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WwW.gEO2k.cOM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酸碱盐综合题专项训练
(建议时间:45分钟)
类型1 流程图类型
1.(2019咸宁)无水氯化钙的用途广泛。以石灰石矿粉(含有MgSO4、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下:
(1)写出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任意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滤液1中含有的所有金属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
(3)滤渣3中的固体除有Ca(OH)2外,还有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对滤液3调节pH值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传统食品——皮蛋。制作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有生石灰、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等。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得到皮蛋料泥。料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步骤②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⑤加稀盐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
类型2 实验示意图型
3.(2019陕西黑马卷)同学们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对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少量剩余溶液于试管中,做了如图3个实验来探究其成分。分析并回答问题(已知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甲同学的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没有必要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朝阳节选)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以下几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C试管中有________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碳酸钾发生反应。
(4)在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铁一中二模)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部分化学性质。(提示信息:CaCl2溶液和NaCl溶液均为中性)
(1)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D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是指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 D试管中的溶质可能有Na2CO3、NaCl、酚酞
B. C试管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
C. D试管中溶液的pH=7
D. 为了确定D试管中溶质成分,可用Na2CO3溶液
类型3 知识网络型
6. 如图是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相邻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银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
(3)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或沉淀或气体。碳酸钙、碳酸钾等物质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是因为这些物质中均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7.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盐酸与图中五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填空:
(1)A处缺少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2)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可用于除锈,该反应中生成铁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盐酸与另一种物质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类型4 物质转化图型
8.(2019河南)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
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9.(2019陕西黑白卷)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B、C、D为四种类别不同的化合物,A的固体俗称干冰,B是一种含钠元素的化合物,且E与B的物质类别相同,F是一种白色沉淀。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2)C、F中含有的相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写出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2)Mg2+、Fe3+、Ca2+
(3)Mg(OH)2和Fe(OH)3 (4)Ca(OH)2+2HCl=== CaCl2+2H2O
2. (1)漏斗 (2)碳酸钙(或CaCO3) (3)2HCl+Ca(OH)2=== CaCl2+2H2O(或HCl+NaOH=== NaCl+H2O或HCl+KOH=== KCl+H2O)
(4)NaOH、Ca(OH)2、KOH(或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
3. (1)氯化钙和氢氧化钙[或CaCl2和Ca(OH)2]
(2)Na2CO3+Ca(OH)2=== CaCO3↓+2NaOH(或CaCl2+Na2CO3=== CaCO3↓+2NaCl) (3)生成的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钙都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于检验剩余溶液成分
4. (1)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2NaOH+CuSO4=== Cu(OH)2↓+Na2SO4 氢氧化铜[或Cu(OH)2]
(2)稀盐酸与氯化钠含有相同的阴离子,不能发生反应 (3)气泡 (4)HCl+AgNO3=== AgCl↓ + HNO3
5. (1)溶液变红 (2)CO2 Na2CO3+CaCl2=== CaCO3↓+2NaCl (3)CD
6. (1)2HCl+Ca(OH)2=== CaCl2+2H2O (2)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 (3)CO2-3
7. (1)盐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 (3)氯化铁
(4)CaCO3+2HCl=== CaCl2+H2O+CO2↑
8. FeCl2 Fe2O3+6HCl=== 2FeCl3+3H2O
4Fe(OH)2+O2+2H2O=== 4Fe(OH)3
9. (1)酸 (2)CO2-3 (3)灭火(合理即可)
(4)2NaOH + CO2 === Na2CO3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