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为主,体现个性特征
小学生大多喜欢被教师表扬,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注意有倾斜的意识。对学生的优点要尽量放大,多给予肯定赞美;对学生存在的缺点,要多给予鼓励,在矫正上多给一些方法,禁止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展开批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固定方式和语言设计限制,教师要注意利用个性化语言和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充分发挥激励评价措施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的选择,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注意存在的缺陷。教师进行激励评价时,要注意体现个性化。“你今天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说明你真的上心了。”“你再好好想想,这样的问题难不倒你,老师相信你。”这样的评价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学生乐于接受,其激发效果也是显著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法众多,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选择。低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较低,教师要多进行鼓励性评价;高年级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教师要展开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构建完善数学认知体系。
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后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一个学生画出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不垂直,教师笑着对这个学生说:“你的直尺肯定坏了,不然怎么会画不出垂直的线段呢?这样吧,我给你借个直尺,再画一次,我相信一定会垂直的。”学生都笑了,课堂内呈现愉快的气氛。这个学生也很快就纠正了错误。教师给予学生以积极鼓励,给学生带来无穷学习动力,激励效果非常显著。
重结果更重过程,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作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第。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与终结性评价性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民主与人文精神。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或学年要结束时进行,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对学业成绩、作业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它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