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图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而刚好小孩马上明年要上小学了,我思考了非常长时间的孩子教育问题。当然,我是没有深入教学,也没有深入调查,对问题的理解难免会有一些偏差甚至错误。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思考,说的不对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甚至说所有家长都有的一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只有当上家长的人,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希望孩子在各科目的学习中成绩突出,总能比别人更早学到更难的知识。孩子几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练习,几乎成了“做题工具”。像我外甥女,每天回来她妈妈总是不停的督促他完成作业,尽管现在孩子已经减负了,但是其实每天的作业还是非常多。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其实小学的数学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就那几个知识点,将来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复习完。小学阶段的练习,个人认为应该是以练习计算能力为首要目标,其次就是兴趣的培养,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去做太难的题目。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沃尔夫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认为,小学应该有充裕的时间学习语文和算术。因为他认为数学的计算能力如果在小学时候得不到足够的练习,等到将来长大了是无法再通过练习掌握这项技术的。这就好比钢琴,如果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基础练习,将来基本上就不能成为钢琴家。他在一次《数学是什么》的采访中,采访者饭高茂就说过一句话,小学的时候如果没有掌握分数的计算,将来就基本上掌握不了分数的计算。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数学的计算。中国的小学生计算能力普遍比国外的强,这几乎是普遍的共识。但是到了大学以后,似乎国内的数学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大数学家明显没有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来得多。我一直在思考原因,为什么中国的心算能力这么强,但是数学却没有成为世界顶级,这让我一直很不解。唯一的解释就是,数学的计算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中国的数学计算几乎都是有口诀的,像我们的乘法口诀等,可以大大简化计算。但是正是这种简化的数学计算,让我们丧失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国外正是由于没有乘法口诀,只能通过最麻烦的拆解来计算。比如,2*3=6,中国的学生可以马上得出结论。但是外国人不行,外国人只能计算:2+2+2=6,或者3+3=6。而这无形中就培养了数学思维。当遇到因式分解时,我们的学生总是在想着套用公式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他们不行,他们不记公式,只能“愚蠢”的进行因式分解,我在网上就听到过一个人说,外国中学生(a+b)^2=a^2+2ab+b^2这个公式他们都要自己计算一次,而中国的学生立马就可以得出答案。从结果来说,中国的学生速度是快的,但是中国的学生也丧失了锻炼这种计算能力的机会。中国学生的掌握可能是一种类似于”外功“的东西。
当然,中国的教育是有非常严重的问题的,像最近出现的教材插图事件,首先这个教材和教学大纲有没有经过那些资深的数学家们深入讨论?像这种儿童的教材更应该要慎重,从数学家的角度来看教材,他们会更懂得什么阶段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他们从高观点下看教材,教材应该会更加严谨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另一个就是应试教育问题,其实说来,考试应该是最公平的一种教育制度了,但是应试教育不应该从小学生就抓起了,所有国家的教育都有考试,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这么着急的将应试的压力放到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