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备课,成竹在胸
要上好一节课,认真备课是首当其冲。如果备课时漫不经心,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讲起课来枯燥乏味甚至南辕北辙,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比如三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妈妈的账单》,我在备课时想,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妈妈的账单金额后面为什么都是0芬尼?小彼得为什么要把60芬尼塞进妈妈的口袋?我精心设计了4个小环节。
1、提问:同学们,从你记事时起到现在,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些人让你难忘,也许是你最喜欢或者最佩服的人。那么,老师想问:你最难忘的一个人是谁?
2、播放音乐《妈妈的吻》。根据我的经验,无私奉献、无微不至关心着孩子成长的妈妈往往会赢得孩子的心。于是,在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妈妈”后,我相机播放音乐《妈妈的吻》。
3、诗朗诵《游子吟》。当妈妈把都是0芬尼的账单呈现在小彼得面前时,适时朗诵《游子吟》,抑扬顿挫而又饱含感恩之情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一出来,我相信能抓住孩子的心,从而让他们感悟到什么。
4、妈妈,我想对你说。让学生通过对“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三个词语的理解来感受小彼得的羞愧之心、后悔之意,和知错就改可贵品质之后,灵机一动,让同学们写一两句最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我相信,一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综上所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才开始撰写教案,这样才会一气呵成,上起课来才会驾轻就熟、感情饱满、绘声绘色、左右逢源,那么这种真情真性演绎出的文本内涵,会大大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高效。
二、随机应变,种豆得瓜
无庸置疑,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应用得好,有时会种豆得瓜、锦上添花,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反之则弄巧成拙甚至会大出洋相。
比如:我在教《所见》这首诗时,班上有个学生问:“老师,蝉是不是也叫知了?”有的同学说是,也有同学说不是。看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就告诉了孩子们正确的答案,并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在河边捉知了的趣事,同学们听得很入神,也对诗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两句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朗读指导时,孩子们兴致更高,都愿意上台来展示,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跃然“脸”上。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对自己有如神来之笔的教学机智倍感骄傲。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吃透教材,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请记住:学生喜欢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