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2020年1月8日┃论文撰写┃源于教学,成于思考——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撰写

2023-07-12 浏览:

请点击加入课题论文群

源于教学,成于思考

——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撰写

郑小青

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

摘要:教学论文“源于教学, 成于思考”, 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 对教育的感悟。优秀的教学论文, 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那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值得教师探讨。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论文; 创作素材;撰写小学数学论文是科研兴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此, 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 还是一线数学教师都越来越重视论文的撰写。那么, 如何更好地撰写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呢?我以为:论文的创作“源于教学, 成于思考”。

一、源于教学

好论文的特征之一就是“言之有物”, 即拥有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一线数学老师, 只有静下心来, 专心教研, 沉心教学, 有丰富的素材才会“水到渠成”。1. 听课所得。听课是教师最常规的教研活动, 也是素材最直接的来源。2005年, 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新课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研讨会, 其中有2节教研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节《认识平均数》, 教学太重过程, 遗憾!一节《平移和旋转》, 过程为结果服务, 成功!对比两节课的得与失, 我撰写了《数学课堂教学要追求过程与结果的平衡》的论文, 从“深入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目标;创设生活情境, 快速切入新课;优化学习材料, 组织有效教学;合理使用课件, 弥补教学缺陷;即时评价学生, 激励主动参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学过程更好地为教学结果服务的重要性。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6·12) , 这是我的第一篇处女作, 兴奋之情可想而知。2.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总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体会, 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 要善于及时总结,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006年底, 我执教《小熊购物》一课, 从通过对单幅主题图进行三次不同的使用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受到启发, 撰写了《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由一幅主题图三次使用引起的思考》的案例, 从“用心领会, 把握主题图的用意;灵活应用, 讲究主题图运用的有序性;创造开发, 发挥主题图‘情境串’的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主题图教学研究的心得。发表于《教学与管理》 (2007·4) 。3.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 是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科研活动, 是新一代教师“努力实现向教育教学研究者”转变的重要活动。2007年, 我的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为了更好地推广课题成果, 我把结题报告改为《构建“情境串”教学模式,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数学论文, 从“构建层递式情境串教学模式、情境串教学的个案展现、层递式情境串的主要类型、情境串中情境素材的获取、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串教学”五个方面阐述了运用情境串实施课堂教学的优势。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08·2) 。4.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开展的“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数学课例研究活动, 收获颇丰。(1)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 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 备课并上课。听课老师对比这些课, 结合上课效果, 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 并进行第二次备课。学校教研组曾以“乘船”一课进行“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活动后, 我对比两位执教教师“课前集体备课时的争议、课中不同教学理念的体现、课后不同教学效果的分析”, 整合了低、高段教研组的教学经验, 通过对主题图的适当处理, “重组”主题图进行再教学, 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图式”展现出来, 完成“策略多样”与“算法多样”的有效转化, 实现解决策略与算法多样的统一。之后, 我撰写的课例《让主题图架起沟通策略多样和算法多样的桥梁》发表于《小学教学》 (下半月·数学) (2008·3) 。(2) 同课同构:是指同一备课组内的不同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同一教学内容, 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进行执教, 听课者对相同环节不同教师的课堂使用语言、启发的方式、采用的激励评价手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记录, 课后进行教学效果等的测试, 经过比较分析, 总结出最佳的课堂教学调控机制, 并在新班级或新一课教学中推广实施。如, 一次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区数学教学比赛, 执教内容是“周长的认识”。教研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整合优化出一个较佳的教学方案。然后由参赛教师 (徒弟) 和一位市级名师 (师傅) 进行“同课同构”磨课活动。在相同的教学过程中, 两人均出现了一个相同的教学意外:一个学生站起来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却只指出了数学书封面的“4”个点。发生这样的意外, 两人教学处理不同, 教学效果也迥然不同。徒弟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遗憾!师傅的课堂有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精彩!我根据这一课例, 撰写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数学案例,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 》 (2008·6) 。

