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踏入这个行业,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学情、教材和教学目标,可这三个要素恰恰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考试面试时的关键)。
对于还未上岗的新人,个人建议你可以:
1. 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语文学科素养,多看书。语文是一个涉及文、史、哲、艺甚至更多领域的学科,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化底蕴,所以一有时间就多看看书吧,你在讲课的时候总会用上的。看书的涉猎面要广,不要带着很强的功利性,觉得什么有用什么没用,一个人积淀的多少在言谈中和授课中总能体现出来,读过书和没读过书、读书多和读书少的人是有区别的。
2. 钻研教材,发挥你的专业素养。把教材吃透,针对一篇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出几个问题,特别注意用好课后题,每篇课文可以手写备课记录或列个提纲,不打无准备之仗。
3. 钻研教学目标。学校一般都会发教参,上面有详细的教学目标。在你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再筛选这节课到底应该讲什么、不讲什么。
只要能做到以上三点,你的授课内容基本就比较充实了。口才和表达能力都是可以慢慢锻炼出来的,你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剩下的是需要你日积月累经验的。课堂内容充实了,做好准备再上讲台,基本上你的精力就用来讲课和维持课堂秩序了,不必太过于紧张口才之类的。
但是,还不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老师不可能完全掌控他们,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教学机智来应对。有机会的话可以多观摩老教师的课堂,看他们是如何做到一边授课一边组织学生的。看得多学得多,比自己闷头摸索效率要高得多。
接触学生之后,就不能只自己闷头备课、只讲备课而不顾学生了。此时,研究学情至关重要,毕竟我们的职责是让学生学会、学好,而不是一味只顾自己“教得好”,学生学不会、学不好,一切都是零。此时就需要:
研究学情。班和班不一样,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你教的班级有什么整体特点,语文基础扎实或薄弱?课堂纪律好或差?每个学生有什么特点,书写水平?语文学习兴趣浓厚与否?每节课上完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说教学反思很重要,授课结束要及时反观课堂,没讲透的下节课找机会补充,没学会的找机会给他辅导让他学会,学不会的想办法让他学会,不感兴趣的想办法使其提高兴趣。这就涉及到——2. 研究教法。教法说白了我觉得就是“教学时的花样儿”,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接受度和吸收度也不一样。根据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看看这节课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愿意学”,而且不只这节课“愿意学”,下节课也要“愿意学”,甚至让他对整个语文学科都“愿意学”,爱上语文。兴趣有了,怎么能学不会、学不好?
3. 读教育类、心理学类的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老师毕竟是教育者,自己空有一身才华是远远不够的 ,要学会让学生学,教会学生做人。教育类的名著不用列举了吧。心理学类的书也是这个作用,多研究儿童及青少年心理,让你在课堂上和平时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4. 多看名师讲课,多听老教师的课。
总结一下,针对题主提出的三个问题,简言之:
口才:不必担心,需要锻炼,熟能生巧。知识面:多读书,认真备课。备课:不能生搬硬套,紧密结合学情、每课的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灵活应对,备出特色。且多听课。希望能帮到你。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