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课内阅读24篇(历年真题汇编卷)。
详解部分如下:
【答案一】
1.B B A 再、又
2.A B B
3.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的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分析】
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和字词解释。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小溪泛尽却山行”翻译: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
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翻译: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绿阴不减来时路”是所见,添得黄鹂四五声”是所闻。以黄鹂的叫声衬托山里的寂静。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如:山路上古树苍翠、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唤鸣声。
【答案二】
1.B
2.飞行 休憩 动 静 小燕子
3.恬静 悠闲
4.我喜欢小燕子,因为它活泼可爱,是春天里的一幅美丽的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辨析。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句话写出了燕子的飞行姿态。这句话中“横掠”不能改为“飞”。“掠”是轻轻地擦过或拂过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迅捷和轻盈。B 选项正确。
2.不能退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选文分别描写了飞行和停歇时的小燕子。通过飞行时的姿态与停歇时的姿态的对比,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生动地写出了燕子是春天主人翁的姿态。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可以想象出小燕子休憩时闲散、有趣的画面。
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我喜欢小燕子。因为它不仅小巧玲珑,长得可爱,而且还是吉祥的鸟儿,它在谁家做窝,就会给谁家带来好运。
【答案三】
1.已 āi nèn fú
2.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白荷花的卓尔不群之态
3.千姿百态
4.3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展开了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5.因为这一池荷花色彩明艳、姿态万千,像极了画家笔下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而这一池荷花又是活生生的真实
美景,所以说是“一幅活的画”。
6.大自然 大自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挨挨挤挤[āi āi jǐ jǐ]:挤来挤去。亦用以形容人多杂乱。
嫩[nèn]:(颜色)淡;浅。
一幅[fú]: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表数量,用于景物。
2.本题考查字词分析。
阅读短文,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知,“冒”用的真好,“冒”的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钻出水面)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顽强的生命力或勃勃生机)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阅读短文,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可知,白荷花盛开的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可用“千姿百态”形容荷花的姿势多。
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从“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描写白荷花盛开的姿态有: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等 3 种姿态。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阅读短文,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可知,图画是色彩明丽的,而一池荷花就是色彩明艳的,再加上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美景,因此说是活的画。
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阅读短文,从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可知,这句话美就美在作者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把大自然的造就比作画家,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也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答案4】
1.放下 希望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夫放下手里的农具而去守着树桩,希望再次获得兔子。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B
5.农夫从此再也没有妄想不劳而获了,于是开始勤勤恳恳地劳作,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收获。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对加点字的意思的理解。
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句中“释”意思是放下。
冀复得兔: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句中“冀”意思是希望。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识记和翻译,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可知,答案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指于是,“释”指放下,“耒”指农具,“冀”指希望。故句子翻译为: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3.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原文“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意思: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可以知道,个人的结果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本题考查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守株待兔》此故事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遗憾。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写农夫反思自己的行为,而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写农夫固执己见,依旧守株待兔,后来饿晕在树桩上。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