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小学数学都是开发学生心智,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因为,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可以指导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以此更好地分析、归纳、总结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定义和意义
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那么,数学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生活思维能力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的思想过程。由此可见,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有序的学习策略中不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展相应的思维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多思多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有关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以及四则运算等一系列的内容,这些知识都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此不断地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立志于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多思多想,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此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独立性。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某件物品拿到讲台前,让小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上观看物品,进而引导他们不断思考观察物体的特点和技巧,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迁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利用一种知识的学习影响另一种知识的掌握,在原有知识体系上学习另一种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迁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繁杂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因为,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复杂多变的,每个知识之间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学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让他们整体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利用旧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利用新知识来巩固旧知识的印象,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发展思维能力。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学习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以此确保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知识学习的灵活性。
(三)数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应用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中,“习题”是每一节内容都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数学训练是帮助小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从而有效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中的知识应用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课本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训练习题,以此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灵敏性和应用性,进而帮助他们感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为例,教师应该为他们布置生活化的习题练习,例如,让他们搜集班级内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等,以此增强其思维能力的应用性。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强调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将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各项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技能。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分析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切实做到多思多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学习迁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