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乙类乙管”后第一个新学期的起点,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很多中小学、幼儿园不仅在积极地筹划未来的新计划,也在冷静地总结过去三年的防疫经验。那些严格的消杀,那些日复一日的洗手步骤,那些网课期间被老师一再强调的体育锻炼……不仅是我们脑海中深刻的记忆,也被师生们沉淀为适合今后长期坚持的好习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晨午检……这些健康举措都将被延续下来。比如,在开学前7天,学校坚持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健康监测。北青报记者在广渠门中学看到,楼道口、洗手间、教室内均摆放着手部消毒液,食堂餐桌上的小隔板也将继续守护同学们的健康,错峰就餐将在本学期继续执行。“这些好习惯对预防春季常见的诺如病毒、流感等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该校副校长邢颖说。
这些好的卫生习惯在一些小学、幼儿园还固化成了生动有趣的课程或出版物。育园小学的孩子们不仅制作了抗疫图鉴画册,还把居家学习期间总结出来的自主学习小妙招编辑成有声书籍《自主学习宝典》出版。大兴十一幼儿园的老师们以前编过“七步洗手法”儿歌,新学期还准备了自编自演的细菌情景剧、卫生常识绘本故事。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开学前,各中小学已经按要求把卫生防疫所需的“硬件”配备到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每个班级都准备了一个防疫箱,里面放有医用外科口罩、测温枪等物品。汇文中学和北京市八一学校都设立了校内健康观察室,并配备好了非处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药物、退热降温用品、抗原检测试剂,以及医用外科口罩和N95/KN95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常用物资。北京市八一学校还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四台账——师生职工基础疾病台账、心理健康台账、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台账、新冠病毒感染台账,并动态更新。为了改善餐饮卫生环境,上庄中心小学的东马房和上庄两个校区寒假里将学校的会议室和多功能厅改造为学生食堂,孩子们不仅不用再在教室里吃饭,午饭后将食堂的折叠桌椅收起来,还不影响下午的舞蹈课等其他活动。
文/本报记者 雷嘉 武文娟 蒲长廷 刘洋 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