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 戴光超
面对教育教学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育需要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全国掀起了学习新课标的热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是这热潮中的一员,并努力奔向潮头。《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版)》。课程目标突出核心素养导向,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音表达现实世界。《标准(2022版)》课程内容领域的划分与《标准(2011版)》保持一致,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标准(2022版)》课程结构更加凸显数学学科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理念。《标准(2022版)》重新对学段进行了划分,义务教育数学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从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的需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学段(1-2年级)的四个领域,共同学习。一、数与代数领域随着《标准(2022版)》对学段的调整,数与代数领域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主题来看,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将《标准(2011版)》分布的两学段的六大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整合为贯穿三个学段的“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大主题。小学阶段不再学习方程,不再出现“反比例”的内容。“常见的量”的内容整合到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学习内容《标准(2022版)》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数与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素养会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数与运算”变化说明1.理解数的意义的本质。学生对于数的意义的学习由“理解”修订为“感悟并理解”,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获得感。关于数位的学习,由原来的“能说出各数位思维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修订为“理解数位的含义”更加贴近数的本质。2.初步形成符号表达。对符号(>,=,<)含义的认识从理解转变为了解,增加了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的内容,将重点从理解符号的含义落到感悟符号所表示的关系上,更加深入地体现了数学符号是一种关系的表达。3.重视运算之间的关系。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修订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内容与内容之间关系的理解,便于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4.探索算理算法。《标准(2011版)》中的要求侧重于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标准(2022版)》在知识技能之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提倡学生对算理算法的发现、学习。5.明确素养要求。将“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解释”修订为“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三)“数量关系”变化说明“数量关系”主题为新命名的主题,将《标准2011版》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中涉及应用的内容与“探索规律”整合为这一新的主题。“数量关系”主题的加入体现了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等概念的学科本质。二、图形与几何领域从主题来看,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将《标准(2011版)》分布在两个学段的四大主题(“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整合为贯穿三个学段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大主题。认识方向的内容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学习内容在《标准(2022版)》中,第一学段的图形与几何内容围绕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个主题展开学习,主要任务是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形成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感悟数学度量的方法,初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二)内容变化说明1.增加“量感”。《标准(2022版)》增加了有关“量感”的内容要求:“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量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标准(2022版)》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在第一学段,“量感”主要在长度的估测与测量活动中初步形成。2.“图形与位置”个别内容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并增加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的要求”。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标准(2022版)》中,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主线为“数据分析过程——数据分析方法——数据的随机性——随机现象及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其中把《标准(2011版)》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合并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弱化了“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和预测”这一要求,注重培养数据意识。(一)学习内容《标准(2022版)》中,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只有“数据分类”一个主题,主要是根据事物的不同属性确定标准,依据标准区分事物,形成不同的分类。(二)变化说明《标准(2022版)》增加了“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的要求,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导向。目标动词从“感受”调整为“了解”,“感受”是过程性目标动词,“了解”是结果性目标动词,在分类的过程中要学会分类的方法。四、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实践是一种探索精神,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与《标准(2011年版)》相比,《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了在小学阶段主要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开展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二是删除了学段目标,通过主题活动举例的方式呈现“内容要求”;三是增加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因为《标准(2022年)版)》将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所以,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也分三个学段展开,并在第一学段推荐了6个主题活动,第二学段推荐了4个主题活动,第三学段推荐了3个主题活动和2个项目学习。第一学段(一)学习内容《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推荐了6个主题活动:数学游戏分享、欢乐购物街、时间在哪里、我的教室、身体上的尺子、数学连环画。(二)变化说明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标准(2022版)》建议在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1-2周安排“数学游戏分享”主题活动。2.从活动内容上看,《标准(2022版)》把《标准(2011版)》数与代数领域中对常见量的认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与位置内容调整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3.从活动设计上看,《标准(2022版)》鼓励设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内、课外结合完成。本文只是本人在学习《标准(2022版)》时的简单随笔,意在整理第一学段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和变化说明,帮助广大同仁更好地理解本学段的新课标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提出建议和意见。推送 | 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
编辑 | 杨锋
校对 | 毛恒涛 杨靖
初审 | 付红兴
审核 | 朱博
扫码关注我们吧
投稿渠道:jhd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