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虽是一门初三才有的课程,但很多学生初一、初二时就在期待这门课,这是因为化学会做很多有趣的实验,比其他干巴巴学知识地课有趣多了。
不过化学实验真的是太多了,初中要学习、要记住的实验也真的不少,如果一不小心把实验现象、公式记混,那中考时可就没救了。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今天我特地准备了《初中化学80个实验现象总结+26个必备精华知识点》,帮孩子们把中考需要学习的化学实验都整理归纳好~
(温馨小提醒:文尾附带的资料内容较多,无法完整展示在文章中,【初中化学80个实验现象总结+26个必备精华知识点】完整版资料,关注后私信“实验”即可获取。
化学课堂:金属
有一句俗语相信每个人都听过:真金不怕火炼,你有想过,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练吗?
这是因为“金的性质不活泼,在高温时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金属除了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有时会发生一些好玩的现象。
我们来讲一个小实验~
取少量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注意!这里不选择浓盐酸和浓硫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挥发性过强,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的同时会挥发出氯化氢[ HCL ],导致生成的气体不纯净,且反应太剧烈,不安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会产生氢气[ H2 ]。 )
在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的气体。
实验过程中,镁表面很快生成无色气泡,该气泡在试管口燃烧出现蓝色火焰。
参照以上实验,分别在放有少量锌(Zn)、铁(Fe)或者铜(Cu)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实验发现,锌的表面产生气泡较快,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在燃烧时出现蓝色火焰。
铁表面出现气泡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气体燃烧也出现蓝色火焰。
铜与盐酸不发生反应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发现现象完全相同。
那这个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答案是:氢气。
由镁、锌、铁可以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而铜不能的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示为:A+BC=B+AC
金属活动性顺序
如果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会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铝丝的表面会有紫红色的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这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这是因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这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经过很多个上述实验的探究,我们归纳与总结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金
这么长的顺序死记硬背肯定是很难记住的,我们可以采用“谐音法”来记,即:捡个大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这里有一个重点孩子们需要掌握:
有一个知识点孩子们需要注意:
以上就是今天化学课堂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里包含的实验只是化学世界中的一小部分。
初中生需要掌握的实验还有很多,接下来将分享我整理的《初中化学80个实验现象总结+26个必备精华知识点》内容。
资料内容
资料内容较多,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初中化学80个实验现象总结+26个必备精华知识点】完整版资料,关注后私信“实验”即可获取。
化学学习并不难,只是因为需要记得知识点比较多,容易混杂。
但这种情况想考得好也比较容易,只要整理清楚知识,便能够获得不错的分数。
孩子们加油哦!
孩子历史很难背?别急!我这里有超强记忆法+《初中历史19类开放式问答模板》,只要孩子掌握,历史拿满分!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免费学习!关注我,定期推送知识大礼包!分享教育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