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的,好习惯方能成就好的未来,好的习惯才能成就好的人生。而好的人生,一定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拥有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听说读写习惯、分析判断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人。
我们总是说:“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外,更要教给他们能力、做人应有的品德,唯有这些,才是教育之根本,也是我们教师所有追寻的信念支撑。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则是小学阶段,甚或者说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那么,小学语文低段的课堂中,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与习惯,我们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呢?或者,我们也可以用用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阐述这样的问题,即:语文课堂中,学生到底要通过实践熟练怎样的能力与习惯,又要学会哪些知识技能呢?结合今天的听课感受和朱教授的评课,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想说一说听的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
第二节课的时候,听了老师讲的《荷叶圆圆》这一课。其中优点部分大致可以陈述如下:
1、从上课开始,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非常积极,不管是小组合作还是朗读课文,回答问题都非常积极,给人感觉充满了活力,阳光向上。
2、整个班级的学生整体看来行为习惯非常好,其中小老师展示学习部分非常精彩,不仅有学生分析生字结构、关键笔画、说笔画等方面的学习,小老师还指导其他学生一起书空生字笔画。整个环节下来,充分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的先进学习理念。
3、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都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生字、写生字。我们都知道,学好生字、写好生字不管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还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它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学生今后的字词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老师在生字的学习上面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生字,写好每一个笔画,把每一个笔画写对、写工整,并且有展示、评价、修改书写的生字的环节。
在评价方面,学生能够按照生字结构、书写工整与否、关键笔画占格等三部分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老师在平日的学习中对学生评价习惯的培养。
另外,对于书写不是很规范的地方,虽然按照严格的要求不能够给某一颗星,但学生在评价的时候能够去鼓励激励同学继续努力,继续规范书写争取把字写好,从而给出了自己的一颗星。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平日里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同学间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思想感情上的关注和引导。相对于知识,这种同学间相互友好相处、共同促进、进步的关系更为重要,更加值得肯定和赞扬。
4、充分关注到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生相对来说易动的特点,以及学生大脑活动的特点,在课堂进行到将近一半,学生大脑学习劳动将近疲劳的时候安排穿插了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朗诵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温习古诗,又能对课文加深理解,同时更达到了让学生活动放松的目的。如此一番活动下来,学生经过了短暂的休息后又能精神集中、活力充沛地回到了课堂学习中来。整个环节下来,衔接自然,是这节课我很欣赏的地方,也是我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学习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当然,除了上面说到了一些我需要学习的地方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我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关注,避免。
1、在合适的时机,合理的地方安排小组活动环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专家培训、教研活动,还是各种教育教学类图书、网络教学资源中,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被鼓励,我们教室的座位也因而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改为了更能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团团坐模式。
然而,什么时候需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不是全由学生完成,无需老师的参与?合作学习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何才能更深入地合作学习?
这一切,都是我们要去考虑、深思,要去实践、完善、总结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学生随意学习,它是在老师有针对性指导下的学习,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相互之间碰撞出火花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恰当地时间来进行,对于学生无需思考,或者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的,我们就要慎重地进行小组合作;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去探讨的地方,则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渗入的小组合作下去。
同样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老师要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或者说一说,以明确接下来要完成的学习实践任务。在汇报的时候,也要由整个小组的学生一起汇报,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要发言,让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2、让学生集中精力,每次干好一件事情。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类似于这样的词汇我们还能说出很多很多。在课堂上,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我们也会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听老师讲课。“专心”是做一件事情的基本态度,也是提升学习效果最便捷的途径。
同样,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向我们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榜样。就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生字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着生字的笔画动画,前面又有学生在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教师同时还在板书。如此三件事情同时进行,虽然规定学生此时要跟着一起书空,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分心或者是看别的地方,或是老师或是屏幕动画,如此,则学生的精力必将分散,注意力必将分散,其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3、教师示范板书要面向全体学生。
板书,是我们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对于一名老师而言,板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同时,由于它的频繁性和重点标记的功能,使它成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我们为何热衷于板书呢?很多老师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是重要的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地方尤其是要板书,着重标记”。也就是说,我们板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甚至,
我们要让学生们看到我们板书的过程,在一撇一捺之间,让学生模仿、学习生字的间架结构,学习写好字,写规范字;在一撇一捺之间,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从容淡定,沉稳冷静的态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逐渐成为学生品格的一部分。
然而,是事实,我们很多老师在板书的时候由于没有注意站姿,以至于自己的身体把板书的内容挡住了。留给学生的,也许仅仅是一个背影,如此而已。此情此景,绝对不是我们板书的初衷;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
这就不得不让人发问:“板书的目的究竟是为何?”如果是因为需要板书重点内容,板书需要学生记忆、掌握的内容,那么,我们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板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板书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着教师的板书在一撇一捺之间淡定从容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品格。
