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孩子成绩差距越拉越大,只因这一点!

2023-09-07 浏览:

为什么从小教育孩子与人为善,但孩子长大了却孤僻计较?为什么我孩子学习明明很努力,但成绩却越来越糟?小时候好好的孩子,长大咋就变成了那样,我的教育究竟哪出错了?人与人的差距又是如何产生的?

有人说,少年时期读的书,将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模样。也许,我们可以从给孩子的阅读书目中寻找答案。在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看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又是什么呢?

反思: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读书,没长“智慧”却滋长了傲慢?

 什么是“哲学”?真是“无用之学”吗?

为什么说,孩子一定要学点哲学?

关于哲学的入门阅读书目很多,为何推荐《苏菲的世界》?

反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们将要往何处去?

请看吉春亚老师怎么说!请点击视频↓↓

吉春亚:孩子们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若有启发,请帮转发!

如果我们

读了一些流俗众的书

那我们汲取的可能是

那些不健康的知识

很可能还会助长傲慢的情绪

以为自己读了

太多的书了

但是它获得的不是智慧

        ---吉春亚

关于本书

《苏菲的世界》家喻户晓,奇妙有趣,魔幻怪谈,但又晦涩深邃,让人抓狂。但是,它却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必须要看的书!

不仅因为它是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最简明有趣的哲学入门书,更因为,在这本书中,我们的孩子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学会思考,懂得思辨,提升认知,完成生命的回归。

它讲述了一位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奇异的信: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我将要往何处去?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便不断接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来揭示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而这本书,最终也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引发读者们的思考。

真心希望,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苏菲的世界》目录)

关于作者

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曾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迄今出版了19部作品。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已翻译成64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奠定了贾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乔斯坦·贾德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手法,吸引了整个世界,其作品始终执著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本书作者:劳伦斯•里斯)

《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曾在一篇采访中说到:“我们要去激励孩子们的梦想,不是让他们一直沉浸在幻想当中,而是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把好奇心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好奇心是一切探究前进的动力,而哲学正是启发孩子好奇心的钥匙。

或许,你还会疑惑:哲学,大人还搞不清楚呢,孩子,真的有必要学吗?

周国平曾说过:

“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爱智慧”,哲学是研究一切科学的科学。

哲学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源于个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索。比如,问道: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也许当我们成人思考这两个问题时,会感到莫名其妙。接着我们就会模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比如我的名字、身份、性别、住址等等,但究其深层,我们会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回答,都似乎不会成为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而且越来越无趣。

但孩子给出的答案却和大不一样。他们天生就充满了对世界、对自我的好奇,充满着对自然、对社会的疑问。在这个意义上,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哲学家。他们比我们更加“领先”。

所以当孩子再眨巴着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问道:“爸爸妈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啊?”作为家长,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从书中寻找答案,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学哲学究竟有多重要

就现实而言,很少会有成年人认为自己的思维存在问题,并基于这样的认识,将这种有问题的思维传递给孩子。这就好比,很多成年人并不认为“哲学”多有用,甚至对“哲学”嗤之以鼻。但事实上,他们的一生一直被“自己固有的哲学”所左右,而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被“哲学”过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2015年,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有3000名小学生中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随机跟踪对比研究表明,经历过哲学启蒙教育的孩子,在写作、阅读、数学、理解力、思维认知等方面,明显优于没有经历过哲学启蒙的孩子。

而有据可查的官方数据表明,修过哲学专业的学生在诸多专业具有优势,排名前三。研究人员认为,哲学的“疗效”引导孩子们进行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尝试,使得孩子们更懂得和善于如何思考,如何逻辑,如何直击本质,如何融会贯通。

 如何让孩子爱上哲学

其实,我们根本不用照本宣科的去给孩子们,谈什么成人所理解的哲学,学会思考你便会拥有它。生活处处皆哲学,因为,你面对生活,必须有所思维。

对于孩子便是如此,从最初的懵懂,到最终的大彻大悟,而思考的过程是一条必经之路,否则一切都不会清晰明了。没有思考,一切就不会发生。洞悉一切关联的哲学,便是有效而正确的思考。

吉春亚老师的阅读笔记

《苏菲的世界》

(书中所涉哲学家及其主要哲学观点总结,部分简要节选)

(从中也可窥见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

承认自己无知,“爱智慧”。“苏格拉底式的反讽”;认为知识源于内心;“知善者必能行善”,跟从自己的价值观可得快乐;关注人在社会中地位。

柏拉图:

关心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将其加以联系。追求永恒的“真善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把世界分为“理型世界”与“物质世界”。其中理型世界中存在着物质世界所有形象的“模型”;理想国与男女平等观。

亚里士多德:

感官世界先于理念世界。.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源于体验。(经验主义)形式存在于事物中,与质料不可分割。实在界(感观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

帕梅尼德斯:

万物亘古长存。世上没有真正的变化;在感觉与理性中信任理性。

赫拉克里特斯:

世物是流变的。相信理性,但信任感觉。

泰利斯 :

万物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恩培窦可里斯:

水火气土四根说。万物中各有四根一部分,“爱”使事物相聚,“恨”令其分离。将物质与力量分开。

安纳萨哥拉斯:

万物由“世界细胞”构成,无限可分,须弥芥子。认为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同时他还解释了日蚀的现象。

德谟克里特:

原子虚空论,原子形状不同,不可分割。唯物主义者。

近现代西方哲学家

马克思:

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思考方式有一大部分受到社会中的物质因素的影响。他提出,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达尔文:

提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理论,主张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以“本我,自我与超我”(本能的意识,本能与现实妥协的意识,规则与理性意识)解释心理现象。

笛卡尔:

提出以建立“数学化”哲学体系的方式探索哲学问题,二元论。提出怀疑论,认为生命唯一真实的是思考,“我思故我在”。提出理性主义,“越能被理性认同,就越真实”。

康德:

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

黑格尔:

“世界精神”是文化的集合,它受时代局限,但朝“更了解自身价值”的方向演进。没有“永恒的真理”和“永久的理性”;“正,反,合”的辨证法,存则必有反,反则必趋和。“从纯粹逻辑或哲学的观点来看,两个观念之间总是存在有一种辩证式的紧张关系”。

洛克:

认为我们的心灵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先透过感官而来的。

休姆:

断定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指的是对于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指的是对印象的回忆。认为人没有不变的自我。心灵是‘一个剧场。在这个剧场里,不同的感官认知在各种位置和情况下轮流出现、经过、再现、消退及融合’。休姆指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这些来来去去的知觉与感觉,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

祁克果: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整体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主观真理论”,认为可以被清晰把握的事物不值得关注,与己有关的才有价值。存在主义者。

萨特:

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应该把人存在的情况作为出发点。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生命没有固定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赋予其意义。

热爱阅读,可以让孩子,获知人类最精华的智慧,可以足不出户便体验别样的人生,可以让孩子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为此,首都教育《师说》栏目将在未来的两个月中,每个周末晚19:30,推送名师推荐阅读节目。

我们将邀请了人大附中、101中学、北京四中、北京五中、中关村一小、北京小学、中关村三小、史家小学等名校特级教师,为我们的孩子推荐了一系列开启智慧,不流俗众的书籍。

(点击【往期回顾】可查看之前节目)

一期一师一本书

用一份好书单来抵抗岁月的腐蚀

在喧嚣的世界中

带着孩子静下心来阅读

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

往期回顾

1.   101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学习有难度?看了这本书你就开窍了!

2.   四中历史特级教师:坚持读完这本书,会给学习带来巨大改变!

3.   中关村三小特级教师:家长的三观里,藏着孩子20岁以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