈》(第三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五册)。
1958年、195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高中《语文》教科书,1958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入《智取生辰纲》,1960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选入《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学的时候,课外读物不多,接触文学名著的机会就更少了。1973年至1974年小学语文课本中,只有两篇改写自文学名著的课文,一篇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武松打虎》,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还有一篇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石秀探路》,也是来自《水浒传》。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在施耐庵写《水浒传》之前就有了,加上施耐庵新的创作,“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成为《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部分: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样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当时,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编写组小学语文组的编写者经过改写武松打虎的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关于继续革命这一教导的伟大意义。《武松打虎》课文后面,出了一道练习题:“毛主席说:‘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语录的理解。”
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石秀探路》选自《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宋江带兵第一次攻打祝家庄,打了败仗,陷入重围,退路被阻塞,幸亏前去探路的石秀及时赶到,把探知的盘陀路的情况告诉宋江,为宋江引路杀出重围。编写组把《石秀探庄》收进小学语文课本中,既培养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宋江带兵第一次攻打祝家庄失败的原因,又加深对毛主席“要认真总结经验”教导的理解。“三打祝家庄”历来被视为农民反抗地主武装的典型案例,毛泽东在1937年8月写的《矛盾论》中肯定宋江三打祝家庄,高度评价延安平剧研究院集体创作的京剧《三打祝家庄》。
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发行《水浒传》,这次再版采用清代金圣叹评点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在《水浒传》的各种版本中,最早出现的是一百回本。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杨定见序的一百二十回本。金圣叹的本子,依据百回本而截去后二十回,并删去七十回以后归顺朝廷平定方腊等事,为《水浒传》最晚出的本子。我的同学詹文清回忆说:“我上小学就看过《水浒》,家里有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简本和繁本都有,我看的是一百二十回的(版本),因为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多,有‘征田虎’、‘征王庆’,那时候就想多认识字,都是我姥姥的书。”
1975年9月,为了开展对《水浒传》的评论和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百回的《水浒传》,我那时候太小,不知道也不懂得梁山泊内存在两个阶级的斗争,就是觉得好看。尤其是前五十回,林冲、鲁智深、武松的故事,快意恩仇,十分过瘾。
1975年的“评《水浒》”也导致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动。《武松打虎》和《石秀探路》这两篇被撤下,1976年修订的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换上了批判文章《宋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文革”结束后,对《水浒传》重新评价,肯定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纲”重新收进中学语文课本中,改编自《水浒传》的戏曲片《野猪林》和电影《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复映。
《野猪林》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代表作,根据《水浒传》片段改编,196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大鹏影业公司拍成舞台艺术片,崔嵬和陈怀皑联合导演,主演:李少春(林冲)、袁世海(鲁智深)、杜近芳(林娘子)。《野猪林》“沽酒归途”一场《问苍天》的唱段是翁偶虹先生根据导演崔嵬和编剧李少春的构思写的,这是全剧最精美酣畅的唱段,荡气回肠,动人心弦,抒发了林冲满怀悲愤壮志未酬的心态:
大雪飘,扑人面,
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
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
荒村沽酒慰愁烦。
……
满怀激愤问苍天,
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
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
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
诛尽奸贼庙堂宽。
林冲是《水浒传》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作为东京汴梁80万禁军教头,林冲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却被太尉高俅忌恨,遭高俅和陆谦陷害,家破人亡,最后是在愤恨已极,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逼上梁山。林冲是无辜者,是梁山好汉中的道德楷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最能感动人的部分,改编自《水浒传》第八回至第十一回的京剧《野猪林》有多个版本,李少春版的《野猪林》被拍成舞台艺术片,并发行到国外。
《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人物是宋江。改编自《水浒传》第二十一回的京剧《坐楼·杀惜》,曾经“为了适应部分观众之口味,将宋江处理成为一个纯粹的嫖客,似争风吃醋而杀人者”。新中国成立后,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对《坐楼·杀惜》进行加工整理,恢复了宋江未上梁山前的英雄好汉面目。1961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收入“刘唐下书”“坐楼·杀惜”。影片开始有一段旁白:“当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在他六十年来的舞台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京剧艺术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他的表演真实、生动、苍劲、雄浑,塑造了许多古代正面人物的典型形象。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麒派。本片‘徐策跑城’‘下书·杀惜’是周信芳代表作中的两个剧目。”
1977年,《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在电视上播映,周信芳挺拔苍劲的演唱动人心弦:“回山拜上众头领,代我宋江问安宁。贤弟处处要谨慎,速离虎口莫久停”。
2018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再次收入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的“智取生辰纲”。
(原标题:《水浒传》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