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透彻的分析,明确小学语文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的必要性
首先,语文教材以“文选型”结构为主,“教什么”难以确定,给教学带来不便。无论选文是以主题编排还是以训练的层级编排单元,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语材料。所以,即便是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相同,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教什么”的内容也不一样,所要抽绎语言文字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迁移的基础上生成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选文’并不是写作的‘课程内容’,而主要是学习课程内容的途径。”语文学科与数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知识的不明晰性和间接性。一方面它需要教师在潜心领会文本后,领略和发现文本中“教”与“学”的关键点,正所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否抽取出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面对文本时的盲目状态以及可“教”范围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可能随意提取和任意制造教学内容的无序状态。因此,当前急需研制出能够确定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供教师使用,以减轻语文教师的备课压力。
其次,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师“教什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后附有教学用件,即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助读系统实际应该指向教师就一篇课文来说“教什么”,指向的是教师对课文进行教学化的加工过程。事实上,这个助读系统的指向往往似是而非,既不能指导教师有效地解读文本、提取有效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指导教学设计。助读系统中很多问题的设计比较综合和含糊,教师对于到底要抓教材的哪些点训练、用何种方法去做、要贯通课文哪些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都处在一种放任的状态。因此,对课文后助读系统的指向性的、针对性的提炼,对语文教师“教什么”具有实质性帮助。
二、小学语言教学内容
首先,从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教什么”的根据。长期以来,我国特级教师的语文教学基本都处于个人化的状态,拘泥于经验的水平,缺少系统的梳理和学理性的提升,浪费了宝贵的实践资源。的确,我们有一批特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了引人入胜的高效境界,而且在他们身上“表演式”教学淡化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在他们的课堂上,教师利用文本形成的训练点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方面从不准确到准确、到丰富表达;学生能进入文本意境,喜欢交流学习文本的感受,迸发出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愿望。特级语文教师在抓住文本的表层信息,挖掘文本深层的意义,即“分析文本的方法”;在落实教学目标中对文本立体化、综合性的利用,即“用什么教”;对文本中“用件”提取后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经验,都值得研究者认真学习和总结。
其次,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以记叙文为主,还有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文章在没有被选入教材前,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最值得关心的是作品的内容。文章一旦进入了教学的领域,我们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有没有一定的章法和理据?文本中有哪些语言文字的技巧需要学生学习?这些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没有章法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对文本解读及教学全凭直觉和感想,课堂上容易出现平面滑过、串讲串问、空洞赞美、不知所云的问题;没有语言文字规则和技巧引入的学习过程使得课堂中极易出现教学目标错位和模糊、师生各行其是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采用多种方法,用最短的时间,理解文章。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教给学生走出传统学习框框的方法:
⑴跳跃式阅读法,即对篇幅比较长,前后段落之间有紧密联系的课文,可以摒弃逐字逐句学习的方法,只跳跃性地学习重点段,培养学生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⑵直奔中心法,即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在中心句的统领下去学习全文;
⑶倒置法,即先学后面的段落,再学习前面的段落。老师把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时,学生觉得和以前的传统方法相比,有了些难度,的确要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才行。就这样,课堂有了新意,学习兴趣自然就会高涨,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会进步!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