以上几点,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结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当然,我的想法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改善。听了朱教授的课后说课和指导,我对小学低段的教学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我将其中一些整理如下:
1、教育就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只是众多科目的学习生活中的一方面。更为重要,更加棘手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统一的意志、心情舒畅地上课的能力。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社会是一个大的集体,它必将有适应其发展的规则,需要我们适应这些规则,遵守这些规则,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成长、生活。
一二年级学生在上学之前属于自由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活动、说话、唱歌跳舞;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小孩儿们的天性。
然而,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就必须要有秩序以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有了秩序,就需要人人遵守,需要培养学生统一的意志,这就和自然人的天性有所冲突,又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培养的一种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逐渐适应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而习惯,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培养,去关注,是每一个老师的职责。
2、着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其在行为习惯方面可以近乎于一张白纸。每个老师都有一种情结,一种好为人师的习惯,他总是想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倾其所有地讲给自己的学生,也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理解去培养学生的习惯。不同的老师,在学生习惯培养方面往往是不同的,这也许是风格亦或者是个人喜好吧。
但教育,是有其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也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好恶来恣意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如此看来也太过于随意了。那么,我们究竟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呢?哪些习惯是我们必须要去培养的呢?
我想,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又或者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十几年前截然不同。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我们今天所要培养的人,我们的学生们,必然要去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去面对未来复杂的生活,他们必须具备足以应对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而他们的立足之根本,便是我们今天所要培养的能力。如此,想一想未来社会需要具备的能力都有哪些,就着手培养哪方面的能力,这,也许不失为一种方法吧。
3、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更要教给学生方法。
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的习惯,就像是每一篇课文,每一道数学题一样,我们更习惯于把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但,也许学生更需要的针对于同样知识的迁移能力,他们更需要学习这一知识的方法,这,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时候忽略的事情。
我们总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让学生需要“渔”的时候,我们能够满足其需要呢?又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就像是课堂上,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们会讲给学生这个字的结构、占格、关键笔画,也会去给学生渗透某某字是形声字,包括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我们也会给学生创造学习应用实践的机会,找几个形声字让学生们说一说。学生在说的时候,也确实能按照我们之前已经教给他们的方法去分析,去学习。
然而,我们却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高屋建瓴地看待学习积累形声字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实实在在地讲给学生学习这样的字的方法,没有由具体到抽象地给学生以指导,没有“授之以渔”。
就像是朱教授一语点明的那样: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引申为一种学习生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读半边”。也就是说,形声字的读音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一部分有关系,或者往往是一样的。
了解到这样的一个特点之后,学生再次见到形声字的时候,即便是不认识这个字,也可以根据其特点大致猜出这个字的读音,而后,在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字典验证。如此猜测字的读音的方法,将大大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对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有所助益。
而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所缺乏的,又被朱教授一语中的指出来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4、合作学习,要真真正正地合作起来。
目前,越来越多地开始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我也参与到了学习中来。然而在平日的课堂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个情况:有时候,我们的学生确确实实在合作、在学习,然而,学生讨论、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很少,或者也可以说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这,往往和我们小组合作的初衷不相符。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呢?也许,我们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思考下去:
学生能够自学解决的问题就自己学,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某些需要和同学交流,思想碰撞,需要动脑筋思考的地方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此,也涉及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集体)学习,那么,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每一节课上,二者在时间分配上又应该怎样呢?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并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毕竟,学有定法,教无定法。同样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和学生不断磨合中逐渐去探索。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集体)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的。如此,才能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和能力培养,又使学生能够相互间学习、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学段越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就越需要思想的碰撞,需要讨论交流,需要小组(集体)学习。也就是说,学段越高,小组(集体)学习的所占比重也就越多。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理论指导,也没有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目前,这样的想法暂时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继续完善,细化,而后,实践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来。
在听朱教授评课的时候,也激发我的灵感,使我对其中的几点产生了兴趣,有了想做教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想法,也一并记录如下:
(1)、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如何结合?
(2)、集体活动训练什么?个体活动训练什么?
(3)、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在行为训练上都有哪些具体要求?
(4)、一节课中,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时间占比如何分配?
对于上面的四点,目前也只是有了大概的比较模糊的想法,当然,也还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足够细致化的步骤方针作为准则来指导规范研究活动。另外,也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构想,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如此循环下去,直至找到最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这一天,不会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