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4月12日,有幸观摩2023年临沂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一组)活动现场,一位位优秀的教师带来一节节优质数学课的让人获益匪浅。
第一节课是魏欣欣老师执教的《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整节课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步骤串联而成,以帮助纸环上的小蚂蚁吃到面包屑为背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体验“默比乌斯带”的特点,依托大量的素材和视频,使大家对“默比乌斯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二节课是董可欣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在学生熟悉的投篮情境中研究平均数,先呈现出求平均数的“先合后分”和“移多补少”两种方法后,通过巧妙地设计体现数据数量和数据大小的变化对平均数的影响,最后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学习平均数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课是高学艳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一节概念课讲得面面俱到,生动形象。本节课从任意画两条直线开始研究,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深挖每一个字眼,通过多种反例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具和软件的使用精妙更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方格纸验证平行、正方体展示不同平面、作图软件体现平行与垂直的关系。整堂课思路清晰,干净利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节课是陈希之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与高学艳老师属于同课异构。陈老师的思路从画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入手,以交点的数量引出“平行与垂直”,本节课中陈老师通过展示无数个到直线a的距离为h的小点连成一条平行于直线a的直线,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两直线平行的特点为距离始终相等。
第五节课是陈晓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让人深刻的体会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课不仅仅在“教”的过程,更是学生在发现、在探究的过程。老师在追问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活动中获取新知的过程。课上让学生去数1张纸、2张纸、3张纸,当数到3张多一些的时候,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老师及时的追问“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数呢”,让学生感知到一个一个的去数时,单位大了,从而引出更小的单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并且培养良好的数感。
第六节课是郝振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数感更是串联这课堂的每个环节。1cm、1cm的去数长度,1cm²、1cm²的去数面积,1°、1°的去数,5°、5°、10°、10°的去数角的大小。学生在“眯上眼睛想一想1°有多大,用数值笔画一下5°角”的过程中,建立了1°、5°、10°角的量感,在量10°、120°角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猜一下大小,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测量能力都得到提高,“量感”的形成更加的稳固。
第七节课是张振宏老师执教的《对策问题》,三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让学生在“赛马”这一陌生的情景中学习高深的数学对策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张老师大胆的放弃了教材中的情景,选择了同桌见的扑克牌对战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无止境,思无止境,课无止境。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们虽不像名是大家一般潇洒自如,但却真切反应出一堂更贴近我们日常的课堂。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法,同一堂课有不同的思路,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课堂变得精彩,让学生学得透彻。
文字编辑:潘繁昌 陈振兴
图片拍摄:王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