二、成于思考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要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重视平时的教学积累, 善于对比, 讲究技巧。1. 重视积累。必须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一是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 二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中去寻找, 三是从报刊杂志中去摘录, 四是从工具书中去查看。而常用的积累方法就是把平时教学及教研活动中的所听、所思、所得及时地输入电脑, 储存起来, 以备后用。我很多论文的论据都来自这种积累方式。2. 善于对比。要想论文发表, 还要善于对比, 对比自己所写文章与别人已发表论文的差距, 对比自己所寄论文存在的“劣”与经编辑部修改后发表论文的“优”。《让主题图架起沟通策略多样和算法多样的桥梁》一文是编辑部给我修改文字最多的论文。论文寄出时字数为3766字, 发表时为2399字, 删改1367字。通过逐段、逐句、逐字的对比, 笔者有两点发现:一是编辑部喜欢实质性的东西, 而不喜欢到处都能找得到的所谓理论的东西。二是论文的开头最好开门见山, 快速地切入论文的主题, 论文所举的实例要简洁而有个性。正因为有反复的对比和揣摩, 后来笔者发表论文的命中率迅速提高。3. 讲究技巧。论文的撰写还是讲究点写作技巧的。撰写论文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选题从实际出发。没有实践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选题要结合教学实践,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 所提供的经验对其他教师有借鉴价值;文章应反映自己的教学实践;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 并认真研究, 有所收获, 取得研究成果的, 才有可能考虑写作。(2) 选题切入点要小。选题不宜过大过宽。题目过大了, 势必精力分散, 道理讲不清说不透, 最好是取某一个小问题、某一个问题的侧面来写, 把道理说清楚, 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 受到教益。如一次在教学第4册数学第79页中一道有关“里程表读数和里程数”的练习题时, 我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 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为此, 我产生了困惑, 通过再思考, 在其他平行班中又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之后, 按“预设→实践→反思→再实践→再思考”的结构撰写了案例《寻求习题之间的本质关联——由“里程表读数”引发的实践与思考》, 该文发表于《新世纪小学数学》 (2008·04)(3) 选题要有新意。无论写什么文章, 关键都在于有新意。所用题目应该体现当前教学研究的动向, 特别是大家都没有思考到的空白点, 所写内容最好是大家都关心的“热门”内容, 讲的是自己的观点, 对于别人已用过的题目, 一般不宜再用。换句话说不重复别人已经发表的结果。(4) 文章结构要严谨。提纲是文章的框架,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完全由作者构思来拟订。但一篇好文章应该做到:提纲内涵要明确, 表述层次要分明, 逻辑结构要严谨, 论点论据要清楚, 布局谋篇要合理。如, 发表于《数学教学研究》 (2008·09) 的数学论文《让“自主探索”与“有效引导”激情共舞》, 共4569字, 编辑部一字没改, 全文发表。“开头引语→徒弟:课堂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遗憾!→师傅:课堂有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精彩!→一、导之有趣, 激活引导的‘动情点’, 使学生想学;→二、导之有时, 找准引导的‘连接点’, 使学生能学;→三、导之有法, 把握引导的‘成功点’, 使学生会学;→四、导之有度, 掌控引导的‘平衡点’, 使学生多学。”是该文的标题式提纲, 这样新颖有趣的提纲必能吸引编者和读者的“眼球”。(5) 初稿撰写要迅速。提纲拟定后, 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 最好一次完成, 初稿写成后, 不要急定稿, 先搁它一两天, 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 看表达是否清楚, 计算是否准确, 推理是否严谨, 更正明显错误和字迹模糊的地方, 再搁一段时间等待全面修改定稿。(6) 反复修改再定稿。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论文写成后, 还应该认真审读, 仔细琢磨, 反复修改。文章的修改润色, 主要从“结构修改、词句修改、重新写题目”三个方面入手。尤其是词句修改上要达到“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的效果。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7):24-26.

好书推荐

新增课程内容《论文投稿期刊推荐》,投稿不再发愁!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课程获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