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2023-08-01 浏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P60-P6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筷子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昨天,杏北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举行了一场美食节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小朋友们要学会分享,在分东西时,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分筷子: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筷子吗?(小朋友平时在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分给同桌两个孩子,每人一捆小棒。里面分别有6支,7支小棒。请同学们分一分,你手中有几双筷子?

(2)生操作,师巡视(其中一人会出现有多余的)

(3)汇报展示(先请没有剩余的)

摆一摆,说一说,你手中有几双筷子,你是怎们分的?

生:6支筷子,两支一双放在一起,一共有3双。

师:你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分筷子的过程么?

生:6÷2=3(双)

师:你为什么用6÷2 来计算?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能具体说说吗?(让孩子具体说说6表示有6支筷子,2表示每份分2支, 6÷2表示6支筷子,每2支为一双,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 6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3叫做?(商)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摆一摆,教学“余数”。

师:有一些同学好像在分筷子的时候,遇到麻烦了?(有剩余)请你上来摆一摆

师:为什么剩下的1个不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摆1双吗?

师:那么剩下的1支筷子怎么办?(放在一边)

小结:这7支筷子,平均每2支为一双,一共是几双?(3双)还剩下了几支?(剩下了一支)

(板书:3双,还剩1支。)

师:对比这两次摆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次摆完了,第二次没有摆完,还剩下1支。

生2:左边有6支筷子,右边有7支筷子。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每2支为一双。

师引导:每2支为一双我们说这种分法是?

生2:都是平均分。

师:既然是平均分,我们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7支筷子,2支为一双,

生:7÷2=3(双)

师:这里的3表示?(3双)他把刚才摆筷子的过程表示完整了吗?

生:没有,1没有表示出来。

师:那剩下的“1个”怎么在算式中表示出来?谁来想想办法?

生1:剩1,多1。

生2: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数学是一种很简洁的语言,在数学上,我们用6个实心的小圆点把 “1”和“3”隔开,写上“1个”,表示刚才剩余的1支筷子。数学上把剩下“1”叫做余数,表示平均分后还剩下的数。

板书:7÷2=3(盘)……1(个)

余数

(2)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在这个算式中,7表示的是?(有7支筷子)2表示的是?(平均每2支为一双)3表示的是?(3双)1表示?(还剩下1支)

师:谁能结合图,完整的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有7支筷子,每2支为一双,摆了3双,还剩下了1支。

(收小棒)

(3)教学读法。

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听老师读读看:7除以2等于3双余1支。一起读(学生齐读除法算式)。点名生来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2)对比得出“有余数的除法”。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没有余数,第二个算式有余数。

师:对!这个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来好好研究“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巩固练习(一)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1)师:分完筷子,大家最关心吃的了。瞧,这里有苹果,我们一起来圈一圈,分一分,

师读题:圈一圈,圈什么呢?(23表苹果,3个3个地圈)还要?(填一填)你们能不能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完成这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PPT展示正确做法):你是怎么圈的?(3个3个圈)圈了7组,剩下2个,算式:23÷3=7(组)……2(个),同意他的请举手。

提问:你能说说23÷3表示什么意思吗?7表示的是?(圈了7组)2表示?(剩下2个苹果)。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师:有了大家的帮忙,小朋友们吃得心满意足。瞧,他们现在做起了游戏。

(多媒体出示图片)师: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4根)

师:如果有8根小棒,正方形之间不连结在一起,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呢?(2个)到底是不是2个,看老师在黑板上摆一摆。(师在黑板上用小棒摆正方形)

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生回答:8÷4=2(个))

师追问:为什么要除以4?

生:每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所以要除以4。

师:我们用8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那么用9根小棒呢?师在黑板上摆,提问:摆了?还剩下?所以算式是?(9÷4=2(个)……1(根))

追问:这里的2表示?(摆2个正方形)1表示?(还剩1根小棒)

(2)10、11、12根的情况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能摆几个?有没有剩余?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列式记录下来。记录完把小棒收回信封里。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的特点,除数都是一样的,都是4。

师: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预设学生汇报:

生1:如果是其他数的话,可能是4,4根小棒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还有谁想说,为什么余数不是4?(生2回答:如果是4,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师演示16根小棒的情况。

师:余数不可能是4,那可不可以比4大呢?比如说余数可以是5吗?

生:如果余数是5,那么其中的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所以余数是?(1)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是4,也不能比4大,那么余数只能比4?(小)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请大家想一想,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

(多媒体出示图)师:咱们还是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

生:余数可能是1、2、3、4,因为除数是5,所以余数<除数,可能是1-4。

(多媒体出示图)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四、回顾小结,提炼方法

1.师:真不错,同学们会用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多个学生反馈)

2.利用评星栏,渗透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附: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五、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本节课,我根据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教学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设计及教学后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课时,是有余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余数、直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内容。在深刻理解了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我能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

1.通过让学生分筷子,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在操作过程中,利用直观操作理解概念,创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及操作的要求。并能在具体操作之前,明确操作任务,要求,从而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2.教师的教学形式多样,准备的学具与教具充分,学生有直观的学具辅助学习,教师黑板上用教具的直观呈现,用有颜色的教具冲击孩子的视觉,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做准备。

3.教师教学过程中,先扶后放,在摆完12根小棒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得出13,14...根小棒摆正方形的过程及相应算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最后的评比栏的分析与拓展,除了让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突破得当

本课是学生学习完表内除法,整除后进一步学习没有整除,有余数的除法,因而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现在:

1. 在刚好分完与不能刚好分完还有余数两种分法的对比,整除算式与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对比,余数和除数的对比,善用这三个对比,对比出余数的本质。

2. 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懂得通过追问,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及自身操作,思考,探索中学会新知。突破教学难点。

3. 教师的语言规范,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教学。这点也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问题,才能让学生正确地思考,有的放矢的进行探究。

三、学生主体地位得到重视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好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 本课教学过程中,有让孩子分筷子,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能舍得花时间等到孩子的生成,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2.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角丰富,如:“你们真懂得倾听,你的回答很完整”等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表扬孩子。

3.当教师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发现该生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没有嫌弃,而是鼓励孩子说,并给予另一个回答的机会。让该生感受到温暖。

在本课教学中,也有一些地方也需进一步改进:上课节奏把握较不到位,拖了五分钟的课。在练习设计上,本节课只有一道圈一圈填一填和一道摆五边形,猜测余数的题目,无法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在练习设计上,除了考虑时间上的那排,也应重点考虑练习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