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头部广告图片
  考试学习首页 > 小升初

语文新课标的思辨性阅读是化解《水浒传》之“毒”的一把利刃2010年,“最美女警花”被害,遇害前曾哀求:放过我,我还有孩子

2023-07-12 浏览:

近日, 有网民说《水浒传》有许多情节不仅不适宜青少年阅读,更会毒害青少年“三观”,建议把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2月10日杭州日报)

格林童话中讲过一则《睡美人》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国王非常高兴,举行了盛大庆祝宴会。所有来宾都为公主祈福。可一位不请自来的女巫,却恶狠狠地说:“公主在十六岁生日时,将会被纺锤上的针刺伤手指而死。”

国王听后非常担心,为了公主的安全,下令把全国的纺车烧掉,并发布通告,从今以后,任何人不准再使用纺车,违者一律处死。

公主慢慢长大,刚好在满十六岁那天,公主到后花园游玩,好奇的她走进一座僻静的房子,发现里面有一个老婆婆在纺纱,公主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纺车,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就想试一试,结果,丑陋女巫的诅咒应验了……

爱子之心,护犊之情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是,这个“爱”和“护”当有法有度,不能为了让孩子不受到伤害,就把他们“圈养”在真空里,这样他们确实安全,但是,孩子在渐渐长大,他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大人的手掌下,总有一天,他们要走出父母庇护的衣襟,而从未接触过空气的他们,便可能不适应空气中的浮尘与细菌,而生病……

阅读也是这样,从理论上说,我们应当给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他们提供“真善美”的阅读食粮,用优秀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但是现实生活不是“一元真空”,真善美是与假恶丑“对称”出现,一个人的识真、从善、尚美能力就是在对假恶丑的识别和斗争和扬弃中形成的。就像童话中的公主一样,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见过假恶丑,那么当他真正面对时,他便一所无知,更无任何的防范,反而想去一试……

文化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因此,任何一部文艺作品便不可能是唯美的“纯净物”,包括儿童文学在内。因此,我们指导孩子阅读时,不仅是让孩子去简单地阅读文字,了解内容,更要指导他们用审视的眼光,开动脑筋去辨识,在对比中认识、承袭真善美,识别、扬弃假恶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022年版课程标准将“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其具体化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这一要求,体现在阅读上,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思辨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与批判。

“质疑”即提出疑问。问题是质疑的开始,是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基础。“批判”即甄别、审辨、评论、评价和判断。学生在阅读中,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肯定或否定,赞美和批判,从而在不断提升自己思辨阅读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当然,思辨性阅读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在阅读中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指导。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选择,自有其独有的文学价值、艺术魅力。作为一部反映现实与人性的文学作品,里面的真善美一定是在与假恶丑的斗争才可以呈现出来。

阅读《水浒传》是否必然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

《水浒传》成书几百年来,久传不衰,为人们所喜爱,成为经典名著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如何去阅读,阅读后会有怎样的收获,不是取决于名著本身,而是取决于阅读者的经验、阅历和“已有”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要想阅读《水浒传》,实在是唾手可得,即便我们语文课本及读物中不收录,也无法阻挡青少年去阅读。诚如网友担心地那样,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任由青少年自己“偷偷”去读,作为“三观”正在形成时期,对真善美、假恶丑还不能从根本上区分的他们,才真正有可能像童话《睡美人》中的小公主一样,误入歧途!

现在,《水浒传》精彩内容收入语文课本和读本,可以让学生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思辨性阅读,解读其中的真善,了解假恶丑的实质,体会人性和社会的复杂,通过批判性阅读,对其进行鞭笞,扬善抑恶,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新课标的思辨性阅读是破解《水浒传》之“毒”的一把利刃!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