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看书本+纸质作业(由老师下发,自打印);背会前20号元素。
(2)扫码关注公众号平台微课+做平台提供的作业,自学前三章内容。4、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电的电子构成的。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呈电中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3)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只集中在。4)概念:国际上以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所得的,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5)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5、
1)分子是2)原子是3)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4)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6、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排 个,第二层电子数最多排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7、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容易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稀有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课题3 元素1、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和构成原子核;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2)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数所带电量,电性,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2、1)元素的概念: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名前四的分别为。3、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特别是有关。6、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7、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如氧气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8、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氧( )氢( )钠( )锌( )钙( )铝( )银( )氦( )碳( )硫( )氯( )镁( ) 磷( )铁( )铜( )汞( )8、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个横行,()个周期,()个纵行,()个族。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是()。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淡水紧缺的原因:1、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小; 2、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3、二、爱护水资源 1、措施:① 一方面节约用水; ② 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 2、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水质监测 ②工业 ;③农业 。 ④生活 。 3、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的方法 ①生活中:②农业上: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③工业上:。 4 、水污染的三个来源: 、 、。 课题2 水的净化一、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若有气泡,则影响过滤的速度。 “二低”:;。 “三靠”:① ;② ;③ 。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是。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2、两次过滤后仍然混浊的原因: ①;②;③漏斗或烧杯不干净 二、净化水的方法:①、②、③、④。 1、其中和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四种方法都能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2 沉淀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3 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4 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 净水时活性炭的作用:。三、硬水和软水 1 硬水:。 软水:。软水不一定是纯水,但纯水是软水。 2 鉴别方法:。 3 软化硬水的方法:或。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 4 硬水的危害:(1);(2)。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燃烧方程式:2H2 + O2“某化某”:不含酸根的化学式。
3 化学式的读法:从后往前读法 “某酸某”:含酸根的化学式。四、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4、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知识填空
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2)守恒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不变。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变化,不适用于变化,即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这个定律;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即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2、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填空
一、 燃烧和灭火1、相关知识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①物质必须为可燃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灭火原理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rZ9ZWsv83Gm5ugzZfj3JA
提取码: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