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研修,在研修中进步。9月份,台江校区语文教学研修工作坊开张了!近日,在专家的带领下,台江语文教研组通过随堂听课,课后评点,总结二备三备等方式,对阶段教学课例进行深度研讨,以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课例 · 课题 · 论文
9月11日,语文组研修专家应老师结合池玲青老师、唐晓青老师、黄祥美老师的三节课例,引导老师们对课例进行深度探讨,指出好的课例就是一个课题,一篇论文。
在生活中遇见 在思考中写作
初中的第一节作文课怎么上?“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初中作文的起始课,也是一节“激趣”课。针对初一的学生,有的对生活、对作文还缺乏热情和兴趣;有的对初中作文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初中作文要求还未进行系统性的训练这些情况。池玲青老师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开始,选用校园风景图片,校园生活图片,学校活动图片等,从方法指导抓起,引导学用心感受自然景物、家庭生活与校园生活 ,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在作文训练的起点抓扎实。应老师详细的点评,是指导,更是启发。
新闻教学 寓情于理
唐晓青老师、黄祥美老师两堂同课异构的《国家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文的教学,唐老师注重情感浸润,以视频导入创设情境,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在浓浓的情感中体会这篇新闻评论为何而写,如何呈现。整堂课激趣启思,气氛热烈。
黄老师则从写法入手,引导孩子们感受文章的理趣,一节课不仅是“新闻评论”的一般写法教学,也是新闻评论的实操课,很有实效。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任务教学单元的最后一个课例,也是今年新教材新增的课例,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应老师的点拨下,两位老师及时就课例衍生出的论题写成了论文。
学生的起点是教学的起点
课堂上,哪些内容可以不讲,哪些内容只要点拨,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这恐怕得问问学生!9月17日,在应老师的带领下,台江语文教研组针对初一、初三的古诗教学课例进行探讨。
诗歌情长 人月永恒
陈小芳老师、黄灿疆老师的《水调歌头》。陈小芳老师从作词背景入手,先带着学生回顾了苏轼失意的一生及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创设情境,为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奠定基础,整堂课学生积极合作钻研,探讨苏轼矛盾复杂的心理世界,不断有思维火花闪现。
黄灿疆老师侧重文本的解读,紧扣词作,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探究关键句子的深刻底蕴,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理解作者借咏月遣怀的方式,体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
两位老师的课各有所长,课堂饱满,但满堂盛宴,不如一碗细面。课堂导入与拓展占 用太多时间,势必影响文本重难点的解读。针对课堂集中问题,在应老师引导下,大家做了思考!
意象在表 情感在里
台江校区常丽丽老师、许汉权老师两位老师的带来了如诗如画的两堂古代诗歌鉴赏课——《古代诗歌四首》。常丽丽老师的所授的课程是《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她通过“想象绘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并感受画面;通过“品读比较”更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探索景与情的关系。在诗歌的诵读与品析中,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同时学会了通过“以景悟情”来欣赏诗歌的方法。
许汉权老师讲授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天净沙·秋思》两首诗歌,他通过探寻诗歌文本的内与外,着细处体悟文本,让孩子在自我品味诗歌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诗歌画面,置身于诗歌时空;通过课外文史知识的补充,让孩子着广处领略诗人的性格魅力,更深入品析诗歌情感,真正的学会品诗、悟诗。
初一的诗歌课,要讲到什么层次?两首诗对比阅读的切入点在哪里?应老师四两拨千斤,简单两个问题,引发了在场老师们对学情的关注,对课例文本解读进行深度思考!
每一堂的语文课,应老师都做了满满的笔记。在评课环节,应老师肯定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积极饱满的状态,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输出与拓展,且对诗歌的理解、把握比较到位。为孩子们献上一节有趣、有料的诗意语文课。同时,应老师针对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一是抓住文本本身的“矛盾性”与“统一性”;二是重视文本解读,寻找文本教学最佳“切点”,如抓住诗歌中的“寄”、“一”及“悬”字,将全文集中统筹于这一字眼上展开。
应老师的建议高屋建瓴,也启发所有在场老师们必须更加精心备课,打磨精品,同时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
来源:福州华伦中学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